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丨张岩 杨丽: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乡贤政策 荐文丨张岩 杨丽: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荐文丨张岩 杨丽: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4-06-14 1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荐文丨张岩 杨丽: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时间:2022/7/5 18:12:57 作者:张岩 杨丽 来源:《农业经济》2022年第6期 阅读:698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已向现代化乡村逐步转变,但在乡村治理方面,还未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村庄空心化、边缘化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下降、制度失灵以及乡村精神文明缺位等。面对困境,新乡贤能够发挥其率先垂范和激励情感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本文理清了新乡贤和乡村治理之间的内部关联,剖释了新乡贤的丰富内涵与现实价值,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策略建议,进一步强化新乡贤参与村治功能,走出乡村治理困境。

农村地区的平稳有序发展是实现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经济发展步入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城乡社会步入历史转型期,乡村社会历经变迁从乡土社会逐渐转向后乡土社会,使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人文特色和以血缘和地理因素为纽带的深层次社会关系网络等产生剧变,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挑战。而且,传统乡贤人士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渐显能力薄弱、带动作用不够,费孝通先生曾在书中提到的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也渐崩消亡。故而,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支农强农惠农,还从政治方面介入乡村治理,培养和储备优质人才,实施“新乡贤”战略。因此,在城市化和城乡转型背景下,以创新方式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快速发展,通过弘扬壮大乡贤文化,加快培育新乡贤人士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打造涵盖新乡贤的乡村多元共治主体,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对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乡贤的含义和乡村治理的作用

(一)新乡贤内涵界定

在学术界,关于新乡贤的内涵虽然尚未达成一致,但都认为其由乡贤的内涵发展而来。乡贤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是指村中德才兼备、声望极高、令人尊敬、受人推崇的贤士,他们以其智慧和才能建设家乡、回报地方,尤其是在伦理道德方面有突出贡献,受到村民敬重与仰慕,在“皇权止于县”的统治方式下,担负起乡村良好治理、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村民德育等任务。当前,新时代新乡贤注入新元素,通过博览文献资料,笔者对新乡贤做出界定,认为其是指乡村精英人士,他们往往在政经和社科等领域有卓越成就,社会影响力较强,尽全力支持家乡建设,相较于历史上的传统“乡贤”,其更富有时代价值,打破了门第、籍贯和地域等限制,如果能够仅凭个人魅力、知识水平、奇思妙想等汇聚资源为乡村谋幸福或其德隆望尊、方正贤良、声望卓著,在社会多领域颇有建树,都可称为新乡贤。

(二)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第一,提倡乡贤文化,树立文明乡风。乡贤文化作为本土文化与精神层面印记,是联结故里乡情的精神桥梁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新乡贤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与乡土邻里有着天然联系的精英,深悉乡村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深知如何将现代文明理念与乡村传统理念融合,将其嵌于民俗文化之中,并坚持以躬身示范践行,潜移默化地改变乡邻固有观念,树立文明乡风。第二,改善乡村治理,实现基层善治。新乡贤品行优良、知法懂法,并凭借其独特社会角色与地位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既代表党政机关传递大政方针,又代表广大群众提出主张和真实诉求,其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了“三治合一”,即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拓展了基层治理方式,是传统善治理念与经验的延承与创新,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基层有效善治的基本方式。第三,妥善处理纠纷,保持和谐稳定。处于百年历史变革之际,中国乡村也存在许多问题,在乡村纠纷处理过程中,具有威望的老党员、教师等新乡贤人士的加入可以有效控场,妥善解决矛盾,维持乡村稳定。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国家重视新乡贤之一群体,深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并为返聘新乡贤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科学合理地为其安排社会角色。但实际上,新乡贤面临的新局面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其作用的发挥遇到多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些干部与村民缺乏尚贤观念

当前,农村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乡土意识越来越薄弱、传统乡贤文化衰落、空心化问题突出、部分村民唯利观念严重以及尚未形成良好的尚贤重才风气等。在此背景下,没有权势的新乡贤难以有所作为,缺乏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很难获得广泛认可,从而难以被大众接受。再加上一些基层干部具有较强的传统官本位观念,认为才能卓越的新乡贤可能会影响自身地位,因而对新乡贤不重视。

(二)新乡贤回乡后面临一系列生活难题

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大差异导致新乡贤返乡后面临一系列居住、医疗和生活问题,如:房屋老旧、异地就医报销无法对接以及基本生活需要无法满足等,面对此种情形,他们难以放弃自身在城市的优越生活以及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因故乡情而回乡做建设,但却因现实的种种难题削减了激情,阻拦了他们扎根家乡的步伐。

(三)未充分利用新乡贤资源

一般来说,新乡贤多以政府为主、乡贤辅助的方式参与治村,注重政府意见,具有较强的行政性特点,不利于与各领域新乡贤取得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若能充分发挥其联结政府和民众的桥梁作用,则能协调各方,降低乡村治理成本,提升建设成效,促进乡村和谐。因此,实现乡村发展,要坚持政府发力与整合新乡贤资源并重,推进乡风文明,要将政府大力倡导和新乡贤以其优良品行引领带动相结合,并且都更强调新乡贤作用。

(四)发展新乡贤群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成功的企业人士、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退休干部、贤德人士以及返乡大学生和创业者都是新乡贤力求获得的对象,即新乡贤群体是多样化的,包含各界优秀人士。对这些人员开展组织培训,争取使其成长为新乡贤,并鼓励其加入乡村治理,是基层政府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基层统战工作亟需处理的重点问题。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新乡贤群体的培育工作才刚刚开始,面临人才培育与发展机制缺失、培育内容不全面以及培育方式较为传统落后等问题,而且乡村组织化不完善,已有的新乡贤组织缺乏准确合理的功能定位,又尚未建立新组织,同时还存在新乡贤选取与资格认定界限模糊、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

(一)规范相关程序做好新乡贤资格认定,完善政策体系助力新乡贤回归家乡

第一,界定认证新乡贤的标准。新时代下的新乡贤不同于旧时乡土社会的乡绅阶层,大多不是在乡村土生土长的初代,而是在异乡拼搏退休后选择回乡的二代三代,若是延续传统的认定标准,则显得较为落后,不符合现实要求,因此也要规范相关程序做好新乡贤资格认证,如确立好基本标准,合理制定程序,明确所应承担的责任,提高其情感认同感。第二,建立健全推动新乡贤归乡的人事管理机制。为实现新乡贤长期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就必须沟通上下确定还乡的公职人员基层就职管理办法,形成由农村地区流出向农村地区转移高质量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第三,制定能够保障新乡贤安定生活的政策。新乡贤只有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才能有效发挥其在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因此必须合理规划与安置新乡贤,并将其作为主要任务列入以改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具有一定远瞻性的民生建设工作议程,通过实际考察,制定实施切实保障新乡贤住房安全、医疗保险对接以及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有利于新乡贤深入乡村的政策安排。

(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变革,打造新乡贤规范参与的用武平台

第一,借助内在激励形成正面激励机制。当人们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物质满足,则会逐渐产生更高级的需求,即自我价值实现。鉴于此,政府能够借助内在激励建立履职活动、以捐赠享有冠名以及荣誉奖励等多种正面激励机制。第二,利用政治赋能给予新乡贤法律认可地位。在政治上重视新乡贤是高效治村的必然要求,根据规范程序,鼓励和支持具备卓越领导才干的新乡贤竞选基层干部,选择和举荐精于谏言建策的新乡贤担任党和人大两代表以及政协委员,力邀和委派从事研究工作的新乡贤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党代会和人代会,科学合理指引衷于处理村庄日常事务的新乡贤进入社区组织服务村民。第三,坚持良性互动推进基层治理模式变革。保持并强化的党政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服务村民善始善终,依托故土情结充分利用新乡贤资源,带动新乡贤归乡,并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创业活动、医学事业、教育事业以及法律援助服务之中,加快实现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

(三)在农村培育新型新乡贤组织,健全新乡贤加入村庄治理的保障制度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功能定位。现阶段,在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下,各地新乡贤组织建设不断发展,接连成立了农村乡贤理事会和参事会等,确保了党对基层建设与管理的带动作用,妥善处理好了新乡贤组织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两委班子间的关系,正确定位,明确职权,防止并消除新乡贤组织的越权行为。第二,完善保障制度,规范运行体系。想要更好地发挥新乡贤个人及组织的能动性以实现科学高效治理与乡村振兴,必须要完善沟通联谊机制、资金支持机制以及监管评估机制,以此来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借其进行动态跟踪评定,对新乡贤组织中的人员择优表彰,而对难以获得村民认可、玩忽职守甚至违法违纪的人员做出相应的惩处或清退。第三,构建孵化工程,实施分类培育。当前,除了吸引新乡贤之外,更好的途径是结合实际构建孵化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德才兼具的贤人,并引导其脱变为新乡贤。此外,针对个人不同的禀赋实施分类培育,具体分为官、文、德、富等多类型的新乡贤,针对不同区域特色和独有专业优势,也要实行分类培训,构建多元化的新乡贤组织。

编辑:孙茹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部 PREV:荐文丨张茜 徐家林: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百年运演的规律与经验 NEXT:荐文丨王丽:善治视域下乡村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构 相关阅读 荐文|阮仪三:好的城市更新,要保护历史,留住乡愁 观点丨黄勇军:留住传统村落蕴含的乡愁 观点丨刘奇:“乡愁”九脉 观点丨聂永乐:留住乡愁是文化自信之根 观点 | 徐小青:如何理解乡村振兴和乡愁 观点丨任映红 沈玲:乡村振兴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