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谱】2024年安徽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图谱】2024年安徽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产业图谱】2024年安徽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2024-07-10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商情报网讯: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是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一、安徽省产业体系及各市重点产业

1.安徽省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改造升级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等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安徽省各市重点发展产业

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等16个地级市。各地级市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相应的重点发展产业。例如,合肥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淮北加快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装备等产业;宿州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机械电子、煤电化工等十大产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安徽省重点产业布局

(一)培育壮大十大新兴产业

安徽把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突出发展十大新兴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十大产业。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轮三年规划,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和专项。

1.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方面,安徽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三大优势产业,工业互联网、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五大潜力产业,以及量子信息、元宇宙、区块链等三大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安徽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强化合肥龙头地位,发挥芜湖、滁州、蚌埠、铜陵、池州等地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融通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人工智能

安徽积极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初步构建“1+N+X”生态体系。即基于通用大模型(“1”)迭代升级,重点打造行业领域应用示范(“N”),在全国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智慧营销、智慧办公、智能交互、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法等多个行业大模型,依托我省行业头部企业,以“科大硅谷”为核心,以“中国声谷”“中国视谷”“中国传感谷”为侧翼,推动省、市、县及园区开展试点,催生海量生态层应用创新(“X”),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广和全面发展。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安徽“一核两地多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初见成效:“一核”指合肥市。合肥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中国声谷”,重点开展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及应用、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地标。

“两地”指芜湖市和蚌埠市。芜湖市加快推进“中国视谷”建设,推动计算机视觉赋能机器人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蚌埠市重点建设“中国(蚌埠)传感谷”,推动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多点”主要是指马鞍山、滁州、池州等具有较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地市。重点发展智慧矿山、智慧家居、智能终端、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品级。

安徽省“一核两地多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新材料

安徽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基地,依托良好的材料产业基础,安徽大力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战略材料体系,以及以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气凝胶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体系。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安徽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细分领域,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安徽初步形成以合肥为核心、多地全面开花的产业空间格局。新能源产业领域,省内多市广泛布局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重点环节,其中合肥、滁州“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合肥、芜湖等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储能电池集群;六安、合肥、马鞍山、铜陵等市积极布局氢能及氢燃料电池领域,培育了明天氢能、中盐红四方、晨马氢能源等本地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合肥长丰、合肥经开区、宣城泾县、蚌埠龙子湖、芜湖三山经开区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效节能产业集聚;合肥、马鞍山、宿州、安庆等市布局先进环保领域,形成了一批专业园区和县域;阜阳、马鞍山、芜湖、铜陵、淮南等市基于本地工业基础,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全省“首位产业”,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的重要一极。在产业布局方面,安徽建立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互为支撑、互为影响的产业格局,长板铸优势,短板保循环,关键零部件合理储备,保障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当前安徽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明确各市发展定位,引导各市错位发展,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以合肥、芜湖、安庆等市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以合肥、蚌埠为重点的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以合肥、六安、铜陵、芜湖等市为重点的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区,以合肥、马鞍山为重点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安徽省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7个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等。在空间布局方面,逐步形成了高端装备产业“双核多基地”的产业布局,合肥市和芜湖市是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区域,马鞍山市、滁州市、蚌埠市、六安市、宣城市、安庆市是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区域,打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7.智能家电

安徽积极探索智能家电(居)发展之路,加快以合肥为主体、芜湖和滁州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家电制造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合肥、芜湖、滁州开展智能家电(居)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物流交易中心、新型建材生产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建设。支持蚌埠、马鞍山、阜阳、六安、宣城等地为多节点的智能家电(居)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大而优”“小而专”智能家电(居)产业配套集群或产业园区,将安徽省打造成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8.生命健康

生命健康产业是安徽省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围绕大健康领域,安徽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临床应用以及产业发展的全链条生命产业创新体系。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方向上,安徽构建了“32N”产业规划,即重点发力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加快提升现代医疗和健康养老,协同发展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健康旅游、健康教育与体育等相关板块,全面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方面,当前安徽生命健康产业形成了“一核两级一区多点”产业布局。

安徽省生命健康“一核两级一区多点”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9.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产业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安徽发挥区位优势,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以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全省布局三大板块。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安徽依托皖北粮食、畜禽、果蔬、水产、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原料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同和产业上下游配套,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0.数字创意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相互融合的新经济形态。《安徽省“十四五”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将努力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以上,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根据全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和特点,安徽还确定了9个主要发展方向,即数字消费设备制造、广播影视设备制造、动漫游戏、新媒体服务、工业设计、影视演艺、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智慧文旅体育。

产业布局方面,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初步形成“一核、一极、十基地”空间格局,即以合肥市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区”;以芜湖市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增长极”;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合肥包河区)、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蜀山数字经济产业园、蚌埠高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宿州市高新区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地理信息(马鞍山)产业园、黄山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铜陵铜官数谷十大产业重点基地。

安徽省数字创意“一核、一极、十基地”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安徽面向全球科技和产业前沿,瞄准“7+N”重点领域和方向,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安徽省产业发展规划

1.壮大汽车“首位产业”

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育招引关键领域零部件优质企业,完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机制化对接平台,引导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推动汽车制造向“产品+服务”延伸,支持发展汽车新零售、充换电服务等新业态。依托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新建2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类实验室。通过努力,“三位一体”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共生的产业生态更具活力。

2.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开展下一代电池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动态存储芯片、新型显示等产品迭代升级,加强声谷、视谷、传感谷建设。培育壮大新材料优势产业,支持聚乳酸、光学薄膜等产品攻关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镁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建设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创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和临床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增强高端装备产业自主可控、基础配套、服务增值、智能制造能力,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0个以上。支持智能家电、智慧家居产品研发,推出一批应用生态场景解决方案。

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支持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卫星研发制造,加强深空互联网、深空遥感等技术研发,吸引更多商业航天公司落户。加快合肥、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构建行动,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统筹抓好聚变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

3.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链一策”打造高水平现代化产业链。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培育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开发园区“腾笼换鸟”突破攻坚。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国建造(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培育发展特级资质企业。

4.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促进“数实融合”,发展“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创建,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推进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设,完善提升羚羊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功能,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高质量行业数据集规模达200TB,智能算力达12000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