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微阅读】“放管服”背景下商业银行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放管服面临的挑战 【杂志微阅读】“放管服”背景下商业银行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研究

【杂志微阅读】“放管服”背景下商业银行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研究

2024-07-17 1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文/蒲志强、任举、万永静、宗婷  青岛银行(002948)运营管理部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601988)业》杂志2022年第4期

导语:2021年以来,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压力倍增,加之“开户难”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银行探索有效协调服务与风控管理应对策略的步伐加快。总体来看,不少银行围绕集约化、数字化、精细化,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新模式。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同时印发《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正式提出银行应实施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管要求。近年来,受到“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升级,反洗钱监管持续加码,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账户管理面临史无前例的压力和挑战。伴随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纵深推进,传统账户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向着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演变。本文重点分析了账户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账户风险,并结合实践提出商业银行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的建设性思路和应对方案。

商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账户服务与风险管控如何平衡成为最大挑战。2019年1月,在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强调了取消企业账户许可工作“两个不减,两个加强”的总体原则。在随后印发的《关于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中,对“两个不减、两个加强”进行了再次解读,要求银行应切实做到“企业开户便利度不减,风险防控力不减,优化企业银行服务要加强、账户管理要加强”。这意味着银行账户管理进入增强风险防控力与账户服务优化平衡管理的时期。对银行来说,如何破茧成蝶突破传统账户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开户便利度,优化账户服务,成为当前最大的挑战。这对银行的监管政策应对能力、管理模式优化能力、部门统筹协同能力以及金融科技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过去银行更侧重对客户准入的尽职调查,以及开户资料合规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审核。但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传统账户管理内容已弱化为一个基础审核环节,银行需要制定兼顾服务和风控的“一揽子”整体方案,而非仅仅针对开立审核这一个点。又比如,需要制定账户开户、变更、销户服务流程优化管理,账户开立前、后的动态分级分类管理,账户开立后交易渠道的风险交易阻断管理,存续期间账户异常行为和异常交易的风险识别监测管理等方案,应该说新模式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传统模式。

商业银行支付清算风险管控难度更大。长期以来,银行支付清算风险管控是基于《巴塞尔协议》为框架的操作风险管理以及基于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特别建议框架下的反洗钱管理。未来以上领域仍是核心,但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上述两项管控内容及模式已发生变化,交易主体账户的风险管理逐渐成为重心,商业银行更加注重账户准入KYC(了解你的客户)的履职、对账户异常交易的监控、处置以及账户主体异常状态的重新识别。具体来看,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从以机构和柜员运营风险管控为主,向对具有洗钱、欺诈风险的客户和账户风险管控为主转变;二是从前端线下支付结算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向线上支付结算业务流程风险管理转变;三是从柜面单渠道运营风险管理向全渠道风险管理转变;四是系统安全管理从侧重内部欺诈风险规则的设计向内外部欺诈以及防止黑客攻击风险规则的设计转变;五是外部风险管理从过去只强调确保客户账户资金安全,向同时强化防范客户利用账户进行违法行为双向管控转变。

反洗钱监管加速对接国际通行标准,账户管理面临不小考验。账户管理一直是反洗钱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19年我国通过FATF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反洗钱监管加速对接国际通行标准以来,国内反洗钱监管标准日益趋严,监管处罚持续加码,尤其是针对账户开立和存续期间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履行情况。比如,账户开立环节客户身份信息登记和资料留存的完整性,账户存续期间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身份以及客户证件超过有效期对账户的管控措施等,都是监管关注的重点,相关领域已连续三年成为反洗钱监管处罚的重灾区,给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商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的具体风险

全面承担主体责任背景下的账户管理合规风险。取消企业账户开户许可后,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以及围绕该通知的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全面独立承担企业银行账户合法、合规主体责任”。从监管处罚情况来看,未来从严从频的账户监管检查一定会常态化。同时,取消企业账户开户许可后,监管部门正式将加强账户交易管理纳入《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加增了银行管控难度。比如,若银行管控不力,账户违法交易未被精准监测与处置,可能面临来自反洗钱与账户监管的双重叠加合规处罚。

“风险为本”监管体系下的反洗钱合规风险。我国反洗钱监管加速对接国际通行标准以来,“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日益深化,反洗钱合规风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未来《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围绕账户开立、变更、销户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开展的全生命周期客户尽职调查管理,账户开立时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合规性,依据不同风险状况采取的差异化账户管理,尤其是对高风险账户的主动识别与管控,将成为账户管理新增关注点,对商业银行也是不小的考验。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背景下涉赌涉诈账户识别与管控的合规风险。伴随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涉赌涉诈账户的管控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根据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规定,凡是发生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倒查出银行责任落实不到位,可采取暂停1~6个月新开立账户的监管措施。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连续发文,针对涉赌涉诈账户的监管力度持续强化。国务院联席办2021年10月份通报,自断卡行动以来,全国已有620家银行网点暂停1~6个月新开户。

面对严厉的倒追责处罚机制与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升级双重因素,涉赌涉诈账户的识别与管控成为银行账户管理的主要压力,特别是数量基数较大的个人账户。以青岛银行数据为例,2021年青岛银行鹰眼360智能风险监控平台共发现并控制涉嫌出租、出借及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嫌疑的重大风险账户4006户,其中个人账户数量占比高达99.7%。

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模式构想

做好“好账户”服务和管控“坏账户”是主要方向。2021年以来,账户风险管理压力倍增,加之“开户难”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银行探索有效协调服务与风控管理应对策略的步伐加快。总体来看,不少商业银行围绕集约化、数字化、精细化,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新模式。

一是集约化。加快构建营销、产品、运营、合规等各管理部门集约化的账户共管联动工作机制,打通条线间的职责壁垒和渠道间的数据壁垒,提升账户管理流程效率。二是数字化。纵深推动账户管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知识图谱辅助账户业务风险识别和监测,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高效完成对账户资料信息的识别和采集,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完成账户的开立、变更和销户备案等。这些技术成为越来越多银行账户管理的标配应用。三是精细化。建立精细化账户管理体系,完善开户前客户尽职调查及准入判断、开户中合规审核及信息登记、开户后存续期异常交易监测与数据查询分析等管理机制。

建立严密的线上线下联动管理机制是重要前提。无论是从监管体系的广度还是银行管理流程的覆盖面来看,账户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涉及多个条线,且复杂度不因银行规模而异,打通各个条线的线上线下联动管理机制是重要一步。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通常银行账户管理部门涉及运营管理部、交易银行部、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法律合规部、服务管理部等部门,应建立能够协同以上各部门的账户管理机制及制度规则。比如,指定牵头部门全面负责账户管理协调工作,明确各个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与管控范围等。同时对账户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进行全流程业务环节分解,并根据流程内容将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平台打通,确保系统操作流程的有效衔接。比如,将公司部的客户经理营销管理平台与手机银行开户渠道、网上银行开户渠道、网点柜面开户渠道、后端风险监控平台全部打通,支持线上客户尽职调查流程的顺畅流转。

积极依托金融科技提升账户风险管理有效性。清算体系及行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深度调整,使得账户开户及交易渠道更加分散和复杂。建立打通全渠道账户交易数据的风险监测平台,科技赋能提高全渠道、全流程风险阻断与管控能力,成为账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一方面,将风险审核技术嵌入账户管理的各个场景。比如,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将内外部大数据嵌入开户前客户尽职调查场景中,支持账户准入风险识别;当监测到手机银行异常交易时,及时对交易进行阻断,同时将人脸识别技术嵌入客户交易场景增强账户安全管控;用RPA等技术代替传统的账户年检与账户备案人工操作。另一方面,建立全渠道账户风险监测管理平台。除了对交易渠道事中风险进行阻断,建立全渠道账户风险监测管理平台是目前最有效的账户风险管控方式。在建设监测平台时应统筹联动各个条线的流程操作平台、事中风险阻断平台以及数据管理中台等系统,打通各系统功能及数据,同时还要兼顾风险模型、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底层技术的引入,有效提升数字化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

关注账户管理领域“风险为本”监管原则的有效落地。在账户管理领域,落实“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应重点关注账户分级分类与对高风险账户的管控。

一方面,强化账户分级分类管理。当前账户分级分类管理成为各家银行关注的焦点。在管理思路上,首先,建议先由客户管理部门完善客户管理体系,细化客户层管理标准。其次,重点解决多渠道数据标准不一以及数据壁垒问题,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及覆盖范围,确保能够支撑大量账户维度的精准分类。比如,青岛银行在建的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平台“小鹰账户管家”,将各个渠道的数据全部打通,同时对引入的数据从客户特征、产品特征、账户特征以及风险特征四个方面近千个指标维度进行标准化处理,用于账户分类。最后,关注分类结果的应用,为账户准入服务、事中差异化控制及事后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另一方面,强化高风险账户的管理。首先,将大数据建模、图挖掘等技术有效运用于高风险账户的识别;其次,是针对已经识别出的高风险账户及其关联账户,建立自动预警与管控机制,实现风险闭环跟踪与阻断;最后,是尽早建立针对涉案账户的跟踪管理平台,实现涉案账户关联账户的延伸风险排查与关系挖掘。如针对线上监测、预警和排查,“小鹰账户管家”设有“高风险目标追踪”“涉案账户管理”“账户关联关系查询”三个功能。“高风险目标追踪”功能针对尚未开立或已经开立账户的高风险客户,可由风险管理人员在系统中自建跟踪模型,定向监测该风险客户的异常开户行为和交易行为。“涉案账户管理”解决了涉案及关联账户人工排查的痛点,实现了涉案账户关联风险自动挖掘、排查、打标及智能闭环监测。“账户关联关系查询”通过引入知识图谱技术,对识别出的风险账户由系统自动进行关联关系排查,有效支持员工进一步判断账户风险。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4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