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材帮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2021

2021

2024-06-20 2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素养目标】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教学重难点】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练习法。第一模块: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一:理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何为“概念”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内涵外延与“外延”。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因为“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外延极大;而“中国人”却只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外延比“人”小得多。比如:“美”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外延:美丽的自然风景,美丽的物品,美丽的人……比如“爱”的内涵: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 外延:友情、亲情、爱情……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包含关系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比如:真包含关系 学生(A) 高中生(B) 真包含于关系:手机(A)与华为手机(B)文学与古典文学 西瓜与水果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比如:高和帅;青年和作家(二)、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非此即彼,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男人”与“女人” “生”与“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我来试一试: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全同关系演员和歌手 包含关系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 反对关系愤怒和情绪 矛盾关系罪犯和圣人 交叉关系任务二: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1、“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和混淆或偷换论题。偷换或混淆概念: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所犯的逻辑错误。例1: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大文:“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例2:我们不要歧视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个样子。混淆或转移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例:交警问:“你为什么喝酒驾车?懂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人:“我以前从未酒驾过,这是第一次。”(驾车人答非所问,注意论题。)2、“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例如:隔壁老王开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们家的1.3倍至2倍,优势明显。运用逻辑的不矛盾律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答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模棱两可。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违反矛盾律)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辟的概括: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显然,由于“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第三组同学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第四组同学都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错,都不是逻辑错误,而只是知识错误。补充资料:矛盾律和排中律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也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排中律则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第二,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都加以肯定,必须从中否定一个。排中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必须从中肯定一个。第三,所犯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即“两可”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模棱两可”即“两不可”的错误。4、“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真。①论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加因果。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②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③论证根据不充分,不能充分证明论点,所犯错误叫“以偏概全”。例如:陆步轩北大毕业都在卖猪肉,不读书也能卖猪肉,看来读书不读书没什么区别!任务三:辨认逻辑谬论运用上面掌握的有关逻辑规律的知识,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3、【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4、【2015·湖北卷】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5、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答案1、概念混乱。“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2、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3、自相矛盾。“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4、自相矛盾。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5、背离事实或情理。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6、主客颠倒。“引起深深的思索”的应该是“这类形象”,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7、否定失当。“禁止”“不得”均表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句意就成了允许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了,两个词保留一个。8、强加关系。“文笔清新,耐人寻味”与“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小结: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概念的含义及关系。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逻辑规律,具备了辨别潜藏的逻辑谬误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第二模块: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任务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出个别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都应得到大家的敬重。(大前提)袁隆平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前提)所以,袁隆平应该得到大家的敬重。 (结论)注意点:有效推理形式是就演绎推理而言的,准确的说法是“演绎推理的有效形式”。一个演绎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按 这种方式推理,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一定是真的。也就是说,有效推理形式并不保证前提真, 也不保证结论真,但保证如果前提真,结论一定是真的。反过来说,如果推理形式有效,结论为假,那就说明前提中一定有假。因此,演绎推理的有效形式具有前提到结论的保真性,又具有结论到前提的保假性。归纳推理也有其一定的形式,但由于归纳得出的结论其范围超出了前提,所以即使采取了正确的归纳形式,前提的真也不能保证结论的真。我来判一判:(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好,他不是运动员,所以身体素质不好。(推理有误,结论错误)(2)长得好看的人都受欢迎,她长得好看,所以肯定很受大家欢迎。(前提错误)(3)我们学校的学生穿的都是蓝颜色的校服,她也穿着蓝颜色的校服,所以她肯定是我们学校的。(推理有误,结论错误)注意点:前提要正确,推理要无误。2、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一种有条件的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组关联词用错,其实从逻辑的角度,他们就是不同的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者结论。如果p,那么q, p是q的充分条件,p是前件, q是后件。推理形式:充分条件推理①在成名那个朝代,你只要拥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就能裘马扬扬。(肯前必肯后)你拥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一定能裘马扬扬。(否后必否前)你没能裘马扬扬,一定是没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那么是不是:裘马扬扬是不是一定是有战无不胜的促织呢?没有战无不胜的促织是不是一定不能裘马扬扬呢?可见: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小结: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p是q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无p就无q,则p是q的必要条件。推理形式:必要条件推理②只有大量地去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没有大量去阅读,一定不能提高写作能力。他能提高写作能力,一定有大量地去阅读。否定前件必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必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只要……就……”和“只有……才……”的推理方向上是完全相反的。那我们就把有前提就必然有结论的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把有结论就必然有前提的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以,“只要……就……”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只有……才……”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一般来说,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 “只要……就……” “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 "除非……不……”等关联词。我来判一判: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主持人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 ”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一位女嘉宾说:“如果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咯。”另一位女嘉宾说:“我气场很强,看来我一定会被划入红区啦!”解析: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而两位女嘉宾都把它看作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男嘉宾:只有感觉气场很强的,才会被划入红区。1号女嘉宾否定后件 ;16号女嘉宾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3、选言推理选言推理是断定在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参加这次活动的不是歌手就是演员,看来她要么是歌手,要么是演员。她要么是歌手,要么是演员。她不是歌手,一定是演员。(正确)她是歌手,一定不是演员。(错误)相容选言:否定a肯定b,肯定a不能否定b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在新高考中,学生们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选择物理,要么选择历史。他选择了物理,所以,他没有选历史。不相容选言,否定a肯定b,肯定a否定bOnce you’ve ruled out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rue.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因素,剩下的结果,即使再不可思议,也是事实的真相——《神探夏洛克》经典台词(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事项:1.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否则容易犯“假二择一”的错误。2.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某类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北京市是缺水城市,天津市是缺水城市,上海市是缺水城市,重庆市是缺水城市,看来中国的直辖市都是缺水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是中国直辖市的全部对象)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有三:一是前提所断必须穷尽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断都是真实的;三是前提中每一判断的主项与结论的主项之间必须都是种属关系。2、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它是以经验为主要依据,根据某类事物中的若干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又没有遇到反例时,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比如谚语)分析下列推理正确与否在我们班上,我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你也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小张也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因此我们班没有人选修播音主持课。(样本过少,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可靠性的保证:1.被考察对象数量要足够多、范围要足够广2.注意收集反例。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有没有发现反例。只有注意收集反例,并且始终未发现反例,结论的可靠程度才比较高。科学归纳推理:它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由某类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所具有的因果联系,推出该类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的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得了肝癌,最后也死去了。有个科学家将发霉的花生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中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动物吃了发霉的花生,就会致癌而死。这个科学家在推理过程中就使用了科学归纳推理。三、类比推理:它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由两个事物一个(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注意:结论与前提分属不同的范畴。1、【以练代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一(国考)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明确 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选出答案为B。【以练代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二(国考)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明确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进而得出正确答案C。2、我来判一判:下列文段是类比推理吗?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类比推理明确:这是一个类比推理:这里用橘生淮南和淮北的不同来类比民生长于齐和楚的不同表现。这里得出的结论是水土异也,这是符合类比推理要求的。结论和前提分属于不同的范畴。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演义》)——比喻明确:这里是刘备用自己和孔明的关系,比喻鱼和水的关系。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类比推理明确:这段文字中将以地事秦类比抱薪救火,得出的结论是就像薪不尽,火不灭一样,以地事秦的结果就是亡国。总结:是不是类比论证,关键看形式结构。①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本质是: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文中人和橘的一方面相似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另一方面相似是: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其中前三句都是前提,第四句是结论。不难看出,类比推理至少要给出两组相似性,一组提供前提,一组既提供前提,又引岀结论。②出自《隆中对》中刘备之口。所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就只是一种比喻,在逻辑上仅有断言的功能,虽然这种断言也可能道岀了真相,但说话人并未提供断言的依据,这和晏子的“橘论”以及邹忌的“蔽说”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可以借此提醒学生,在接受他人言论时,须冷静分辨,打动自己的究竟是逻辑的力量还是修辞的力量,对后者,悦纳的同时要更多一分审慎。是不是短一点儿的就是比喻,长一点儿的就是比喻论证呢?不一定,还是要看形式结构。③ 看起来很短,只有一组相似性。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但这一组相似性其实是建立在另一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薪助火势地助秦强(贪)这一组相似性在作者眼里是常识,所以未曾言明。完整的推理是:薪助火势;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地助秦强(贪)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总结: 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是必然的)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 (是或然的)类比推理:特殊到特殊正是出于对演绎和归纳的深刻理解,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我是很幸运的。在联大我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学了推演法(即演绎)。到了芝加哥受到新的启发, 学了归纳法,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两地的教育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多增加一些不绝对严密的、注重归纳的课程,对于学生会有很多的好处。”.总结:正因为人类的一切新知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归纳,而归纳又是或然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如何提升归纳推理的强度以及结论的可靠性。掌握一些提升归纳强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思考与表达大有裨益。任务二: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简析其推理过程。①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明确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明确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明确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叫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这段文字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背后似乎又有着严密 的推理。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明确 这是个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明确 这是一个类比推理:前提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任务三: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运用推理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1、(2017·全国卷I)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③2、(2017全国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② 。③ 。3、“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4、仿照例文的类比方式,补足下文空缺部分的内容。不能再使用例文中的句子。例文: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尽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发生交通拥堵就禁止汽车上路。就如同不能因为怕说错话就永远不说话一样。永远不说话自然不会说错话,但也同时压制了许多有益的话。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答案与解析1、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2、②限制燃放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③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上述三处推断都与对充分条件的理解与表达有关,相关语句都相当于“只要……,就……”的关系,而“只要”所引导的条件本应是后面“就”所引导的结果的充分条件,材料中并不符合,于是出现了逻辑漏洞。3、(示例)(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4、(示例)就如同不能为了禁止无证驾车行为就在路上系的复句。设置路障一样,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的行为,但也同时禁止了有证驾车的行为。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推理的含义。初步理解了推理的规则,掌握了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我们要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第三模块: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任务一: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活动1、何为论证?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大问题》)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方式就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活动2:尝试寻找文本中的隐含前提。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在推论时,我们可以把它找出来。活动1: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尝试在论据2和论据1前面,加上隐含前提。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2:论据1:狗没有吠隐含前提1: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明确:隐含前提2: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隐含前提1: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隐含前提1:老祖宗很有气派隐含前提2:老祖宗的嫡亲孙女都像她一样很有气派隐含前提3:黛玉不是嫡亲孙女,但也很有气派仅仅这么一句话,既夸了林黛玉,还夸了贾母嫡亲的孙女,又夸了贾母,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高兴了,写出了她的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八面玲珑。学以致用:1、请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看来他们确实不在犯罪现场,要不然为什么口供如此一致呢?明确:这句话中隐含的前提是:说的不是真话,就不可能口供完全一致。而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例如:合伙犯罪的两个人是很有可能串供的。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参考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任务二: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论证方式有哪些?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一、直接论证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喻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例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引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用进废退,人人都不劳动,那么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对比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劳动之于人类,就像运作之于机器,机器久久不运作便会生锈,而人类长久地不劳动,各方面机能就会退化。 (类比法)二、间接论证: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1、排除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让人无可辩驳。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排除其他选项的可能性,间接证明观点。2、归谬法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不以成败论英雄VS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上了驸马爷的陈世美不可不谓是个英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难道不是一个穷秀才梦麻以求的成功吗?二战初期的希特勒也不可不谓是个英雄,创建第三帝国,铁蹄横扫欧洲,他不是成功地在一天内就占领了丹麦,40天就打败了法国吗?而至于南宋的秦桧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的当上了宰相,成功的除掉了岳飞,更是成功的出卖了国家。但是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们真的认为这些人是英雄吗?从失败的方面看,如果失败了就不是英雄,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荆轲不再是英雄,因为他舍身入秦的两大目标:刺杀嬴政和逼秦议和均以失败告终。布鲁诺也不再是英雄,因为他既未能说服当时的民众相信日心说,也没能逃脱宗教裁判所的追捕。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后就更称不上一个英雄了,二次革命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护法运动还是失败,总理遗嘱不是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吗?但是我还要请问对方同学,他们真的不是英雄吗?把成败综合起来看,成败作为相对的概念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竞争之中的,竟争一方的成,就意味着另一方的败。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任何竞争的结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么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金戈铁马十年鏖战,难道希联军主将阿喀琉斯是英雄,失败的特洛伊军主将赫克托尔就不是英雄吗?那么楚汉相争逐鹿中原,难道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刘邦是英雄,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就不是英雄吗?那么魏蜀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难道仅仅因为最后三家归晋,就只有司马氏才是真英雄吗?那后人又何来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呢?可见,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以成败论英雄,其结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纷纷落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对手,偏偏也要分出个成王败寇。这样的标准可取不可取,在座各位自有公论。从某一观点得出谬误,驳斥该观点。归谬法论证的艺术效果:1、诙谐而辛辣2、荒诞而理智总结:从上面的论证中可以看到,反证法和归谬法是不一样的论证方法,反证法是一个证明的方法,用来证明一个结论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命题为真;而归谬法是用来反驳一个结论的,反驳的方法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命题为假。这两种方法都用到了矛盾律,但是反证法还用到了排中律(必有一真)。当然,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也是存在的,这就是:凡是使用反证法的地方都必定用到了归谬法的程序。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反证法本来就比归谬法强。3、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假设论点不成立),然后排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的正确性。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论证观点:法不容情如果法律有情,那情的参与性与法的统一性如何协调﹖庄周尚且迷蝴蝶,那法律是该喜欢花蝴蝶呢还是白蝴蝶呢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你说法律是维护萝卜呀,还是保护青菜啊。情的不稳定性与法的统一性又如何协调呢﹖我们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果法也有情,那是不是说它要朝令夕改呀。所以法律应是不容情的,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假设相矛盾的观点成立,推理导出错误,证明原观点正确。学以致用①仿照例句,运用排除法,另选一个主题再写一个句子。在困难面前,害怕是没用的,你会更怯弱;逃避是没用的,你会陷入更大的困顿;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战胜它。在诱惑面前,沉迷享受,你会彻底堕落;假装无视,只会让你摇摆不定;只有正视它、正确对待它,才能坚定地走下去。②仿照例句,运用归谬法,再写两个句子。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如果头发越少的人越聪明,那么和尚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了。如果藏书的多少代表着文化程度的高低,那么图书馆馆长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③运用反证法,简单证明“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能璀璨”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任务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1、认识“虚假论敌”的定义及意义虚假论敌的定义是: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明确: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虚假论敌的创设其实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思想的批评家,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之所以制造出来一个虚假论敌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为了自我提高,而是为了练习思维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思维,审视思维的结构,观察语言的言外之意,认识到思维有偏差的地方和优势所在。我们需要了解到自己坏的思维习惯和能够提升的空间,这样就能真正发现思维活动的乐趣。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虚假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贿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虚假论题”的意义:明确:可以发现自己和论敌之间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观察各自的优势或者劣势。在这一过程中,逻辑进一步严密起来了,也能够在思维的深度上继续进发。示例1:“虚假论敌”分析例如: 正在读高三的李明同学觉得“学习无用”,并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假如你是李明的同学,请针对他的观点写一篇文章。引入“虚假论敌”:(这位虚假的论敌会从哪些方面攻击你?)①学习太苦,学习太累。②没有读书的天赋,在读书的过程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挫败感。③很多没有读书的人成为成功人士,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却去卖猪肉。如何反驳:① 身为学生,我深知你所经历的痛苦与煎熬,但是我们也须谨记罗素那句话:“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注定是碌碌无为的一代人。”学海遨游固然辛苦,但每一次屏息,都是积淀的过程,每一次深潜都是知识的淬炼。你看那程门立雪的佳传,看宋濂不畏大雪数尺,即使“足肤皲裂”也不放弃学习。看那头悬梁,锥刺股的千年佳话……正是高三的你,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学习呢?② 苏格拉底讲:“不被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如今萌生了想要退学的念头大概是在审视自我中步入歧途。还记得《师说》中的教诲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并非不适合学习,只是还没找到你的舞台。学习的过程就是审视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③你只见没有读书的人成为了成功人士,却忽视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你也忽视了这些成功的人在创业途中所经历的多于别人的血与泪。你只看到了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去卖猪肉,却不知他最终创办了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设店铺,成为名副其实的猪肉大王,还给母校北大捐了9亿。陆步轩的成功与其北大毕业生的身份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北大毕业,他就找不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陈生,同时也没有创业初期的许多资源。示例2、“虚假论敌”分析例如:要求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引入“假想敌”:①学习太忙,劳动太占时间,没空劳动。②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就交给人工智能。③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如何反驳:①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②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③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练习:尝试写驳论文驳论文就是为反驳某种观点而写的议论文。写驳论文,会促使你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帮助你学会有效表达观点、参与公共讨论。围绕最近的社会热点问题,搜集、阅读媒体上的评论文章,选择你不认同其观点的一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11是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素养目标】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教学重难点】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练习法。第一模块: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一:理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何为“概念”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内涵外延与“外延”。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因为“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外延极大;而“中国人”却只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外延比“人”小得多。比如:“美”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外延:美丽的自然风景,美丽的物品,美丽的人……比如“爱”的内涵: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 外延:友情、亲情、爱情……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包含关系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比如:真包含关系 学生(A) 高中生(B) 真包含于关系:手机(A)与华为手机(B)文学与古典文学 西瓜与水果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比如:高和帅;青年和作家(二)、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非此即彼,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男人”与“女人” “生”与“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我来试一试: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全同关系演员和歌手 包含关系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 反对关系愤怒和情绪 矛盾关系罪犯和圣人 交叉关系任务二: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1、“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和混淆或偷换论题。偷换或混淆概念: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所犯的逻辑错误。例1: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大文:“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例2:我们不要歧视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个样子。混淆或转移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例:交警问:“你为什么喝酒驾车?懂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人:“我以前从未酒驾过,这是第一次。”(驾车人答非所问,注意论题。)2、“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例如:隔壁老王开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们家的1.3倍至2倍,优势明显。运用逻辑的不矛盾律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答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模棱两可。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违反矛盾律)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辟的概括: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显然,由于“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第三组同学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第四组同学都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错,都不是逻辑错误,而只是知识错误。补充资料:矛盾律和排中律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也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排中律则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第二,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都加以肯定,必须从中否定一个。排中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必须从中肯定一个。第三,所犯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即“两可”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模棱两可”即“两不可”的错误。4、“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真。①论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加因果。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②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③论证根据不充分,不能充分证明论点,所犯错误叫“以偏概全”。例如:陆步轩北大毕业都在卖猪肉,不读书也能卖猪肉,看来读书不读书没什么区别!任务三:辨认逻辑谬论运用上面掌握的有关逻辑规律的知识,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3、【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4、【2015·湖北卷】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5、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第二模块: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任务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出个别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都应得到大家的敬重。(大前提)袁隆平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前提)所以,袁隆平应该得到大家的敬重。 (结论)注意点:有效推理形式是就演绎推理而言的,准确的说法是“演绎推理的有效形式”。一个演绎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按 这种方式推理,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一定是真的。也就是说,有效推理形式并不保证前提真, 也不保证结论真,但保证如果前提真,结论一定是真的。反过来说,如果推理形式有效,结论为假,那就说明前提中一定有假。因此,演绎推理的有效形式具有前提到结论的保真性,又具有结论到前提的保假性。归纳推理也有其一定的形式,但由于归纳得出的结论其范围超出了前提,所以即使采取了正确的归纳形式,前提的真也不能保证结论的真。我来判一判:(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好,他不是运动员,所以身体素质不好。(推理有误,结论错误)(2)长得好看的人都受欢迎,她长得好看,所以肯定很受大家欢迎。(前提错误)(3)我们学校的学生穿的都是蓝颜色的校服,她也穿着蓝颜色的校服,所以她肯定是我们学校的。(推理有误,结论错误)注意点:前提要正确,推理要无误。2、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一种有条件的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组关联词用错,其实从逻辑的角度,他们就是不同的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者结论。如果p,那么q, p是q的充分条件,p是前件, q是后件。推理形式:充分条件推理①在成名那个朝代,你只要拥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就能裘马扬扬。(肯前必肯后)你拥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一定能裘马扬扬。(否后必否前)你没能裘马扬扬,一定是没有一只战无不胜的促织。那么是不是:裘马扬扬是不是一定是有战无不胜的促织呢?没有战无不胜的促织是不是一定不能裘马扬扬呢?可见: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小结: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p是q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无p就无q,则p是q的必要条件。推理形式:必要条件推理②只有大量地去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没有大量去阅读,一定不能提高写作能力。他能提高写作能力,一定有大量地去阅读。否定前件必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必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只要……就……”和“只有……才……”的推理方向上是完全相反的。那我们就把有前提就必然有结论的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把有结论就必然有前提的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以,“只要……就……”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只有……才……”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一般来说,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 “只要……就……” “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 "除非……不……”等关联词。我来判一判: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主持人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 ”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一位女嘉宾说:“如果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咯。”另一位女嘉宾说:“我气场很强,看来我一定会被划入红区啦!”解析: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而两位女嘉宾都把它看作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男嘉宾:只有感觉气场很强的,才会被划入红区。1号女嘉宾否定后件 ;16号女嘉宾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3、选言推理选言推理是断定在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参加这次活动的不是歌手就是演员,看来她要么是歌手,要么是演员。她要么是歌手,要么是演员。她不是歌手,一定是演员。(正确)她是歌手,一定不是演员。(错误)相容选言:否定a肯定b,肯定a不能否定b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在新高考中,学生们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选择物理,要么选择历史。他选择了物理,所以,他没有选历史。不相容选言,否定a肯定b,肯定a否定bOnce you’ve ruled out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rue.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因素,剩下的结果,即使再不可思议,也是事实的真相——《神探夏洛克》经典台词(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事项:1.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否则容易犯“假二择一”的错误。2.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某类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北京市是缺水城市,天津市是缺水城市,上海市是缺水城市,重庆市是缺水城市,看来中国的直辖市都是缺水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是中国直辖市的全部对象)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有三:一是前提所断必须穷尽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断都是真实的;三是前提中每一判断的主项与结论的主项之间必须都是种属关系。2、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它是以经验为主要依据,根据某类事物中的若干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又没有遇到反例时,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比如谚语)分析下列推理正确与否在我们班上,我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你也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小张也没有选修播音主持课,因此我们班没有人选修播音主持课。(样本过少,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可靠性的保证:1.被考察对象数量要足够多、范围要足够广2.注意收集反例。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有没有发现反例。只有注意收集反例,并且始终未发现反例,结论的可靠程度才比较高。科学归纳推理:它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由某类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所具有的因果联系,推出该类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的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得了肝癌,最后也死去了。有个科学家将发霉的花生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中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动物吃了发霉的花生,就会致癌而死。这个科学家在推理过程中就使用了科学归纳推理。三、类比推理:它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由两个事物一个(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注意:结论与前提分属不同的范畴。1、【以练代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一(国考)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明确 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选出答案为B。【以练代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二(国考)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明确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进而得出正确答案C。2、我来判一判:下列文段是类比推理吗?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类比推理明确:这是一个类比推理:这里用橘生淮南和淮北的不同来类比民生长于齐和楚的不同表现。这里得出的结论是水土异也,这是符合类比推理要求的。结论和前提分属于不同的范畴。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演义》)——比喻明确:这里是刘备用自己和孔明的关系,比喻鱼和水的关系。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类比推理明确:这段文字中将以地事秦类比抱薪救火,得出的结论是就像薪不尽,火不灭一样,以地事秦的结果就是亡国。总结:是不是类比论证,关键看形式结构。①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本质是: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文中人和橘的一方面相似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另一方面相似是: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其中前三句都是前提,第四句是结论。不难看出,类比推理至少要给出两组相似性,一组提供前提,一组既提供前提,又引岀结论。②出自《隆中对》中刘备之口。所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就只是一种比喻,在逻辑上仅有断言的功能,虽然这种断言也可能道岀了真相,但说话人并未提供断言的依据,这和晏子的“橘论”以及邹忌的“蔽说”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可以借此提醒学生,在接受他人言论时,须冷静分辨,打动自己的究竟是逻辑的力量还是修辞的力量,对后者,悦纳的同时要更多一分审慎。是不是短一点儿的就是比喻,长一点儿的就是比喻论证呢?不一定,还是要看形式结构。③ 看起来很短,只有一组相似性。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但这一组相似性其实是建立在另一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薪助火势地助秦强(贪)这一组相似性在作者眼里是常识,所以未曾言明。完整的推理是:薪助火势;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地助秦强(贪)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总结: 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是必然的)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 (是或然的)类比推理:特殊到特殊正是出于对演绎和归纳的深刻理解,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我是很幸运的。在联大我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学了推演法(即演绎)。到了芝加哥受到新的启发, 学了归纳法,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两地的教育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多增加一些不绝对严密的、注重归纳的课程,对于学生会有很多的好处。”.总结:正因为人类的一切新知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归纳,而归纳又是或然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如何提升归纳推理的强度以及结论的可靠性。掌握一些提升归纳强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思考与表达大有裨益。任务二: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简析其推理过程。①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明确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明确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明确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叫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这段文字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背后似乎又有着严密 的推理。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明确 这是个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明确 这是一个类比推理:前提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任务三: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运用推理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1、(2017·全国卷I)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③2、(2017全国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② 。③ 。3、“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4、仿照例文的类比方式,补足下文空缺部分的内容。不能再使用例文中的句子。例文: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尽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发生交通拥堵就禁止汽车上路。就如同不能因为怕说错话就永远不说话一样。永远不说话自然不会说错话,但也同时压制了许多有益的话。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推理的含义。初步理解了推理的规则,掌握了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我们要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第三模块: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任务一: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活动1、何为论证?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大问题》)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方式就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活动2:尝试寻找文本中的隐含前提。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在推论时,我们可以把它找出来。活动1: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尝试在论据2和论据1前面,加上隐含前提。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2:论据1:狗没有吠隐含前提1: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明确:隐含前提2: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隐含前提1: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隐含前提1:老祖宗很有气派隐含前提2:老祖宗的嫡亲孙女都像她一样很有气派隐含前提3:黛玉不是嫡亲孙女,但也很有气派仅仅这么一句话,既夸了林黛玉,还夸了贾母嫡亲的孙女,又夸了贾母,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高兴了,写出了她的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八面玲珑。学以致用:1、请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看来他们确实不在犯罪现场,要不然为什么口供如此一致呢?明确:这句话中隐含的前提是:说的不是真话,就不可能口供完全一致。而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例如:合伙犯罪的两个人是很有可能串供的。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参考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任务二: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论证方式有哪些?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一、直接论证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喻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例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引证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用进废退,人人都不劳动,那么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对比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劳动之于人类,就像运作之于机器,机器久久不运作便会生锈,而人类长久地不劳动,各方面机能就会退化。 (类比法)二、间接论证: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1、排除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让人无可辩驳。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排除其他选项的可能性,间接证明观点。2、归谬法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不以成败论英雄VS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上了驸马爷的陈世美不可不谓是个英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难道不是一个穷秀才梦麻以求的成功吗?二战初期的希特勒也不可不谓是个英雄,创建第三帝国,铁蹄横扫欧洲,他不是成功地在一天内就占领了丹麦,40天就打败了法国吗?而至于南宋的秦桧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的当上了宰相,成功的除掉了岳飞,更是成功的出卖了国家。但是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们真的认为这些人是英雄吗?从失败的方面看,如果失败了就不是英雄,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荆轲不再是英雄,因为他舍身入秦的两大目标:刺杀嬴政和逼秦议和均以失败告终。布鲁诺也不再是英雄,因为他既未能说服当时的民众相信日心说,也没能逃脱宗教裁判所的追捕。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后就更称不上一个英雄了,二次革命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护法运动还是失败,总理遗嘱不是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吗?但是我还要请问对方同学,他们真的不是英雄吗?把成败综合起来看,成败作为相对的概念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竞争之中的,竟争一方的成,就意味着另一方的败。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任何竞争的结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么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金戈铁马十年鏖战,难道希联军主将阿喀琉斯是英雄,失败的特洛伊军主将赫克托尔就不是英雄吗?那么楚汉相争逐鹿中原,难道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刘邦是英雄,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就不是英雄吗?那么魏蜀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难道仅仅因为最后三家归晋,就只有司马氏才是真英雄吗?那后人又何来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呢?可见,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以成败论英雄,其结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纷纷落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对手,偏偏也要分出个成王败寇。这样的标准可取不可取,在座各位自有公论。从某一观点得出谬误,驳斥该观点。归谬法论证的艺术效果:1、诙谐而辛辣2、荒诞而理智总结:从上面的论证中可以看到,反证法和归谬法是不一样的论证方法,反证法是一个证明的方法,用来证明一个结论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命题为真;而归谬法是用来反驳一个结论的,反驳的方法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命题为假。这两种方法都用到了矛盾律,但是反证法还用到了排中律(必有一真)。当然,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也是存在的,这就是:凡是使用反证法的地方都必定用到了归谬法的程序。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反证法本来就比归谬法强。3、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假设论点不成立),然后排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的正确性。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论证观点:法不容情如果法律有情,那情的参与性与法的统一性如何协调﹖庄周尚且迷蝴蝶,那法律是该喜欢花蝴蝶呢还是白蝴蝶呢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你说法律是维护萝卜呀,还是保护青菜啊。情的不稳定性与法的统一性又如何协调呢﹖我们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果法也有情,那是不是说它要朝令夕改呀。所以法律应是不容情的,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假设相矛盾的观点成立,推理导出错误,证明原观点正确。学以致用①仿照例句,运用排除法,另选一个主题再写一个句子。在困难面前,害怕是没用的,你会更怯弱;逃避是没用的,你会陷入更大的困顿;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战胜它。在诱惑面前,沉迷享受,你会彻底堕落;假装无视,只会让你摇摆不定;只有正视它、正确对待它,才能坚定地走下去。②仿照例句,运用归谬法,再写两个句子。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如果头发越少的人越聪明,那么和尚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了。如果藏书的多少代表着文化程度的高低,那么图书馆馆长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③运用反证法,简单证明“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能璀璨”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任务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1、认识“虚假论敌”的定义及意义虚假论敌的定义是: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明确: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虚假论敌的创设其实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思想的批评家,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之所以制造出来一个虚假论敌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为了自我提高,而是为了练习思维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思维,审视思维的结构,观察语言的言外之意,认识到思维有偏差的地方和优势所在。我们需要了解到自己坏的思维习惯和能够提升的空间,这样就能真正发现思维活动的乐趣。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虚假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贿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虚假论题”的意义:明确:可以发现自己和论敌之间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观察各自的优势或者劣势。在这一过程中,逻辑进一步严密起来了,也能够在思维的深度上继续进发。示例1:“虚假论敌”分析例如: 正在读高三的李明同学觉得“学习无用”,并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假如你是李明的同学,请针对他的观点写一篇文章。引入“虚假论敌”:(这位虚假的论敌会从哪些方面攻击你?)①学习太苦,学习太累。②没有读书的天赋,在读书的过程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挫败感。③很多没有读书的人成为成功人士,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却去卖猪肉。如何反驳:① 身为学生,我深知你所经历的痛苦与煎熬,但是我们也须谨记罗素那句话:“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注定是碌碌无为的一代人。”学海遨游固然辛苦,但每一次屏息,都是积淀的过程,每一次深潜都是知识的淬炼。你看那程门立雪的佳传,看宋濂不畏大雪数尺,即使“足肤皲裂”也不放弃学习。看那头悬梁,锥刺股的千年佳话……正是高三的你,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学习呢?② 苏格拉底讲:“不被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如今萌生了想要退学的念头大概是在审视自我中步入歧途。还记得《师说》中的教诲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并非不适合学习,只是还没找到你的舞台。学习的过程就是审视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③你只见没有读书的人成为了成功人士,却忽视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你也忽视了这些成功的人在创业途中所经历的多于别人的血与泪。你只看到了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去卖猪肉,却不知他最终创办了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设店铺,成为名副其实的猪肉大王,还给母校北大捐了9亿。陆步轩的成功与其北大毕业生的身份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北大毕业,他就找不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陈生,同时也没有创业初期的许多资源。示例2、“虚假论敌”分析例如:要求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引入“假想敌”:①学习太忙,劳动太占时间,没空劳动。②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就交给人工智能。③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如何反驳:①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②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③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练习:尝试写驳论文驳论文就是为反驳某种观点而写的议论文。写驳论文,会促使你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帮助你学会有效表达观点、参与公共讨论。围绕最近的社会热点问题,搜集、阅读媒体上的评论文章,选择你不认同其观点的一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11是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