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之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素养有哪些要求和要求呢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之三)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之三)

2024-06-25 0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4 “知识代替”的体育专业素质能力论

这是与“知识对立”相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观,这种专业素质能力观认为只要身体强健就能担任体育教师,这一观点存在于一些人的陈见中。这一认识误区,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的理解,显然有别于积淀于“科学知识” 之中的“能力”。

综上所述,应更加全面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结构做出更加深刻的分析与阐释。

2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辨析

2.1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内涵

所谓专业素质能力内涵是专业素质能力中最为基础的、重要的、能产生强烈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专业素质能力的、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素质能力的能力。由此来看,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和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能力应是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特点的专业素质能力内涵。

2.1.1运动技术传授能力

这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本质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能反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专业素质能力。一位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能够教会学生运动技术,这是其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也应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不仅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能够展示规范动作,而且还依赖于教师具有和蔼可亲的教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1.2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能力

这也是最能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准,体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体育是中小学各学科中最能(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学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能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増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答疑解难;而且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甚至能够处置一些体育运动造成的相关身体损伤。可以说,这一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支撑。

2.1.3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的能力

体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中受到普遍认可的是坚毅品质、拼搏精神、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而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的能力是能反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专业素质能力。而这一专业素质能力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在体育练习和竞赛中培养出学生遵守纪律、敢拼搏、善合作和有意志力的品行。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内涵的构成进行了分解,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内涵的3个方面,与新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育学科3大核心素养(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即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为提升运动技能素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能力为増强体质和养成健康行为,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的能力要培养体育品德非常吻合。这是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2.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

与专业素质能力的内涵相对应的是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是以专业素质能力内涵为基础、受专业素质能力内涵影响和作用的,是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存在某种共同性的专业素质能力。本文认为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应包括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材教学创新能力4个方面,如图2所示。

2.2.1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将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之一,原因在于: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这并不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特有的能力。而各个学科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各有特点: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不进行队列整理,较少进行分组,课堂上没有身体活动比赛,一般不存在场地布置,也没有运动损伤问题;而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队列整理,并要经常性地进行分组、常态化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中存在行为纪律问题——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中,品行培养、场地器材的管理、风险防控使得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更具有难度;但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体现在他们运动技术学习的经验中,存在于他们的“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和“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能力”中。如果一位中小学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那么他就会很容易地使体育教学和比赛的过程更加流畅、安全和有效,会使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得到充分的使用,会使学生的分队分组更有效率,会使通过体育进行的品行教化融入在体育教材的教学中。

2.2.2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只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任何学科的教师都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但中小学体育教学对教师沟通能力比其他学科要求更高,原因在于:1)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学生身心状况更加多样(例如:体型、体能、感觉、知觉等);2)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面对学生更多的消极情绪 (例如:懦弱、羞涩等);3)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面对学生更多的身体方面的劳累和伤痛;4)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面对学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对失败成绩的灰心和沮丧);5)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激情、冲动、浮躁、莽撞);6)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更多的学生间在身体活动中产生的冲突: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就要更耐心和更加理性。

2.2.3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殊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师同样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常使用特殊语言,例如口令、节拍、指挥、激励等。在需要这些特殊语言表达时,中小学体育教师需具有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并且这些肢体语言是以体育运动技术与体育教学经验为基础的。

2.2.4教材教学研究能力

任何学科的教师都需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教材、教学创新能力,也就是教学研究能力,即教研能力。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教材的深入挖掘;2)校本教材建设与特色创建;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建;4)学情分析与对策研究;5)教学过程与管理方法研究;6)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研究;7)教学环境与优化研究等。但中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课堂运动负荷与控制研究;2)比赛的组织与技战术教学;3)运动安全管理与伤病处理方法;4)体育理论与技能掌握规律研究等方面。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否有较好的教材教学创新能力要依托其较好的“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和“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的能力”,因此,教材教学研究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很重要的专业素质能力。

3《意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3.1 《意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施策的启示

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意见》将指导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意见》的第 “三”部分中,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措施有比较多的论述。根据《意见》,本文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施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大力振兴体育师范教育,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意见》针对“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出许多措施。笔者认为,这是从师范教育的“源头”抓起, 必将成为强化日后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源动力”。在体育师范教育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教育保障支持;2)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振兴行动;3)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体育专业办学标准;4)提升体育师范专业办学水平;5)提高体育师范生拨款标准;6)保障体育师范生生源数量;7)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体育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8)鼓励教学质量高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9)加强体育教育学科建设;10)严控当前的体育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

3.1.2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意见》对“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措施。笔者认为,这是规划了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新重点”与“新策略”。在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2)增加体育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3)强化中小学体育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基本功;4)加强体育薄弱学科、特殊体育教育和民族地区双语体育教师的培养;5)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6)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体育教育教学一线实际;7)搭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8)健全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机构和培训者队伍;9)继续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国培计划;10)鼓励中小学体育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3.1.3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

《意见》中提出了“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笔者认为,这是锁住了教师职业门槛的“入口关”。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考试政策,逐步将修习体育教育课程、参加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2)新入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3)严格中小学体育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根据教育行业特点,分区域规划,分类别指导,结合实际,逐步将幼儿园体育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体育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等。

3.1.4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和考评制度改革

《意见》中针对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出了许多措施。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增添了“加油站”。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和考评制度改革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1)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体育教师岗位比例,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2)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体育教师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体育教师聘用衔接;3)将中小学体育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4)建立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5)加强聘后管理,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活力;6)防止形式主义的检查干扰正常教学;7)不单一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8)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退出机制。

3.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方略及思考

《意见》是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其中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措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措施又不是单一针对体育教师或本文所指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的,需要转化和落实。如前所述,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方略。

3.2.1提升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

要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上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运动技术突出且学习成绩优异的体育师范学生生源越来越少,而大学4年的体育学科理论学习又不足以全面补充其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与运动技术水平,从而致使一部分体育师范生因体育学科文化素养和运动技术水平双低而表现出专业素质能力不足。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需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1)根据体育生源总体状况调整全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布局,尽快抑制体育师范生生源数量的下滑趋势;2)培养期间要大力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术训练,且以“一专”为重,避免盲目加大理论课比例,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并非各种理论课程的增设,而是要特别抓好语言文字、思想政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4)强化运动与健康科学素养的教育和训练;5)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提振师范志向并提高专业素质能力;6)强化体育项目竞赛的组织和执裁、全员运动会的组织、 课课练内容与方法、大课间操的编排、运动损伤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7)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的开展,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积淀文化底蕴。

3.2.2推进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能力

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形势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提升专业素质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既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势必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近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已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仍需继续深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体育学科知识与运动技术“多而杂”,从而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陷入了“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困境,而“科学放羊”“淡化技能”“温情教育”“扁担南瓜”“扫把扫地”等错误课改理论与实践,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没有得到重视与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 “确保学生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课程改革;2)通过推进“体育走班制”的课程教学改革触动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性改变,从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运动技术能力的提升;3)推介多种体育项目进校园,以此调动中小学体育教师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践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4)推进“全员运动会”“体育趣味课课练”“‘三精准’体质提升工程”“快乐体育园地锻炼”等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以新要求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5)纠正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种种不当做法。例如:运动技术缺失的培训、蜻蜓点水脱离实际的培训;华而不实且脱离实际的优秀课评选活动;理念杂乱、内容虚无的大型教研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的“名家工作室”等。

3.2.3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要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就要从优化队伍做起,把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入口关。近年来,学校体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补充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入口”依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入职依然有“歧视性的严格”等现象,所谓“歧视性的严格”是指对体育学科的歧视与轻视使得体育教师入职名额受到限制,且对体育教师的入职要求有过度苛刻和不当严格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合格的人员轻松地当上了体育教师。本研究认为,要把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入门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严格中小学体育教师考试过程和各种回避制度;2)取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杜绝过度的学历要求、学校歧视和性别歧视,对普通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取消“体育专业对口”的要求;3)要以运动技术水平,特别是“一专”的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线来招聘中小学体育教师;4)淡化一些主观评判性强也难以反映专业素质能力的考试内容,例如说课、做操、简单的技术要领、简单动作示范等;5)要逐渐加强对运动科学素养的考核,例如増加伤病紧急处理、保健按摩、体能康复方法、运动代谢与营养、运动处方等;6)逐渐强化人文素养的考核,例如书法、写作、时事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

3.2.4公平对待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考评的科学化

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就要不断给予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源于科学公平的评价和合理的奖惩。虽然近些年,教师地位有所提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考评也越来越趋向公平;但本研究认为,受学科歧视和学科特性认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中小学仍存在忽视体育教师的情况,或按其他学科教师的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致使在考核、评价、晋级、评优等工作中体育学科名额少、标准高,体育教师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使得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要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的“自动力”,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需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刻认识体育学科在立德树人和増强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关爱中小学体育教师;2)切合实际地按照学科比例晋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称;3)建立以“运动技术”和“体质”为核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评聘制度,剔除不合理的评聘条件;4)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激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5)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劳动保障制度;6)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退出机制等。

结束语

《意见》提出了“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这个“大幅提升”有着许多新内涵、新要求,党和国家为此也提出了许多新举措,其中有些是具有革命性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必须要紧紧跟上《意见》的总体部署和整体步伐。本研究在《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了辨析与阐释。认为“泛泛而论”的体育专业素质能力论、“积木叠加”的体育专业素质能力论、“知识对立”的体育专业素质能力论及“知识代替”的体育专业素质能力论在很大程度上泛化和歪曲了人们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认知,模糊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非常吻合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内涵,明确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本构成,同时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外延,以此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区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既要领会《意见》中的各项政策,把握精神,也需要回归到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中,为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A].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114.

[3] 潘建芬,毛振明,陈雁飞.体育教师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4:252.

[4] 毛振明,杨多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 (一>目标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5.

[5] 毛振明,李海燕,邱丽玲,等.体育教师地位之殇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之一)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4)327.

本篇文章发表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1月第31卷第1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