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从小到大轻松搞定数组排序(c语言代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组排序原理图 冒泡排序:从小到大轻松搞定数组排序(c语言代码)

冒泡排序:从小到大轻松搞定数组排序(c语言代码)

2024-06-30 0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介绍段落: 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序算法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操作。其中,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一种排序算法之一,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逐步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尾。本文将详细介绍冒泡排序的原理、步骤,并提供示意图和代码实现,帮助读者轻松理解和应用冒泡排序。

一.原理 

冒泡排序的原理很简单: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这个过程就像是气泡在水中不断上浮的过程,因此得名冒泡排序。

二.步骤

首先,我们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继续进行下一对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直到最后一个元素。重复以上步骤,每次都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尾。最后,经过多轮的比较和交换,整个数组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该图片展示一次遍历的过程和详细解释,通过多次遍历,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冒泡排序就完成了!

三.代码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se) { for (int i = 0; i < se - 1; i++)//n个元素排序n-1个后就OK了,最后一个自动排好了 { for (int j = 0; j < se - 1 - i; j++)//每排好一个后面就少比一次,所以减去i { if (arr[j] > 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5,2,9,1,3 }; int se = sizeof(arr) / sizeof(arr[0]);//常用的方法来求数组长度; //开始打印排序前数组 for (int i = 0; i < se;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调用函数进行排序 bubbleSort(arr, se); //打印排序后的 for (int i = 0; i < se;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结果展示: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bubbleSort函数,它接受一个整型数组和数组长度作为参数。在函数内部,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来进行比较和交换,最终实现冒泡排序的功能。 在main函数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示例数组arr,并计算出数组的长度。然后,我们先输出排序前的数组,再调用bubbleSort函数进行排序,最后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冒泡排序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效率较低。然而,它作为最基础的排序算法,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算法,能够帮助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和过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冒泡排序有更深入的理解。后续我也会继续学习其他的排序知识来与大家分享。

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