李巍:从“新希望”联合创始人到成为“一束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简历 李巍:从“新希望”联合创始人到成为“一束光”

李巍:从“新希望”联合创始人到成为“一束光”

2024-07-17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

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时,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其实,对于一个时代,何尝不是如此呢?经历了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的人们,阅历的增加更能够让他们看清时代的深层意义。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推出“天职女人”系列,其中第一本书是李巍的《成为一束光》。本书虽然是她从个人的角度来叙述人生走过的路,但我们觉得,这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再阅读”。

今天,我们推出对李巍的专访,就是希望给予人们读懂生活、读懂时代、读懂书本的些许启示。

7月的北京,一场大雨洗去连日来的酷热。在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新希望集团联合创始人李巍。

一袭简约的红裙,精致的短发,眼神清澈灵动。迎面走来的她,仿佛雨后的风,温柔而有力。一下午的时间,与李巍畅谈关于成长、梦想、家庭、公益……这位“天职女人”的形象也逐渐丰富立体起来。

很多人了解李巍,是作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夫人,其实她自身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此之外,她还有着很多身份,公益人、作家、抖音主播……她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止步对于生命的探索。正如在她的新书《成为一束光》中所说,“我站在自己的底色里,去进益、去热爱、去追寻,乃至让步与退守。”她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努力成为自己,敢于发光,也不吝分享爱。

或许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7月,李巍的新书《成为一束光》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出版。《成为一束光》是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天职女人”系列的第一本女性励志类图书。一经上市,三天内销售30000册的成绩让很多畅销书也难望其项背。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作为作家的李巍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节目《老俞闲话》中,俞敏洪说:“我已经推荐了周围至少十几个女性,一定要买来看一看这本书。虽然整本书里讲的是李巍老师相夫教子的故事,但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是:你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温度、有独立性、有自我发展,同时还能兼顾家庭和孩子成长的独立女性。这才是这本书的核心。”

《成为一束光》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不仅仅因为作者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心怀梦想的青年,努力读书圆了大学梦,成为优秀的医生。在丈夫创业时,她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教育子女。在家族企业成长壮大之后,她却选择再出发,独自创业,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抛开如此精彩的“大女主”故事,“世界五百强企业”、“首富”妻子……这些词语本身已足够吸睛。

但李巍并没有刻意展示这些光环与“人设”,她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感悟,乡间童年的单纯快乐,时代大潮中的努力拼搏,作为妻子、母亲的付出与奉献,有难以割舍的遗憾,更有豁达的超越……没有成功人士的“滤镜”,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经历,仿佛身边的朋友,娓娓道来自己成长的故事。正如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在序言中所写的,“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把这份历史变成一种能量叙述出来,这是我期待李巍这本书的主要的出发点,期待人们能够从这些活生生的叙述中读出时代变迁的不易。”

李巍坦言,对于写这本书,分享这些故事,自己也曾经有过很多顾虑。一直以来,她都习惯了“隐匿”“闪避”在丈夫身后。另外,担心自己沉淀太薄,经验还不成熟……

李巍(右)做客樊登直播间

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些头脑中的束缚都脱落了。“忽而一年一日,我睁开眼睛,念中只余四个字——心无挂碍。”在很多人都害怕衰老时,李巍却感慨,六十岁到八十岁是最好的年纪,这自由是踏实的、平和的。

“时至今日,我想自己已经有信心和能力,也有充裕的勇气,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或许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这本书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侠女”像是一种传承

李巍出生在辽宁,从小跟着奶奶长大,黑土地承载着她童年的底色。在李巍记忆中,奶奶不识字,裹小脚,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公正、讲义气,在十里八村中声誉和威望很高。李巍的姑妈很年轻时就担任了银行行长,是小镇上唯一一个全国劳模。李巍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是门庭若市,都是想贷款的人。奶奶站在门口,把送礼的人一概拒之门外。“奶奶和姑妈一生正气凛然,有感恩之心,但从不求回报,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也绝不亏待人。她们言传身教,做英雄、有侠气,长大后,我也成了另一个‘穆桂英’,讲义气、一腔热血、热心社会公益。我常常想,我们一家三代的女人,竟是三代‘侠女’,像是一种传承。”

如今,这份力量也传递给了女儿刘畅。刘畅接过新希望的“大旗”,以“80后”的视野和思路,带领公司迈上了新的台阶。而更让李巍欣慰的是,女儿善良,对别人大方,处处为他人着想。前不久,在李巍做客帆书创始人樊登的直播间时,樊登感慨地说,“加上刘畅,你们是四代‘侠女传奇’。”

李巍的童年时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奶奶家的一架子古书就是她的启蒙读物。每天傍晚,奶奶都让李巍念古书给自己听,那些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的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英雄的气概和风骨塑造着一颗幼小的心灵,成为影响她一生的力量。

共同成长是婚姻经营的秘诀

16岁时,李巍回到了四川成都的父母家里。从白山黑水到巴蜀大地,或许是不同文化的影响,让李巍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爽朗契阔,也有南方人的细腻柔韧。

李巍18岁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四川拖拉机厂的卫生科。当工厂需要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到外地值守时,她主动请缨。在医务室独自值班的夜晚,她总是搬个凳子,靠在门口看专业书。

因为工作中表现出色,20岁时,她成为厂里的团委副书记,还得到了去县医院培训的机会。她边工作边读书,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成为那个年代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子”。毕业后,进入四川省机械学校的校医院工作,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携手一生的伴侣。

那时的李巍,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准备报考母校的研究生。一天,学英语的收音机坏了,同事带她去找人维修。在上楼梯时,她第一次见到了电工教研组的“刘老师”。小小收音机,成为他们两人爱的纽带。随着接触日渐增多,在李巍心目中,刘永好是自己见过“最爱劳动,最聪明的人”。

虽然彼时刘永好的学历、收入都不如自己,李巍仍然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到了一起。婚后,李巍鼓励丈夫继续深造,报考电大,自己则包揽了全部家务。再到后来,刘家兄弟从养鹌鹑起步,创建了育新良种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路搏击,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新希望集团,李巍一直给予丈夫最坚定的支持。在她心目中,共同成长就是经营婚姻的秘诀。

李巍(左三)作为联合国世界人居论坛理事,为地震灾区水磨镇颁发灾后重建奖

对于妻子李巍,刘永好说,“她身上长着自律、勤奋、好学、勇敢的根,就像我小时候在地里常见的芦苇杆,能够随风弯腰,却从不折断,当你觉得她已贴地的时候,她却又悄悄地立起来,悄悄生长出了一片自己的芦苇荡。”

俗语常说,男人是山,女人是水。李巍却认为恰好相反:女人是山,男人是水。“山屹立不动,水依山而流,只要女人守住像山一样稳固的后方,男人就会像流水一样,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归来。”

李巍喜欢舒婷的《致橡树》,在她心目中,这就是婚姻的样子。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有底气的人才敢于放弃

很多熟悉李巍的人都说,她是一个舍得付出与舍弃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总是大方地给予。

李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然而李巍心里一直有个大学梦。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和提干的机会,选择了继续读书。虽然那意味着生活更拮据,在医院实习,她一直穿着打补丁的裤子。“那时候也没觉得不好意思。那个年代没有物质上的攀比,大家比的是艰苦朴素。”

最初,丈夫兄弟四人打算创业养殖鹌鹑,但缺乏启动资金。一筹莫展之际,李巍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手表——那是她用四年的积蓄从供销社买来的。她卖掉这块手表,为丈夫凑齐了创业的那一份钱。

如果说生命中难免有遗憾,那么放弃梦想,或许是最深刻的一种。李巍前半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医师班进修时,她在日记里写下:“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救死扶伤白求恩似的医生”。她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读大学,进医院实习,准备再继续深造……但自己的事业与丈夫的事业难以两全时,她还是选择了辞职。她在书里记录了这个对她来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我从不是一个贪心的人……但放弃做医生这件事,连想一想都痛彻肌理,像是刺痛每个细胞。念头一动,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似乎也不是哭的情绪,只是流泪,牵动心神地流泪。这些我从没跟丈夫说起过。心底的磐石,只靠自己慢慢去磨。眼泪掉了又止,像一个反复受伤的疤。”

辞职后,李巍全力支持初创的企业和陪伴女儿成长。采购原料、销售、收账……在出差谈合作时,刘永好下飞机接受采访,李巍则一个人拖着重重的行李等在一边,她的角色,既是助手,又是秘书。

刘永好在外地工作期间,正值女儿小升初备考阶段。接送女儿上学,做一日三餐,晚上还要陪她去补课。等到女儿做完作业睡着了,已经接近夜里十一点。这时,李巍骑上自行车去郊区的办公室,发传真向丈夫汇报当天公司的情况。等接到丈夫回复的传真,往往已经是凌晨一两点,她再骑车回家。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女儿小升初进考场的那天,李巍也累得住进了医院。

李巍(左一)参 加“与幸福有约” 成都生命教育公 益活动

经过多年的打拼,家里事业发展壮大,成立了集团。为了让公司管理步入正轨,李巍又一次选择了退出,不再参与集团事务,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每一次的牺牲与放弃,或许都需要勇气,李巍的解释还是很有“侠女风范”:“我觉得有底气的人才敢于放弃。底气来自于不断学习的能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不怕,放下了没关系,我可以任何时候再捡起来。”

“花菩萨”的光彩事业

在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李巍的故事,其中“丈夫给她2000万零花钱,她用来创业”的标题比比皆是,让李巍有些哭笑不得。“没有2000万元,只有200万,而且也不是什么零花钱,是用于创业的投资。”

“丈夫事业有成,孩子也长大求学,在家享受人生不好吗,为什么要去创业?”面对这个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李巍用“做自己”三个字来回应。“如果就此在家待下去,像是在流失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又是浪费老天给我的天赋、机会和指引。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有信心也有诚心,重拾事业并不可怕,总之一句话:我是个愿意做事的人。”

第一个创业项目,李巍入股了朋友的一家制版公司。从零开始,她去批发市场学习纸张知识,了解采购价格,降价、砍单、全员培训……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了之前家族企业的沉疴,让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丈夫投资的200万元启动资金也全部还上了。

李巍的第二个企业在四川西昌,起因也是个美丽的偶遇。

一次出国旅游,李巍坐在车上看到远远的一大片花海,“黄艳艳的,耀得人心花灿烂”。她经了解知道,这花名叫万寿菊,不仅美丽,还是提炼天然黄色素的材料。得知这种花在中国没有种植,李巍想到,中国地大物博,能不能把这个项目引回去?当时,刘永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光彩事业”,号召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到老少边穷地区办企业,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李巍决定自己率先响应。她组建团队赴大凉山考察,让万寿菊在四川凉山州的高山上扎了根。在项目起步阶段,她每年跑十几次西昌,经常怀揣几个馒头,走在田间狭窄的稻梗上。不小心踩空一脚,就栽倒在稻茬尖上,顿时鲜血长流。当着团队的面她还得立马爬起来,擦去血迹,笑着说“没事”,继续赶路。

李巍带领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了中国第一本《万寿菊栽培手册》,印了一万册免费送给当地的花农,并在手册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心愿:“让大凉山更富裕,让大凉山更美丽。”

经过培训及动员,农户们的收入翻倍,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种植万寿菊。漫山遍野的万寿菊成为了大凉山群众的“扶贫花”,老乡们也送给李巍一个美丽的名字:“花菩萨”。

同时,李巍在成都专注于万寿菊的科技研发,在2011年成立了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中国已从依赖进口叶黄素成为天然叶黄素的出口国,公司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已成为叶黄素在饲料行业使用的国家标准制定参与者。

与万寿菊花海的“一眼万年”,成就了李巍迄今最为骄傲的事业,“花农的一句‘花菩萨’,赋予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是金钱无法换取的。”李巍说。

“种植一颗“爱心树”

2010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成立,李巍受邀出任理事,并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支持天津东丽区建立十所专门招收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街区幼儿园。“因为我也曾是留守儿童,我不愿看见孩子和父母分开。”

后来,她又在云南省妇联支持下专门成立了“李巍云南妇幼救助循环基金”,让更多的母亲回到家乡,通过养殖、刺绣等项目再创业,得以和家人、孩子团聚。

李巍很享受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她和女儿“拉钩钩”,约定好要一起进步,成为彼此的骄傲。儿子也跟她无话不谈,经常电话一聊就是两个小时。这让很多妈妈十分羡慕,李巍也经常跟妈妈们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她还写过一本书《优等生》,分享自己对于孩子财商教育的理念。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巍听了一堂“生命教育”课,让她深受触动。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在大街上遇到坏人怎么应对,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让她感叹,这个课程太好了,“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东方文化的含蓄,使得这方面的教育有时候是缺失的”。课后她了解到,授课的志愿者都是全职妈妈,有人曾是企业高管、大学老师。2009年,从一间教室、一所小学开始,她们把生命教育中最基本的道理讲给孩子们听。李巍从此与生命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也成为了一名积极的志愿者。

在李巍的推动下,2014年,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成立。她被推举出任首届理事长。

在中心副理事长郁玫看来,李巍是生命教育最好的代言人,也是最好的传播者。“她没有把公益当做慈善来做,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份事业。“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她为爱心树倾注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陪伴。”

在李巍和志愿们共同努力下,国内第一套生命教育教材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涵盖小学一至五年级,有学生本、教师本。一位专家看后评价:“一群全职妈妈就编写了这么成功的教材,难以想象。”

从最开始的2名志愿者到今天的近500人,“爱心树”让生命教育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十二年来累计服务了50多所学校、572个班级。

“我还有更远的愿景,希望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李巍说,“书本上的知识会过时。但对于生命的价值、优秀品格的建立、自我生命的认知是永恒的,一定要尽早开始。”

李巍(前排中)参加家庭教育分享活动,与听众合影

在李巍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三幅书法作品:“祥和、自由、喜悦”,她以此作为当下的人生追求。逛菜市场、下厨做饭,在公园跑步,小摊上淘来的饰品自己DIY……她给自己时间,享受生命中的点滴快乐。几年前,她又追赶时代的风口,开了短视频账号,希望成为一名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从共创“新希望”到成为“一束光”,李巍始终是时代大潮中的前行者。一路走来,努力成为优秀的妻子、母亲,更勇敢地做自己,用精彩成就更多精彩,用内心的一束光,鼓励更多人追寻生命中的那束光。

《中华儿女》记者 陈晰/文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3年第8期 ]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