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育心理学几大常用理论是什么 笔记

笔记

2024-07-01 1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六章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理论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加工过程,它关注重要信息,摒弃不重要的信息,并且利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决定其重要与否。

人脑是一个意义的建构者。

从你看到、听到、尝到或感觉到事物的那一瞬间开始,你就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加工:

判断它是什么

它如何与已知的东西相联系

它是重要的、应该 保留在大脑中还是应该摒弃

整个过程:可能有意识、可能无意识、或都有

一、什么是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通常是经由感觉而进入大脑,大部分丧失(没有经过加工)、一部分短时记忆随后遗忘,还有一部分可能长时记忆永生不忘。

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如何利用这个过程来帮助学生记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的认知理论家就此类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加工理论逐渐成为学习和记忆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理论。

学习理论家们利用有关人类记忆的研究成果,来描述信息的记忆(或遗忘)过程。

该过程通常用阿特金森—谢夫林信息加工模型来表示:

1、感觉登记

记忆系统的第一个成分是感觉登记,外部信息通过感觉系统进入记忆系统。

信息——》感觉系统——》记忆系统

感觉登记接受大量来自于各种感觉系统(视、听、嗅、触、尝)的信息,

并将信息保留短暂的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钟。

未加工部分丧失。

感觉登记的存在对教育具有两点重要意义:

(1)人们要记住一些信息,必须对这些信息加以注意。

(2)要使瞬间看到的所有信息进入意识状态,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感知:

刺激——感觉器官——部分刺激进行加工

感觉表象是我们能够感知的。

对刺激的感知,并不是对刺激的直接接受,它还涉及心理加工,并且受到我们的心理状态、过去的知识经验、动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1)依据一些规律来感知不同的刺激,这些规律与刺激本身的特性没有关系。

(2)我们并不是按照看到的或感觉到的来反映外部刺激,而是按照我们所知道(或所认为)的来反映外部刺激。

注意:

教师通常会使用一些恰当的术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请注意”或者“竖起耳朵听”。

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引起注意:

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尤其是集中在所讲内容的重要方面?

引起学生的兴趣

(1)应用某些刺激线索来表达“这是重要的”

提高嗓音或降低嗓音

借用手势、重复或体态等

(2)增强学习材料的情绪色彩

(3)与众不同、貌似矛盾的或令人惊奇的刺激

演示性实验或小魔术

(4)明确地告知学生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明天的测验将会考到这些内容”

2、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

个体感知和注意到的信息转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部分: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一个储存系统,储存人正在思考的信息,它将有限容量的信息(任何时候,我们所意识到的观念)保持约几秒钟,一旦停止思考,这些观念就会消失。

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强调它的工作或活动状态,而不是短暂的保持时间。

工作记忆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

加工信息、组织信息以便储存或遗弃,

把以前的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等。

知更鸟——感觉系统——感觉登记:知更鸟的表象——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搜索有关鸟的信息(无意识的)——识别出这个鸟是知更鸟

将信息保持于工作记忆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反复地思考或复述该信息。

复述:通过重复而把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当中的过程。

复述在学习中很重要,因为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转化到长时记忆中的机会就越多。

没有复述的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工作记忆的容量:

5~9个信息单元。

工作记忆中的个体差异:

就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言,不同的个体在工作记忆容量上存在差异。

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背景知识。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能很好地组织和吸取新信息。

但先前知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不同的个体在组织信息的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可以有意识地教授个体一些更有效的策略以扩展工作记忆的容量。

3、长时记忆(长久记忆)

长时记忆是我们记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

容量非常大,保持时间长。

不仅储存信息知识,也储存有利于提取知识的学习策略。这种能力叫做长时工作记忆。

理论家把长时记忆分为三个部分:

(1)情景记忆

关于个体经历的记忆,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以表象的方式加以存储。这些表象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组织起来。

“闪光灯记忆”:某个时刻发生的令人难忘的事件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去提取那些通常很容易忘记的情景记忆。比如通过911恐怖事件回想起当时自己在做什么。

(2)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

包括已知的事实和概括性的信息;

包括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应用概念、原理的一些原则

包括问题解决技巧和学习策略等

以概念网络的方式组织起来。

语义记忆是由相互联系的概念或图式组织起来的网络结构。

皮亚杰的图式:描述个体用以组织知觉和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

认知理论家也用图式这个词来描述个体记忆中的概念网络,这种概念网络使得个体能够理解和吸收新信息。

一个图式就像一个纲要简图,各种不同的概念或观点都可以归于更大的范畴中。

图式理论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如果新信息能够被已有的完备图式所接受,则新信息更容易保存。

相反若新信息不能被图式所接受,则该类信息较难保存。

(3)程序记忆

知道怎样做,而不是知道是什么。

驾车、打字、骑自行车等技能都是存储在程序记忆中。

以一系列复杂的刺激—反应配对的方式储存。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

程序记忆的脑定位不同于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程序记忆储存在小脑中,

而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则储存在大脑皮层中。

4、促进长时记忆的因素

人们能够记住他们在学校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这与常规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其保持时间的长短随知识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如,概念比名字保持的时间更长。

影响长时记忆的保持的因素:

(1)学生最初学习的程度。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能力对信息保持的影响并不明显。

(2)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助于长时记忆的保持。

5、其他信息加工模型

阿特金森和谢夫林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并非唯一的被认知心理学家所认可的模型。

其他研究者基于该模型的基本假设,对其进行了更为合理的扩展与加工,尤其在促进长时记忆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精细的设想。

(1)加工水平理论

人们对刺激的加工可以在不同心理水平上进行,但只有经过透彻加工的信息才有可能被保留下来。

看见树(最低水平)——给树命名(第二水平)——赋予这个树意义(最高水平)

你注意到刺激的细节越多,需要对它进行的心理加工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记住它。

(2)双重编码理论

佩维奥的记忆双重编码理论。

该理论认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存储方式:

表象的和言语的(分别对应于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用表象和言语这两种方式来表征的信息,其回忆效果要好于只用一种方式表征的信息。

(3)并行分布加工模型

柳安多斯基和马道科提出了并行分布加工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记忆系统中的三个部分同时对某个信息进行加工。

(4)联结主义模型

该模型强调知识是以联结网络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而不是按照规则系统或单个信息的方式储存的。

按照这种观点,学习的产生是由于某些联结的加强以及其他联结的减弱。

对大脑的研究表明:

信息不是别存储在大脑的某一个部位,而是分布在大脑中很多部位,并且由错综复杂的神经通路连接起来。

6、有关脑的研究

大脑的分工比过去认为的更为精细化。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也有些不同:

左半球——语言

右半球——空间或非言语信息

虽然存在一侧化优势,但我们在完成几乎所有的任务时,都需要两半球的参与,大脑的许多部位都是协同起作用的。

脑研究的许多发现对于教育以及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与早期发展有关的一个研究结果是:儿童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所接触到的刺激量与神经连接的数量或突触的数量有密切关系,而突触是高级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2)另一个重要发现:婴儿生长到15个月时,大脑生成了大量的神经细胞及其细胞间的联结。

此后,某些联结开始衰减,大脑将摒除那些无用的联结,以便保留那些有效的、组织良好的联结。

在儿童发展早期,大脑的可塑性最高,此后,逐渐减小并消失。

(3)随着一个人不断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他或她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有效。

早期的研究很强调自动化在专长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自动化是由于大量的实践和练习而形成的无需意识努力的操作。

有关脑的各种研究从不同角度都证实了这样的结论:

大脑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档案柜,而是参与组织信息,使之更容易于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二、记忆或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大部分的遗忘是由于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未能转入长时记忆中。

但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我们不能回忆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1、记忆和遗忘

影响记忆的几个重要因素:

(1)干扰

导致遗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扰。

当要记忆的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混淆,或受到其他信息的排挤时,就会出现干扰现象。

无法进行复述时,也会出现干扰。

教师必须考虑到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在进行新的教学前,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消化、练习刚学过的信息(即进行心理复述)

(2)倒摄抑制

先前习得的知识与一些新的、相似的知识相混淆,致使先前知识被遗忘,这是倒摄抑制。

先前知识——新知识——相似——先前知识被遗忘

(3)前摄抑制

当一系列的知识学习干扰了后来知识的学习,就出现了前摄抑制。

先前的知识——干扰了后来的知识学习

(4)抗干扰的个体差异

登普斯特和科基尔在1999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关注主要信息、摒弃干扰的能力是认知操作的核心成分。

(5)促进

学习某种知识往往有助于学习其他相似的知识。

先前的知识——后来的知识——前摄促进

后来的知识——先前的知识——倒摄促进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对首先呈现的部分学的比较好,这种倾向叫首因效应

对最后呈现的结尾部分学得比较好,这种倾向叫近因效应

教师应该利用这种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

将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开始讲,然后在本课堂结束时再加以总结。

(7)自动化

知识和技能可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但要提取他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付出相当的心理努力。

自动化主要通过练习来形成,使某个技能达到自动化所需的练习量远远超出将该技能储存于长时记忆中所需的练习量。

2、练习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知识储存在记忆中,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练习。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中,练习都非常重要。

(1)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将新学的知识,集中起来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种策略叫做集中练习。

每天练习一点,连续练习一段时间,这种策略叫做分散练习。

分散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长期保持。

(2)亲历

我们都知道“做中学”,即通过实际参与的活动来学习。

三、如何教授记忆策略

1、言语学习

研究者对课堂情景中的三种典型的言语学习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别是:

(1)配对联想学习

指呈现配对项中的一项时,个体能够用相应的另一项来对应。

(2)系列学习

按特定的顺序学习一系列项目。

在课堂中系列学习任务比配对学习任务少些。

(3)自由回忆学习

按任意顺序识记一系列任务。

2、配对联想学习

在配对联想学习中,学生必须对每个刺激都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影响配对联想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刺激和反应的熟悉程度

表象:

许多有效的记忆策略都是利用心理表象来帮助记忆的。

一种古老的提高记忆的方法是应用表象,就是把信息编织起来,构成一个故事。

3、系列学习和自由回忆学习

系列学习是按特定的顺序学习事实性的材料。

(1)位置法

使用与位置相联系的表象来记忆内容,主要用于系列学习。

古希腊人曾用过这种方法。

(2)词栓法

(3)首字母法

四、怎样使信息有意义

理解信息——分类信息——储存信息——同化信息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信息变得有意义。

1、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奥苏泊尔讨论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区别。

机械学习是指记忆某些事实和关系,比如记忆乘法表、化学元素符号、外文单词等。

大多数机械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任意的联系。

与此相对,意义学习则不是任意的,它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概念有关。

(1)机械知识的用途

(2)惰性知识:本来可以应用于发广泛的情境中,实际却只应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

一般而言,那些在学校中学到的,却不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了惰性知识。

生活中许多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我们缺乏知识,而是由于我们无法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应用知识。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即怎样使学生易于提取信息,以便将这些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并应用于课堂以外的情境中。

2、图式理论

有意义的信息是以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这种网络即图式。

图式理论的重要原则是:

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则这种信息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

(1)知识的层级结构

大多数牢固建立的图式都是以类似于提纲的层级形式组织起来的,即具体信息被归于一般类别之下,而一般类别又被归于更一般的类别之下。

图式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

意义学习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者应具有大量的先前经验和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去理解和整合新知识。

(2)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五、元认知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

思维技能或学习技能都属于元认知技能。

(1)可以教学生一些策略,去评价自己的理解程度、规划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选择有效的方案去攻克难题。

(2)另一种元认知策略是能够预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能够区分是否合理。

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任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学会运用具体的学习策略去反思。

自我提问策略特别有效。

六、何种策略有助于学生学习

1、记笔记

在阅读和听讲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策略是记笔记。

对某些类型的材料而言,记笔记是有效的学习策略,因为当人们记笔记时,需要对主要观点进行心理加工。

但研究发现,记笔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时,需要把握该内容的要点时,使用记笔记的策略能产生最大的积极作用。

另外,记笔记时如果能够进行心理加工,而不只是简单地记下所看到或听到的,那么记笔记会更有效。

布雷经和库尔哈韦发现,以改写的方式记笔记,以及教授他人某些内容而准备笔记,这些都是有效的策略,因为这些活动都需要对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加工。

2、画线

画出重点

3、概述

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主要观点。

有效性取决于怎么使用。

(1)读完每段,进行一句话概述

(2)写出内容提要

4、以写促学

从写作中探究正在学习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5、列提纲和绘图

以框架结构的形式表现所学的内容,这些策略包括列提纲、画网络图和连线图等。

列提纲:层级式显示材料的主要观点,每项内容都归于较高水平的类别之下。

绘图:识别出主要的观点或概念,用图线把这些观念或概念联系起来

6、PQ4R法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

首字母PQ4R分别代表:

预习(preview)

提问(question)

阅读(read)

反思(reflect)

背诵(recite)

复习(review)

对年长儿童更有效。

七、认知教学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1、激活先前知识,建立不同学习间的联系

(1)先行组织者:

戴维·奥苏泊尔确立了先行组织者的方法,以使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材料,帮助他们回忆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新的学习中。

先行组织者是对将要学习的主题的引导性表述,它为新信息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信息练习起来。

(2)类比

运用解释性类比(对比或比较)也有助于理解课程或课文。

类比可以把新信息和已知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学习新信息。

研究发现,当类比的事物与已知的事物非常不同时,类比的效果最好。

(3)精细加工

认知心理学家用精细加工这个术语,来指代这样的学习过程:将要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观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精细加工过的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运用这种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2、组织信息

组织良好的材料更易于学习和记忆。

(1)运用提问策略

向学生提问,或者学生自行提问。

(2)运用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或呈现各成分间联系的图表。

知识地图是概念模型的一种变式,也能用来教授各种内容。

知识地图用图形的方式来展示主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