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摔跤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

2024-05-02 1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节中国式摔跤的形成与发展一摔跤的基市概念摔跤,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万物搏斗、进化,逐步演变形成的一种防身健体 的自卫运动。我们知道,摔跤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由于各个国 家和民族的特点不同,产生出各种风格的摔法。现今世界摔跤有四大项,五个种 类:①国际式摔跤,分自由式、古典式两种;②中国式摔跤;③柔道;④相扑;⑤桑勃 摔跤。二中国式摔跤的基市概念中国式摔跤是以摔的技术为主体的,起源于徒手武术中的一门专门技术。它 是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后来它和踢、打、拿分开了,集各个武 术门派的精华,徒手动作,自成一门,但现在和拳术仍有联系,只是各自发展了。它 是历史上中国摔跤整合、升华与规范化的产物。其技术特点简称“一倒一立”,即两 名运动员在对抗中,通过使用技法使对方身体三点着地即不再对抗,即没有像柔道 的“寝技”,故又称“站立跤”。就我国摔跤来说,有山西跤(以抱腿著称)、蒙古跤、西 藏跤、朝鲜跤等,种类繁多。我国摔跤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北京体育大学王 德英教授正式定名为“中国式摔跤”。通过观摩、演练摔跤,我们会感受到国际跤跪撑、坐桥、双肩触地的残酷;柔道B8!BI 关节技、绞技、擒技使人窒息,及反关节使用的残忍;中国式摔跤,逆关节为犯规,将 对手摔至躯干着地,也为保护对方自己保持站立者得2分,将对方摔倒,自己也倒 下后落地,或在对方身体上失掉平衡得1分,并且中国式摔跤的技术动作远远多出 国际跤及柔道的技术动作。我们通过演练中国式摔跤,会发现东方中华民族是一 个充满爱意、友谊、善良和智慧的伟大民族,我们因此而自豪。中国式摔跤是遵照 一定的规则、二人徒手相搏、使用各种摔跤技法将对方摔倒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传统 体育。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技理,在健身、防身、尚礼、自娱等理论观念指导下,深 受中国古代哲学、儒家伦理、武学兵家、传统美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运动规律,并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著称于世,成为祖国文化 遗产的一部分。中国式摔跤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摔跤运动发生、发展最后整合、升华、规范与 现代化的产物。研究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式摔跤形成 的历史背景,并完整地理解中国式摔跤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寻根溯源,理清脉络,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摔跤 文化奠定基础。摔跤是我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 阔,摔跤的叫法很多,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争跤”“掼跤”“摔角”,到 了近代才统一叫做“摔跤”。三4中国摔跤产生的萌芽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4000年前,原始人为了求得生存,在狩猎过程中, 在人与人或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徒手搏斗的形式,以求得食物或自卫, 便产生了原始的摔跤动作。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 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 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另外,原始人无意识地追扑嬉戏活动以及同类间求偶竞争也是摔跤活动的来 源之一。因为在原始社会中,男子为了显示勇力或取悦于心慕的女性,最简单又最 方便的方式就是徒手摔跤。这也是摔跤活动的重要起源。再次,古代原始战争中, 除了使用棍、棒、刀、枪、斧、箭等兵器外,注重力量和勇气的徒手搏斗仍占重要的地 位。据《史记•五帝本记》载:“轩辕氏初立,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银头铁臂…… 轩辕氏诛之于琢鹿之野户。”铜头铁臂是指头戴着有角的面具、护具,使用顶及摔法 取胜,因此摔跤在中国曾被称为“角抵”,相传起源于蚩尤氏。这种徒手搏斗的技 术,渐渐发展成为民间角抵戏,在冀州一带,称为擞尤戏,人们头带牛角以相抵。黄帝时期,蚩尤部落就擅长摔跤,并在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时蚩尤部落的人,头戴有角的面具对摔,称之为“角抵”,角抵也就是早期的摔跤活动。四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摔跤的发展角抵(角力)在春秋以前,属于奴隶主贵族用于训练军队的项目。在秦时更名 为角抵。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从秦以后,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正式将前朝历代的角力定名为“角抵”,取消了用于祭祀的那些烦琐的礼仪制度,单 纯用来娱乐和比赛。这就是“讲武之礼,罢为角抵”。在宫廷中,发展成为综合的文 体表演项目——角抵戏,摔跤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秦销毁兵器,民间持兵器练武受到限制,角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在民 间广泛流传的可能是类似日本“大相扑”的“角抵”。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 出土的一个大蓖,其上部弧形背面的角抵彩画,可作佐证。两汉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角抵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综合性 的文体大会演,称“角抵奇戏”或“角抵百戏”。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每年春、夏两 季在京城举办大规模的角抵戏活动,三百里内的老百姓都赶来观看,热闹非常。两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民族文化融合的时期。居于我国北方的匈奴、 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由于气候的变冷而纷纷南侵。受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 影响,角力(又称“相扑”、“拍张”)作为一种单独的体育活动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而 且各地有各地的特点,相互间也经常进行比赛交流。史籍有两晋庚东扑杀“西城健 胡”和北齐时“宠胡”何狠萨“扑杀”王绰的记载,说明当时角力与西域少数民族有交 流,而且可以杀死对手。这个时期,摔跋的地位低下(非治国安邦之术的“下技”), 但仍纳于百戏之中。总之,由军事训练逐渐向竞技活动和娱乐活动转变与发展是这一时期摔跤活 动的特点。此后,角抵艺伎和竞技也分道而进,艺伎以宫廷为主,竞技多在军队和 民间演练。这一时期,宫廷角抵艺伎中还萌生了女子角抵,供统治阶层嬉戏消遣。五晴唐至芾时代中国摔跤盛行隋朝初年,国家的统一为角抵活动的复苏提供了条件,在宫廷、民间的节日活 动中都有所发展。据《隋书》记载:“郡邑百姓自正月十五日起角抵戏。”另外还记 载:“大业六年丁丑,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技异能毕集,经月而罢。”角抵戏的 盛行引起部分人的非议,认为败坏风俗、耗费财力,建议颁布禁令。这也从反面说 明了民间角抵戏的盛行,其规模和花费都很大。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文化方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表现出兼容并包、雍 容大度的气象。摔跤作为一种文艺体育活动,在宫廷、民间以及军事训练等方面均 广泛开展,异彩纷呈。在唐代,角抵是宫廷观赏和娱乐的主要节目之一。唐代许多皇帝,如穆宗、敬宗、宪宗、玄宗等都嗜于此道。为此,宫中还设有专为皇帝娱乐服 务的御用摔跤队——“相扑朋”。军队训练中也多用角抵,左右神策军(禁卫军)中 即多善角抵者,皇帝也常赴神策军观看角抵。民间摔跤亦十分盛行,有所谓“瓦市 相扑者”,常于节日时集市庙会上进行卖艺表演活动。宋代出版的《角力记》是我国 最早的体育(摔跤)史论著,有许多唐代和五代的摔跤史料,记载唐代时摔跋活动: “观者如堵,巷无居人,从正月上元至五月方罢”,可见当时活动的盛况。隋唐五代,涌现出许多角抵名手。《续高僧传》载:隋文帝时,有番人善相扑,无 人能胜。文帝后诏来法通和尚与之角力,“西番人大败”。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 就善于摔跤,声称谁能胜他,可以赏州刺史的官衔。唐代始行武举制,对摔跤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当时摔跤的称谓除“角抵” “相扑”外,又有“手搏”之称。唐代摔跤形式如何,其说法不一。但敦煌藏经洞里, 藏有唐代壁画相扑图,图中人物赤身裸背,光腿腆足,形象十分生动,与如今的曰本 “大相扑”酷似。据说日本“大相扑”即是从唐代传去的。从唐代开始,拳击运动逐渐兴起,现在日本人仍叫拳术为“唐手”。和摔跤相 比,它的规模还很小,但拳术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古老的摔跤运动中击和摔两类技 术的分离,摔跤逐渐向以摔为主的方向发展。宋代摔跤称“挣跤”或“相扑”,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军队中设 有专门的组织对摔跤手的训练进行管理,并有一套对相扑手进行甄别、考试、选拔、 晋升、赏赐等的严格制度。军中有军头司(又叫内等子)管辖职业“相扑手”;由“左 右军”中选拔相扑手120名,供朝廷大会、圣节、御宴时为皇帝“当殿相扑”助兴,而 平时相扑手则做宫廷护卫。宋代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摔跤的赛事形式不断 丰富,赛制也愈加多样化。北宋城市瓦肆已有“小儿相扑”和“女子相扑”,有人因此 而出名。南宋市镇角抵更发达,出现了“角抵社”“相扑社”等专门组织,其成员大多 为职业性,高手颇多。仅《武林旧事》中就列举了赛关索、董绕大等53人,其中女子 中较有名的有嚣三娘、黑四姐等。他们相扑技艺高超,在各项比赛中享有盛誉。南 宋抗金英雄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的相扑遗风流传至今,在山西忻州地区形成了“挠 羊”风俗的摔跤活动。当时的相扑活动形式大致分两类:一类为正式争胜负的比赛(如“打擂”),由官 府出面组织,如临安南高峰“露台争跤”即属此类。另一种是平时在瓦舍等市民游 艺场所进行的表演,属群众娱乐性活动。“乃路歧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标手之资。 先以女脆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替力者争交”(《梦粱录》卷20《角抵》)。宋代时,相扑有较大发展,北宋首都开封每年都举行一两次相扑比赛,并且成 为一种流行的娱乐表演节目,甚至出现了女子相扑。史料记载,正月十八上元节,首都开封有“妇人裸体相扑”。女相扑手身穿无领、短袖的比赛服装,进行相扑表 演,引得观者如堵,连皇帝都去观赏。但此开放之举,却遭到朝廷重臣、著名史学家 司马光的激烈反对,他认为这样有伤风化。为此上书皇帝,请求禁止,酿成“妇人裸 体相扑风波”。但女子相扑并未因此绝迹,到南宋时,首都临安举行男子相扑,总是 先由女子相扑手进行表演,以招揽观众。但是也有历史记载宋代相扑(争交)时, 上身全裸(女人穿短衣),下身光腿赤足,足下登鞋。宋代相扑广泛开展于公元 1110〜1127年北宋末期,《水浒传》中的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 坐衙”,燕青打擂争跤王,已将“摔”的技艺描述得淋漓尽致。书中所述动作就是现 在中国式的散手跤,穿裆掼。所说宋代已将摔跤技艺升华及推向普及阶段。南宋 岳飞抗金御敌,全军上下以跤健魄。也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摔跤竞技已形成,并 单独分门立派。宋代摔跤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浏览7,699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