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一志愿军靠美军履带炸毁10辆美军坦克,杨成武:我为他请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登川琪私房火锅 14天,一志愿军靠美军履带炸毁10辆美军坦克,杨成武:我为他请功

14天,一志愿军靠美军履带炸毁10辆美军坦克,杨成武:我为他请功

2023-10-26 0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68军坚守文登川

1951年6月,“联合国军”发起“夏季攻势”,同时向志愿军阵地发动“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行动”。

“夏季攻势”与“特种混合支队作战”相继失败后,“联合国军”于1951年9月29日发起新的进攻,即1951年“秋季攻势”。

敌人发起“秋季攻势”的目的是企图利用谈判这段时间向北越过三八线,占领志愿军更多地区,谋求尔后的有利态势。

这时,志愿军第一线由西向东的六个军,有四个军的阵地遭到敌人的进攻。

抗击“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战役,是志愿军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阵地防御战。

杨成武司令率领的第二十兵团。主要对手是刚接替李奇微,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职务不久的范佛里特中将。

范佛里特是西点军校毕业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范佛里特为最大限度减少美军人员伤亡,他在反击作战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由此衍生出了“范佛里特弹药量”的说法。

因志愿军作战顽强,加上主要领导指挥得当,“联合国军”损失惨重,却无法向前迈进。

战役进行到1951年10月5日,东线之敌对朝鲜人民军第五集团军驻防的文登公路两侧阵地发起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二十兵团第68军奉命接替朝鲜人民军第五集团军的防务,文登川防御战由此打响。

文登川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它位于朝鲜中部的铁原、金化、平康和金城以东地区,西靠鱼隐山,东邻加七峰,是一条几十米至600多米宽的南北走向山谷中央贯穿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直通志愿军后方纵深。

对美军而言,只要占领了文登川,就能够从此向北长驱直入。

刚刚上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决心要把文登川牢牢掌握在手中。

就在志愿军第68军接替朝鲜人民军第五集团军防务的这一天,范佛里特连续调兵遣将,派出美二师、法国营、荷兰营,和韩军第八师等部队气势汹汹冲向文登川。

在进攻的过程中,范佛里特采用了美军当时最为先进的“坦克劈入战术”。

所谓的“坦克劈入战术”,就是美军先将20~40辆坦克组成一个集群,先于步兵发起集中冲击,步兵与工兵跟在坦克集群后面,将敌军前沿各个阵地之间的联系切断,达到逐个占领的目的。

因为范佛里特所使用的“坦克劈入战术”,令朝鲜人民军难以招架。

当时情况非常严峻,68军军长陈坊仁向杨成武司令报告:我军决定让一部分部队提前赶到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的前沿阵地,协助作战。

杨成武表示同意,特别叮嘱:“你部(68军)要特别注意防止敌方集群坦克的进攻,对敌坦克可能通过的地区要设置坚强的反坦克区,一定要保证不能让任何一辆坦克通过志愿军的阵地。”

至1951年10月9日晚,志愿军第68军边接边打,全部进入指定位置。

我军克服诸多困难,同朝鲜人民军守住了阵地,先后打退了美军第二师、南朝鲜军第八师、法国营的多次猛烈进攻。

至1951年10月10日,中朝两国军队防务交接完毕,朝鲜人民军部队转移到新的防御区域。

图|用重火力武器打击美军的志愿军

接防期间,志愿军第68军共歼敌900多名,击毁四辆美军坦克,自身仅伤亡200余人。

此时,志愿军总司令部下达最新命令,68军接防后的任务重点是坚守文登里至杨口公路的一线。

美军很可能会利用这一条贯穿南北的山川,投入大量坦克作战。

二十兵团司令部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发出了“反坦克的战术”指示,68军积极贯彻兵团作战意图与指令。

他们通过鱼隐山作为核心主阵地,在文登里地区设置了反坦克区。

68军204师首长还在全师范围内抽调了100多人,组成了一个“反坦克大队”,任命610团副团长姚希同为大队长。

这个反坦克大队下设两个中队,中队下设反坦克歼击小组,小组成员配备无后坐力炮等多种火器。

10月11日,即68军刚刚转移到新防区的第二天,敌军见我军工事尚未巩固,便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在十辆坦克掩护下,向文登里前沿阵地635.8高地发起进攻。

在此次阻击战中,68军204师610团团长尚志功正确运用反坦克兵力与火器,击毁一辆美军坦克,我军首战告捷。

杨成武司令闻讯后,当即向610团指战员表示祝贺。

10月12日,美军以航空兵火力对68军纵深目标发起突击。

我军稳扎稳打,又击毁了数十辆美军坦克。

图|杨成武上将在鸭绿江畔留影

经过连续数日激烈战斗,志愿军第68军一线部队给敌沉重打击,使其所谓的“坦克劈入战”气焰锐减过半,前后共有24辆美军坦克被志愿军炸毁。

敌军连续几天遭到我军沉重打击,不得不改变战术,采取逐段破坏、逐段前进的战术手段,继续向志愿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1951年11月,文登川始终牢牢地控制在志愿军第68军的手中。

我军共击毁击伤68辆美军坦克,其中610团在接防后的24天里,就击毁击伤44辆美军坦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610团参与的文登川反坦克战例,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列为教学内容,同时拍成了军教片《坚守文登川》。

文登川战役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再也不敢大量使用坦克。

至于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第68军,在朝鲜战场上还创下过其他辉煌战绩,“奇袭白虎团”的主角就是志愿军68团所属部队。

而68军军长陈坊仁通过实际行动,完成了司令员杨成武下达的命令:一辆美军坦克都没有通过68军的阵地。

本文的主人公“爆炸英雄”牛瑞山,也正是在这场文登川防御战中立下特等功。

二、矿工出身的“爆炸英雄”牛瑞山

牛瑞山,生卒年不详,祖籍河北省定兴县,小时候的他跟着父母来到北京讨生活。

不到16岁时,牛瑞山就在北京门头沟煤矿下井,饱受苦难煎熬,于1946年参加革命,被分到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

后来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改为华北军区第六纵队,牛瑞山跟随大部队参加过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战斗。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六纵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68军;1951年6月,68军随第二十兵团入朝作战。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试图利用空中绞杀、海岸和陆地进攻等方式,迫使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屈服。

面对依靠现代化武器逞凶狂的侵朝美军,志愿军第68军204师610团三连战士的牛瑞山仇恨满腔,作战时特别英勇。

在美军发起1951年“秋季攻势”之前,牛瑞山于战斗中升任副排长。

当了排长后,他又主动担任埋雷组组长。

文登川防御战爆发时,牛瑞山经过侦查,想出了“以小股部队奇袭对付美军坦克的破敌之法”,得到领导的支持。

前文简单提起过,美军在文登川防御战时,使用了一种名为“坦克劈入的战术”,即通过几十辆坦克率先发起进攻,工兵和步兵紧随其后行动,这让志愿军一度陷入苦战。

图|牛瑞山英雄

牛瑞山曾经当过矿工,他熟练地使用各型号的炸药和雷管。

当他向连长提出自己有办法击毁美军坦克时,连长非常高兴地说道:你要多少人,我就给多少人,只要能炸毁美国鬼子的坦克。

可是,牛瑞山只要了两名战士,一名叫郑力生,另一名叫肖廷璧。

这三人于1951年10月16日晚离开高地,到山脚下埋了许多反坦克地雷。

第二天一早,十多辆敌军坦克路过这个山脚,却没有碰到他们敷设的地雷。

牛瑞山没有灰心丧气,他与连指导员一商议,决定趁着夜色把反坦克地雷埋到敌人的大门口去。

于是牛瑞山白天看好地形后,晚上就带着两名组员与六箱反坦克地雷,小心翼翼摸到距离敌前沿阵地100多米的地方。

当时敌人在夜间不敢外出行动,只能时不时地向志愿军阵地附近打上一阵枪。

断定自己没有被敌人发现时,牛瑞山让郑力生和肖廷璧只管挖坑,挖好坑后他们二人担任警戒,牛瑞山自己去埋雷。

就这么轮流作业,三个人把带去的六箱反坦克地雷都埋在了美军的大门口。

第二天清晨,美军坦克集群刚出门不远,就有一辆触雷,后来被美军牵引回去。

这天晚上,牛瑞山独自一人爬到美军坦克触雷处,他想看看实际情况如何,发现坦克残骸被美军拖回去了,地上只剩下一截破损的坦克履带。

牛瑞山有些遗憾,他原路退回几百米,在美军坦克曾经通过的玉米地里埋了一些地雷。

忽然,牛瑞山灵光一现,他把那截破损的美军坦克履带拿来,在刚刚埋地雷的新土上印出痕迹,用此来迷惑敌人。

可是,踌躇满志的牛瑞山等了两天,却没有一辆美军坦克经过这片玉米地。

到了第三天,他有点泄气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两辆美军坦克开过来,不一会儿就全被地雷给炸瘫了。

为了不让敌人拖走坦克,610团三连对周围进行火力封锁。

天黑之后,牛瑞山又带着小郑和小肖摸到被炸瘫的美军坦克周围继续埋雷,然后再用那截坦克履带印出痕迹。

几天后,十几辆美军坦克到了这片玉米地,想把这两辆被志愿军炸毁的坦克拖回去。

可他们又中了牛瑞山设下的“迷魂计”,当一辆美军坦克刚刚接近那辆破损坦克时,触到了一颗地雷。

另一辆美军坦克转换方向接近那辆破损的坦克时,也碰上了地雷。

就这样,一连二辆美军坦克同时触雷,其余美军坦克遭到志愿军反坦克火器的射击,只好赶紧往回逃。

图|被炸毁的美军坦克

到了1951年10月31日,牛瑞山带领的“三人小组”就炸瘫了十辆美军坦克。

消息传到二十兵团司令部,几位领导起初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是不是68军夸大战损数字?

经过实际调查他们才发现,牛瑞山确实领着两名志愿军战士,炸毁了十辆敌人坦克。

杨成武司令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果,他立即上报志愿军总司令部,给牛瑞山记了特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牛瑞山荣膺“爆炸英雄”的光荣称号,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载入光荣册,根据其事迹编绘成连环画广为流传。

1956年9月,牛瑞山主动转业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工作。

1961年至1981年,牛瑞山在位于陕西铜川市东郊13公里处的鳌背山下的王石凹煤矿工作了20余年,于1981年8月光荣离休,安度晚年。

斯人已去,牛瑞山“爆炸英雄”的精神永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