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鉴赏800字兰亭集序怎么写 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2024-06-30 12: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聚会时,为他们的诗作写的序言。

《兰亭集序》不仅记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和欢乐气氛,也抒发了王羲之对于人生无常和友情难续的感慨。这篇文章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优美的文采表达,更有精湛的书法技艺,堪称千古绝唱。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兰亭集序》背后的故事。

一、兰亭聚会的缘由和过程

根据《晋书·王羲之传》1和《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记载,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北方十六国纷争不断,南方东晋内忧外患。

王羲之作为东晋朝廷重臣,曾经历过苏峻之乱、庾亮之乱等风波,也曾参与过对抗前秦、后赵等北方势力的战争。他深感国家危急,人生无常,因此有了“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想法。他想在浙江寻找一处隐居之地,与世隔绝,享受清静自然的生活。

在这样的心境下,王羲之得知他的老友谢安来会稽(今浙江绍兴)视察地方政务,便邀请他一起去兰亭游玩。

兰亭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位于山阴县城西南约十五里处的兰渚山下。那里有高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王羲之和谢安都是文人雅士,喜欢山水诗歌,因此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聚会之所。

除了王羲之和谢安外,还有其他四十位名士参加了这次聚会。他们有的是王羲之或谢安的亲友或门人,有的是当地的官员或士人。

他们都是当时社会上有名望有才华的人物,如孙绰、孙綽、支遁、郗曇、王蘊、许询等。他们在兰亭附近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搭建了凉棚和席榻,摆上酒菜和文房四宝。

众人在水渠中让酒杯随水流动,谁接到酒杯就要喝一杯,然后吟诵一首诗。这种方式叫做“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兴。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畅饮作诗,相互赞美。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当时有二十六人作了三十七首诗,后来被编为《兰亭集》。

二、《兰亭集序》的内容和特色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言,共有三百二十四字,分为二十八行。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也是一幅精美的书画。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五行):记叙了兰亭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基本情况,描绘了兰亭周围的山水风光和聚会的欢乐气氛,为后文铺垫了背景。 第二部分(第六至第十九行):抒发了王羲之对于人生无常和友情难续的感慨,从“仰观宇宙之大”到“不知老之将至”,从“向之所欣”到“感慨系之矣”,从“死生亦大矣”到“不能喻之于怀”,展现了王羲之对于生命和友谊的珍惜和怀念,也表达了王羲之对于自己和时代的无奈和悲哀。 第三部分(第二十至第二十八行):总结了《兰亭集序》的写作目的和意义,说明了王羲之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的原因和动机,指出了《兰亭集序》所反映的主题是“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也就是说,无论时代和事物如何变化,人们对于生死和友情的感慨都是相同的。王羲之还期待着后来的读者能够有感于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采表达。《兰亭集序》的语言流畅自然,不刻意雕琢,既有骈俪辞藻,又有散文自由风格。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形象性和韵律感。它还巧妙地使用了转折、对比、反问等结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情感起伏。

例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等句子都是经典名句。

思想内容。《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深刻而广泛,涉及到人生、友情、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既反映了王羲之个人的心境和感情,也反映了东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

谢安称赞《兰亭序》:“右军书法,遒媚劲健,绝代亘古,吾未见其过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