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保建筑】邂逅浦东新场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场古镇这几天人多吗 【历保建筑】邂逅浦东新场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

【历保建筑】邂逅浦东新场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

2023-07-23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场镇成陆于唐中后期,地处南汇中西部,史称“石笋滩”“石笋里”,得名源于宋代下沙盐场之南迁。下沙是古代著名的盐场。随着陆地向东南延伸,盐场也随之迁移。至宋代,两浙盐运司署迁盐场于此,人们称下沙为“老场”,谓这里为“新场”,沿袭而为今名。

新场古镇交通便利,在历史上是富商大贾汇集之地,文化发达。古镇位于新场镇中心,呈现江南水乡风貌特色,2009年被评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原南汇地区的四大古镇之一。

新场古镇内的空间呈现水陆交错的布置,体现出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整体来看,新场古镇的空间肌理与水网关系密切,形成依河建市,主要街巷与河道平行分布的形制特征。古镇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北、中、南三段,其中北段主要以商业为主(仍保留部分民居),中段是新场古镇历史建筑保存最好的部分,南段主要是原住民住宅。

▲沿河民居

新场古镇的历史建筑以传统江南砖木结构民居建筑为主,分布密集,尺度宜人、临河亲水,呈现出“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的特色,由于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在建筑装饰上体现一定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与河道街巷关系密切,水桥河埠分布密集,历史上石桥石牌坊林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貌。民居建筑错落有致,既有清新适用的一至两进普通民居,也有多处四进以上的大宅院落,民居建筑通过石桥、水巷、码头、驳岸、石板路、廊棚等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连接,形成一套完整的江南水乡建筑环境。

本文将以民末清初的四个历史建筑为例,带领大家一品新场古镇的传统民居风貌。

▲新场古镇的四栋民居建筑分布

陆氏住宅

青龙桥靠新场古镇之西界,从青龙桥向东独步约3分钟即可到达陆氏住宅。陆氏住宅始建于清末,原主人为陆勤、陆静,位于新场古镇新场大街东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的考究精良暗示原主人的经济实力应比较雄厚。

▲入口大门

陆氏住宅为院落式布局,共两进。前面为临洪东街的门面房,中间为门厅,两侧为店铺。临街房屋边上有一人宽的小弄,通往后进院落。内院为一正两厢式三合院布局,正房与两侧厢房均为二层楼房。

▲屋面及院落景观

陆氏住宅较注重细节的打造。其砖雕和木雕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内侧有歇山顶的砖雕门楼,门楼檐口下为砖雕斗栱,斗栱间雕刻有蝙蝠、万年青等图案,上枋和兜肚面上的砖雕多已损毁或缺失,但可推测原貌工艺精湛,雕饰精美。门窗上的五金件,如铺首、门环等,形式多样,做工精美,体现出新场建筑的装饰特色。

▲砖雕门楼与房屋建筑形式

奚家厅

陆氏住宅之西邻即奚家厅,由新场奚氏在清代所建,具有江南传统民居风格,为院落式布局,共计三进院落,共有二道仪门,整个院内以仪门为中轴。宅院临街为二层门厅,随之依次为第一道仪门、天井、茶房、第二道仪门、天井、正厅、内宅。建筑内部的门廊和弄堂,可从一进直通三进,与外部街道弄堂相接,从布局上体现了良好的防火疏散意识。

▲歇山小青瓦顶的仪门

细部装饰上,屋顶是带飞椽的硬山小青瓦顶;东西山墙为观音兜形式,东面较高。

▲内宅建筑形式

构造上,奚家厅为木立贴结构,简单实用。大厅为九架梁,前出廊,弯椽,大梁均为圆作,带精美的月梁雕花,大厅门额也有精致雕刻。后门内侧有船篷轩,前门内侧为鹤颈轩。

▲大门门楣的木雕装饰

叶氏花行

从奚家厅往西,穿过南北向的新场大街,可见到同样坐落在河水北岸的叶氏花行,步行总共约5分钟即可到达。叶氏花行在江倬云故居之西,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曾经开设过花行(棉花)。叶氏曾经是明清时期新场古镇的名门望族,曾有“南沙石笋古滩头,千家万户人烟稠,从来望族,张叶朱闵周”一说。

叶氏花行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典型特征。叶氏花行为四合院式布局,共有18间,均为一层建筑。前面是临街门厅,为新昌古镇常见的墙门间形式,有效隔绝了临街的噪音。穿过墙门间为石库门式的中门墙,其后为次门厅和天井内院。天井内院通过周围连续的檐廊与正房和厢房连接。

▲室内梁架与木格门

其建筑单体为木立贴结构,整体上而言结构比较简洁,除正屋次间局部为抬梁结构外,其他为穿斗做法。屋顶皆为硬山顶加西式观音兜,青瓦,瓦下铺望破。屋面采用自然排水和水泥排水天沟两种排水方式。东围墙墙建有屏风式的马头墙。

▲马头墙与观音兜

崇修堂

从叶氏花行沿洪西街和河道往东,行至新场大街后沿此街向南,在大街之东坐落着崇修堂,步行总共需要8分钟。崇修堂建筑规模较大,为当时当地较为考究的民宅。

崇修堂现存建筑为二层楼、五进院落纵向发展的传统院落式格局,各自成组而又宛然相通。它坐西朝东,第一进为沿街的一层楼轿厅,第二进为前厅,第三进为正厅,第四进为后厅,第五进为附属用房。第二进院落左右布置南北厢房,南侧有一备弄通全宅。第二进与第三进院落以连廊与前厅、正厅相连接。第二、三进院落以仪门分割。

▲入口仪门

崇修堂也为木立贴结构,建筑主体为穿斗式构架,梁架体系基本完整。其建筑高度较大,山墙厚达400mm,山墙出观音兜。建筑屋顶皆为硬山顶,青瓦,瓦下铺望砖;屋面为哺鸡脊,屋脊较平缓。

崇修堂具有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在传统中式细节装饰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文化元素。整个建筑粉墙黛瓦却采用铸铁雕花栏杆,部分栏杆扶手为西式风格;正厅的小木作细部图案雕刻精美,刻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还在雕刻图案上还引人了英文字;铁艺插销、白色压花玻璃、新型水泥、铸铁栏杆等材料呈现出中西交融的近代特色。

▲建筑形式

原标题:《【历保建筑】邂逅浦东新场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