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 中国同意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收购arm成功了吗 英伟达收购ARM, 中国同意吗!

英伟达收购ARM, 中国同意吗!

2023-12-17 0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年9月13日,英伟达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以340亿英镑(约合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此次收购被认为是半导体行业的一次大事,牵动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神经。其中,中国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是ARM的最大市场之一,而且ARM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探讨英伟达收购ARM,中国是否会同意,以及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收购案的背景和前景

1、收购的背景

ARM成立于1990年,一直以来在半导体设计领域享有盛誉,架构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中。而NVIDIA的图形处理器GPU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收购ARM对于英伟达来说,意味着可以获取ARM在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NVIDI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ARM的收购也将意味着英伟达成为半导体市场的领跑者之一。

2、收购的前景

收购完成后,英伟达将和ARM融合,形成一个更加庞大的半导体企业。英伟达和ARM的技术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帮助英伟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发挥英伟达的优势。而ARM的技术优势对英伟达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意味着具有更多的谈判权,能够更好地影响半导体市场的发展方向。

英伟达收购ARM对中国的影响

1、收购案需要中国审批的原因

在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中,中国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这是因为根据中国的反垄断法,如果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不是牵扯到中国企业,都要纳入中国的反垄断监管之中。而在这起交易中,双方的营业额都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因此该交易必须获得中国的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批准。

2、英伟达收购ARM对中国的影响

既然中国是ARM的最大市场之一,那么这起交易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ARM的一些授权政策。如果ARM被收购,那么ARM是否还会继续授权中国企业,这将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NVIDIA不再授权中国企业,那么中国IC设计企业可能不得不放弃ARM的架构。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对策难题。另外,由于中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积累还不足,因此大量依赖ARM的架构,如果NVIDIA不再授权中国企业,那么中国的芯片制造将难以继续发展。

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启示

英伟达收购ARM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交易本身,它还附带着很多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启示。

1、小程序的未来

在当前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中,ARM的架构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ARM的授权政策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IC设计企业必须寻找替代方案。如果NVIDIA不再授权,中国半导体行业应该考虑开发一种新的芯片授权模式,并通过开源硬件等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化技术积累

中国半导体行业要优先考虑技术积累,而不是依赖外国技术。随着英伟达收购ARM的完成,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失去ARM技术的支持。因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必须在技术积累方面加强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逐渐实现对技术汇聚的掌控。

3、加强技术创新

中国半导体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芯片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国防、航空和航天等需求,同时也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结论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通过深入探讨英伟达收购ARM,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起交易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英伟达收购ARM的最终结果如何,谁也不能确切地预测。因此,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说,我们需要保持警醒,全力以赴,加强技术积累,加强技术创新,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点击一下“关注”小编,精彩科技资讯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AI共创计划招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