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到底象征着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插画师到底多难出头 鸮到底象征着什么?

鸮到底象征着什么?

2024-07-11 2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出品 吕逸涛、于蕾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该书是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独家授权同名书籍,延续《国家宝藏》轻松、有趣的风格,用13个朝代对来自九大博物馆的27件文物划分,同时加入中国经典古诗文,并邀请知名插画师手绘文物,一起为青少年读者厘清一条延续5000年的中华精神脉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培养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历史眼光。  长期以来,人们对猫头鹰的看法有褒有贬。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据传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就会化身为猫头鹰外出打探消息。但猫头鹰神秘的习性、安静的飞行和凄厉的叫声使其成为世界上许多地区迷信甚至恐惧的对象。阿佩切印第安人将其作为死亡、黑暗的象征,在通往发生疫情地区的小径上,放置死的猫头鹰或猫头鹰画像;在中南美洲14-16世纪的阿兹特克神话中,猫头鹰是冥国的使者,即死神们的差使;莎士比亚在《尤利乌斯·恺撒》和《麦克白》剧作中,用猫头鹰的叫声预示死亡。  中国的诸多文献中也记载了人们对猫头鹰的仰慕、厌恶和恐惧的矛盾心理。古书中称之为怪鸱、魑魂或流离,是奸诈、不孝、死亡、黑暗和神秘的代表。《诗经·鸱鸮》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贬斥猫头鹰的文字,诗人以鸱鸮比喻坏人。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李善注:“鸱枭、豺狼,以喻小人也。”枭长大后,还食其母,所谓不孝之鸟。《诗经·国风》载:“流离之子。”孔疏引《草木疏》云:“枭也,关西谓之流离,大则食其母。”《史记·孝武本纪》载:“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猫头鹰的叫声也常令人厌恶,所以有人认为它是逐魂鸟、报丧鸟。《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  然而,把猫头鹰视为恶鸟,并非商代人的思想。相反,商代人视其为神鸟,顶礼膜拜。他们认为猫头鹰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机警诡谲的目光、凶猛搏杀的性情,是勇敢和克敌制胜的象征,值得敬畏和崇拜。商代人除了把青铜酒礼器制作成鸮的形状或用鸮形图案装饰,还把玉佩饰做成不同形状的鸮形。  商代之后,鸮的形象仍被广泛运用。西周初期的制铜、琢玉等手工业中偶见鸮形器物;战国末期和秦汉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鸮的图像或鸮形器物;到了汉代,人们把用于盛装粮食的陶仓做成鸮形,通常是陶仓上部为鸮首,下部为鸮身。猫头鹰是鼠类的天敌,陶仓制作成鸮形,体现了当时人们重视粮食生产、期盼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从一定角度说明了汉代人视其为辟邪、吉祥的象征。  由此可见,古人对鸱鸮的好恶,因时、因地、因民族而不同。从鸮类动物的生理习性来看,它们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但长大后并不会“食其母”。“食其母”的说法不过是儒学之士宣扬伦理道德和孝文化的一种隐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