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重点]教学原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育性教学原则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教资重点]教学原则

[教资重点]教学原则

2024-07-10 2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材施教”最早由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巧妙处理。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也就不同。上完一节课,教师要及时回头想一想。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5)教学得失

把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详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

三、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布置和检查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四、应知教育人物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教学法,注重“教学相长”。

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强调“学” 与“思”相结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身学习)。

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

(2)孟子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明人伦”。

提倡“ 循序渐进”,反对“拔苗助长”。

提出“读书存疑”的主张,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县人)。

(3)荀子

认为人性本恶。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战国末期赵国人(进山西南部)。

(4)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编写《小学》《童蒙须知》),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先后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学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祖籍江西,生长于福建。

(5)杨贤江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论著。

誓言:“脚踏一天星斗,手摇万里河山”。

(6)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认为“美德即知识”。

“产婆术”:讽刺、助产术、归纳、下定义四个部分。

(7)柏拉图

著名思想家。

代表作《理想国》。

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8)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

(8)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强调培养“能知、能行、能言”的人。

认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

提出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教学原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