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科学家再获殊荣 曾是斯坦福首个华人女院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斯坦福华人女教授 华人女科学家再获殊荣 曾是斯坦福首个华人女院长

华人女科学家再获殊荣 曾是斯坦福首个华人女院长

2023-08-23 1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国化学学会授予华人学者鲍哲南“化学工程主席”荣誉。她曾因在人造电子皮肤及其他可穿戴医疗技术领域内的成就而被评为美国化学学会中央科学颠覆者和创新者奖第一位获奖者,也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当院长的华人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哲南,197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本科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后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曾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等荣誉。多年来,她致力于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被誉为“电子活性和可拉伸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驱,发起了斯坦福可穿戴电子倡议(eWEAR)。目前,她已发表500多篇论文,拥有65项美国专利。

在获得美国化学学会表彰的同时,鲍哲南团队在利用柔性电子技术治疗房颤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于6月30日发表在期刊PNAS上。鲍哲南课题组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Anson M. Lee教授合作,针对心脏监测中导管电极分辨率低、监测区域有限的问题,提出了细胞级分辨率心电监测的方案,即利用本质可拉伸的导电高分子作为电极材料,制备高密度的直线形电极阵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课题组基于导电高分子凝胶制备了一种本质可拉伸的高密度薄膜电极阵列,并将其成功用于心脏表面的心电活动记录。该电极阵列可以在小面积内提供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精细心电活动信号,用于补充传统笼形电极提供的大面积但低分辨率的心电信号。在兔和猪模型上的试验证明了该电极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精确定位病灶和研究房颤病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哲南的成功并不是普遍现象。在科研领域,女性科学家无疑是“少数派”。今年3月,爱思唯尔发布的《从性别角度看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涯》报告。该报告考察了全球15个国家在26个科研领域男女科学家的科研参与程度、职业发展和认可程度。结果发现,虽然整体上,科研领域性别之间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男性和女性科学家在科研参与程度上的总体差距正在缩小。在所有科研论文作者中,女性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也许释放了一个好的信号。更多像鲍哲南一样的女性科学家正在专业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