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华书店背景海报 阅读+

阅读+

2023-10-08 17: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座二层小楼难以满足百姓的购书需求。几个月后,书店搬迁到隔壁一栋4层大楼。新店面有一整排临街的大玻璃橱窗,明亮整洁,气派非凡。

1949年9月,王府井书店迎来第一批从国外进口的图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主义问题》《斯大林传》等书装了满满一车皮,沿铁路从莫斯科运到了北京。书店的工作人员分批去火车站提货。尹世昌还记得那批书是道林纸印刷,一麻袋大概装80本, 扛起来特别沉,“装完一卡车的书, 大家都筋疲力尽”。

一张老照片定格了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发行时的盛况。“几千名读者涌到王府井书店,店门口几乎没有下脚之地。那时候,书店里最畅销的就是《毛泽东选集》等党的理论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些书代表了最新、最进步的思想,是一种潮流、时尚,跟现在畅销书一样“张强说。

"愿王府井书店永留人间”

1978年5月,国家调拨千吨储备纸,重印包括《悲惨世界》《哈姆雷特》《子夜》《家》等35种中外文学名著。此前,王府井书店已经历第二次扩建。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年销售图书3万至6万种的王府井书店,是全国最大的书店。

改革开放的浪潮刺激着人们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求。各地书店门前常出现昼夜排队的画面,王府井书店也不例外。读者笑言:“为了买《一千零一夜》,要在书店排一天一夜。"那时候我们往店里送书都不用筐。一个大台子放100多包、三四百本,从库房推到店面,来不及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架子上永远是空的。"在王府井书店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贡辉对这样的场面记忆犹新。

1983年,王府井书店推出创举,成立“特约经销处”,全国有120家出版社直接为店面供货,打破了过去进书要从市店、总店周转的流程,大大缓解了图书供不应求的状况。

1984年,王府井书店继续改革,开始实施开架售书。贡辉说:“过去是栏柜式售书,读者要什么书,售货员去架子上拿。随着书越来越多,就不能适应需求了。开架售书以后,读者想要什么书,直接可以拿起来翻看,方便多了。”

1994年,因商业街升级改造,王府井书店临时搬迁。最后一个营业日,成千上万的读者前来购书、留言,甚至洒泪现场。如今,在王府井书店6层举办的70周年回顾展上,就展出了一本当年的纪念册,其中一页写道,“愿王府井书店永留人间”,署名是北京一读者”。

▲王府井书店建店70周年发展历程图片展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2000年9月26日,王府井书店重新开张。此时,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购书、电子书、碎片化阅读,飞速变换的潮流一度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但这对于早将“守正创新"融入基因的王府井书店来说,并非无解。在张强看来,当下,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场”:“在其中你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特别是王府井书店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历史背景的实体空间,读者对它有着独特的情结,这是网络渠道替代不了的。 ”

2018年,王府井书店与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联合创办了“王府井图书馆”。这里与其他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在于,读者可以从王府井书店所有在售书中直接挑选自己想看的,拿到图书馆来登记,图书馆当场采购收入馆藏,读者就能免费把新书借回去。“这相当于实现了图书馆配书的‘私人定制’。一个卖书,一个借书,过去是矛盾的,但我们把它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属于首创”张强说。

今年,王府井书店又在4层开设了“怀中读阅童馆”。装饰着星球灯的吊顶、圆形的柜台和专门布置的绘本区,透露着童真童趣。张强介绍说:“这里每周都会举办亲子阅读体验活动,提供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场所。”

现在,王府井书店总销售额近九成来自图书,每年服务300多万读者,仍是全北京累计图书销量和服务读者数量第一。 “王府井书店三次扩建,都是在建更大的书店,想装下更多的书、卖给更多读者。现在,我们定位是打造一个为读者提供美好文化生活的空间。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始终是王府井书店不变的宗旨”张强说。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发起“阅读+我”行动计划,倡导个人和社会组织从“我”做起,每月读一本经典书、游一处书香地、留一段好声音、享一年好时光。

来源:新华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