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如何有效实施?需要围绕这四个要素整体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的环节有哪些 单元教学如何有效实施?需要围绕这四个要素整体思考

单元教学如何有效实施?需要围绕这四个要素整体思考

2024-06-08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单元教学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以单元为单位,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强调的是整体性,针对的是碎片化知识点教学。

单元教学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学内容层面来看,单元教学通常围绕体现大观念、大概念的学习主题开展,强调内容组织的结构化和内容呈现的情境化。

内容组织的结构化包括关注知识间的关联、知识与方法的关联、知识与生活的关联、知识与经验的关联。

内容呈现的情境化就是采用问题、任务、现实场景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

第二,教学过程层面来看,单元教学更加强调用任务或活动来组织、呈现教学过程,其任务和活动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思维的挑战性和活动之间的进阶性。

第三,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传统讲课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判断的评价方式不再满足要求。因此强调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评价伴随教学过程,起到激励、诊断、促进学习的作用。

为何要实施单元教学?

第一,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当中整体落实,而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一堂课中往往很难落实核心素养。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课程单位上开展研究,即在单元视角下,把学科核心素养合理地分配到各课时的学习中。

第二,落实学科大观念、大概念,强化学生内容结构化,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

第三,形成进阶性任务或活动,体现思维不断发展进阶的需要。

如何实施单元教学?

1、单元教学模型

对于怎么做,我想我们需要建立基本的一个模型,便于我们完成各个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从构成教学的要素出发建构单元教学模型。

教学就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学生、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体现过程、评价当中,而环境提供的内涵就是学习内容,所以也可以转化为对教学的另外一种描述: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基于这样一种教学模型,单元教学设计就要涉及这四个基本要素。

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内容要能体现大观念、大概念,强化结构化,可以采用引领性学习主题,引领的是大观念下内容对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目标要是素养性学习目标。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任务和活动去落实,这些任务和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叫挑战性学习任务。最后,评价应该伴随在过程其中,即持续性学习评价。

我们都知道,学习任务的设计、落实都需要资源支持、环境支持,因此我们还要研究支持教学的环境,称之为开放性学习环境。

同样,单元教学需要持续改进,因此在整个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把这种教学改进体现其中,叫反思型教学改进。

用这样一个由四个基本要素、两个支持要素构成的单元教学实践模型来指导我们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从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设计层面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我经常问教师一个问题:一个单元由若干节构成,每一节我们都有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累加是不是就是单元教学设计?

其实不是,这样累加的设计,教师的重心还是在每一个课时的设计上。我们强调单元教学设计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性的部分,当然课时也在其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把单元教学设计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侧重于单元整体描述的单元教学规划,第二部分是在规划下完成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课时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体现结构化、情境化、活动化。

2、单元学习主题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1)在单元教学实践模型下,主题指向单元核心内容,由主题名称和主题概述构成;

(2)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能促进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3)主题在内容的结构化与情境化以及育人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具有引领性。

那么,我们要怎样确定一个单元学习主题?

第一步就要解读课程标准的素养要求、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

第二步是在解读的基础上要通过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逻辑关系、层级关系等,进而去形成一个体系。

第三步就是在确定一个主题时,我们要跟任务活动相联系:我能够让学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包括针对生活场景,即学习主题与生活之间的的关联;针对社会科技发展场景;针对学生学情……

第四步要注意在设计这些任务的具体过程中,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这样四个角度,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最后达到结构化、情境化和育人方面的引领性。

3、教学目标

从课程的要求到单元的学习目标到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一个逐级的、具体化的过程。

课程要求的依据就是课程要求的分析,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是核心素养,我们通常会将其变为这门课的课程目标;

第二是内容标准,它指的是各个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第三是学业质量,是从评价的角度描述学习要求。

然后到单元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导向。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学情,同样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目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校,写出的内容不一定都要一致,这就是学情视角的作用。另外,这些目标都要考虑落地,所以要有任务活动的支持。

课时学习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依据同样的要求。

具体如何操作?我想方法有很多,每个学科,甚至每位教师都可以提炼自己的方法,以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要。我想提供相对通识一些的方法,即从描述目标的语句结构来认识目标。

目标究竟在写什么?其实它就是在写针对什么样的内容,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这个语句结构当中就是在写内容、行为和条件这三件事。采用这样一个结构让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三个要素的具体化。

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第二条素养叫科学思维,其中有一句话: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做出解释。

分析这句话的语句结构:

内容就是物理现象;

条件是常见的物理现象;

行为是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

当我们在上“机械能守恒”这一课时,想要落实科学思维这一条要求,采用刚才的格式具体化表达就是:能够针对木块沿光滑斜面从A点静止下滑至B点,独立推理得出机械能守恒。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每往下写一级目标,为了体现基于课程标准,就要不断建立下一级目标和上一级目标之间的关联,建立课时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程素养之间的关联。

4、教学过程

针对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两条建议:

第一,建议采用系列化任务或活动作为教学环节,来组织和呈现教学过程。

第二,针对构成任务或活动的要素或步骤(如针对情境引导和任务/活动的准备、展开、总结、拓展或者完成任务/活动的步骤等)来描述教师(引导、指导、示范、点评等行为)、学生(做想读讲练等行为)、环境(提供的学习资源等)相互作用方式和具体行为。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确定非常重要。那么该如何确定任务?

一是从内容层面思考,要确定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

二是从学情层面思考,任务确定要分析学习基础和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内容。

三是从环境、资源层面思考,要选择任务情境和资源类型。

通过这三个层面,我们可以思考在整个单元当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哪些学习任务。确定任务之后,我们就要把情境和活动作为基本的要素,针对每一个要素去描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5、持续性学习评价

持续性的学习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针对关键学习任务/活动,评价学生在兴趣态度、团队精神、问题意识、设计能力、表达表现、结果解释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领域要整体思考,抓住关键;

(2)列出评价内容的关键表现,形成评价指标,明确评价方法,如观察、对话、操作、练习、检测、问卷等;

(3)不宜过多,无需求全,加强操作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持续性学习评价始终伴随过程,着眼于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评价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形成持续的积累、分析。

6、作业/测试

作业和测试同样是单元教学需要完成的内容,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的东西很多,但是我想更需要着重关注结构化和导向性。

结构化就是指一个单元的作业需要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整体的考虑,考虑其内容结构、水平结构和作业类型选择。

作业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素养的导向性,目前的作业现状主要体现在:

纸笔类型为主

短作业为主

个体独立作业为主

收敛性作业为主

本学科作业为主

在这样一种现状下,我觉得我们学校校本化作业建设,更需要去探索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体验实践与表达表现作业

长作业(体验+研究)

团队合作作业(协作+沟通)

开放性作业(程序+策略)

跨学科作业(综合)

总之,通过单元设计与实施来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必然要求。教师要从整体性出发考虑,围绕各教学要素,以单元教学实践模型来指导单元教学设计,体现情境化、结构化,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真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进阶。

本文整理自徐淀芳在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上的报告《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 徐淀芳

编辑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