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何自力 彭李政:试析数字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字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理论探索】何自力 彭李政:试析数字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理论探索】何自力 彭李政:试析数字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2024-07-10 06: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此,数字时代之前,工业革命使得人的体力劳动被替代,而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人的智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替代,即之前由人进行的决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则由智能机器完成。从整个机器体系来看,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机器体系已经实现由多种不同职能甚至是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部流程职能的机器结合形成,不仅实现自动体系下各局部机器按照一定的数目、规模和速度不断地交接工作,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经数据学习形成的算法模型支持整个机器体系对场景应用形成一定的自主判断和决策,组织各局部机器配合运转。

智能机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决策,但是本质上还是机器,决策判断仅仅只是在大量数据学习之后形成模型,从而对新的数据做出基于模型的推演判断,并非是真的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思维能力。算法工程师等技术劳动者对模型和机器学习方式的改变会改变智能机器对同样事物的判断,因此像机器人这样被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机器依然是机器,没有从本质上颠覆马克思所分析的机器。这也就意味着,在劳动过程中,同非数字时代的工业机器一样,智能化的机器依然是对象化的劳动,依然只是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中包含了技术工程师劳动创造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对劳动资料的改造,是在融合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的。

2.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

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过程除了生产出大量物质实体商品外,还生产出大量的数字信息产品,人们可运用数字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最终以“数据”的形式对其进行存储。当前,全球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根据Statista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产生2142ZB的数据量。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机器所配备的传感器的数目增多、性能提高,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机器运行、生产过程的信息和数据也更多,经过加工处理后对决策者有重要指导作用,例如有PLC、SCADA、DCS等为采集实时数据提供技术支撑(2)2,获取到的数据可收集存储在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等支持的数据存储平台[2],等待进一步的降噪、降维、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的有用性逐渐凸显,表现为既是数字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又是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劳动对象。作为劳动对象的数据,当前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总体上可复制共享、无限再生使用[3],具有规模经济性、强渗透性和高流动性[4],以及使能性和通用目的性[5]等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能适应灵活的应用场景要求,在相近领域间具有较大的转化能力。[6]

从历史发展来看,数据作为现实生产生活信息的转化,在数字经济时代之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都存在,但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据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因为体量、容量和数量的庞大而与以往数据形成基础性的量的差别,Seagate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从2015年的18.2ZB增长至175.8ZB,10年间全球每年的数据量大约以26%的速率增长。二是数字时代的数据发生了质的跃迁,表现在生成过程摆脱局限性、分析过程增强可用性、流通过程打破隔离性。三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为其赋能———拓宽适用性、提高针对性、激发创造性。云平台、网格、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发展降低技术门槛和处理成本。技术差别是数据发挥实质性转变的核心原因,也是数据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现实作用的关键因素。四是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变化和精准化、多维化、透明化的供给变化倒逼数据完成时代演进。

二、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双重剥削体系

数字技术条件下智能机器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资本主义应用数字技术依然是为了满足资本逐利目的,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因此,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依然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过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形成双重剥削体系。

1.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二是劳动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工人的所有物。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没有颠覆这两大特点,呈现出新形式。

(1)数字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形式发生新变化

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型雇佣劳动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弹性劳动关系、去劳动关系化,具有持续时间不确定、灵活性强、非集中式和依赖数字平台的特点。劳动者在现象上成为独立创业者、独立合约人、独立承包商等具有自主决策、自由安排、灵活参加的非雇佣者,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实质上的雇佣劳动关系。从有酬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比例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与劳动者直接结合的劳动工具由劳动者所有,但是数字经济运行的关键生产资料,如互联网平台、算法等依然归私人资本占有,劳动者依然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相分离,劳动者与资本之间依然存在或显性或隐性的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得到了即时满足,同时资本又将因未来不确定性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和代价转嫁给劳动者,规避了在传统的正式雇佣劳动关系中所需承担的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责任。

表1 2001-202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酬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The World Bank,https:// data. world bank. org. cn/ind icator/ SL.EMP. WORK. ZS?end =2021 &start =2001 &view= chart& year= 2021

(2)工人在数据控制和算法监督下劳动

从工业时代独立出来的监督劳动,到现在的数据控制和算法监督,劳动强度不断加大。数字技术条件下,对劳动的监督可以通过数据监测、算法控制实现,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能够被准确监测。自动化技术支持下,资本直接通过控制机器体系的运转速度来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工人进行的劳动处于严格的技术监督和精确的算法管理下,劳动的强度在形式上看是由工人自己决定的,但实质上由于算法算力的掩盖,资本对工人劳动强度的控制更加隐蔽,劳资之间的对立从物理实体空间向互联网虚拟空间转移,虽然对立表现隐性化,但实质上的对立和从属关系并没有改变。

(3)数据由私人资本无偿占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