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双边活动过程计划是什么意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

2024-07-10 0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

——《学科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笔记之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交往和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师与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师与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行为上的互动、心里上的感应、言语上的交流,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水平和深度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学科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相互依存、交往对话和共同发展的舞台。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1)形成依存关系。教和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这种依存关系主要表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他们彼此都是需要对方的。教师需要学生用自身的经验积极构建所学内容的意义,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二是他们之间的活动是互为条件的。没有教师的教,那就是“自学”,其成本当然很高;没有学生的学那就是“白教”,其作用自然极为有限。三是他们的成效相互证明的。教的成效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学的成效表明教师的业绩。

(2)产生对话行为。教学即对话。克林伯格曾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我们把这种具有对话性格的教学称为对话教学。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具有独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爱为基础。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3)实现共同发展。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获得了发展。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会得到很多的启发和受益,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教育遗产中,“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等主张,的确是“民主性精华”。且不说今天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也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经验在思考问题。所以,有时“灵魂工程师”也未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师生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场域”,去获取精神的字样和职业的幸福。

2、导与学水乳交融

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永远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知道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只能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地学习。教师的“导”应当是顺应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趋势的一种“带领”,学生的“学”也必然是发自内心需要和善于自我开发的一种“跟进”。

(1)教师立足于导。教师立足于“导”,就是要放弃那种强制灌输和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在“诱导”“引导”“辅导”上下功夫。“诱导”,即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强学习积极性,采用揭示学习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创设激发动机的情境,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等方式进行。“引导”指在教师的指引下,诉诸学生自己的实践,高效、便捷地掌握知识、体验过程、领会方法。“辅导”则着眼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矛盾和问题,有的放矢第给予调适、辅助、补救。总之,教师既要“重导”又要“善导”。

(2)学生致力于学。学生致力于学主要是:想学、会学、能学。想学就是要有学习的欲望和意思,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以获得预期的结果。会学就是掌握特定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并使学习产生迁移效应。能学则是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让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策略内化为能力,积淀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3)教与学融为一体。教与学融为一体,表现为教与学的统一、谐和、互为。统一表现在师生共同发展。谐和表现在师生具有和谐合作的关系,相互协作、步调一致。互为表现为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对教好的回应。教师的“诱导”促进学生“想学”,教师的“引导”为了学生“会学”,教师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学”正是这样的学科教学推动着“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3、讲与练有机结合

对学生来说,获得知识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但从讲授中获得的东西要经过“转换”才能被内化和活化,这个转换的环节就是“用”,就是去“做”。

(1)善用语言提示与点拨。有效的学科教学,讲授的语言应“求精”,即不要什么样都讲,以话语的霸权去构造“一言堂”;讲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失和困惑,重在“提示”与“点拨”。“提示”指向学生认知上不具备的要件或忽视的地方,以求完整深入的理解。“点拨”则指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或不够醒豁之处。总之,应做到要言不烦、切中要害。

(2)加强实践性操作与练习。确保学科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听懂”(意义建构),而且要使学生“会做”(能力生成),那么就必须加强操作实践与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和促进熟练的重要环节。学科教学必须强调有效的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已经证明:练习与学习质量成正比,与学业负担成反比,即练习的质量越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就越高,学业负担就越轻,而练习的数量与练习的质量不一定成正比,它取决于不同学习者和知识特点的针对性。有效练习必须让学生逐步地从指导练习到独立练习(解决练习的主体性问题),从简单练习到综合练习(解决练习的层次性问题),从集中练习到分散练习(解决练习有效性问题),从质量练习到数量练习(解决练习的“功利性问题”)。同时,抓好定向引导,反馈调节和反思提高等环节。

(3)引导问题引导与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常采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确定一些真实任务和学科领域中日常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复杂任务整合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第一步,提供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第二步,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步,协作学习;第五步,反思讨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