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提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梅

  从事小学音乐教育二十多年,感受到当前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关注课堂提问,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环节、过程,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行动上的体现。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提问还主要是停留在如何向学生提问,甚至有些课从传统的“满堂灌”转向“满堂问”,老师仍然习惯于在提问的框架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仍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四条经验:培养意识、创设环境、教会方法、形成常规。   一、培养“问”的意识   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①我的孩子现在一所美国高中读书,他深有体会地说:与国内课堂最大的不同是老师讲得很少,多数时间都是同学们在提问,问不出问题你就不会有好的成绩。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就是他们什么都敢想敢做,而他却显得有些束手束脚。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问题,这就是西方国家的教育。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爱问问题,特别是一年级刚入校的小朋友,他不管你是否在讲课,随时就会向你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还会不断地提出“为什么”,让老师难于应付,有时我们会不耐烦或敷衍地跟他说:“不要影响上课,等下了课老师再回答你的问题。”然而在经过小学六年学习后,学生知识增多了,提问题的人却少了,甚至连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没有了。也有一些老师心有余悸,一是怕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完成不了课堂教学任务;二是怕自己没有准备,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影响自己的权威,因此对学生的提问感到厌烦甚至开始斥责。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再也不敢提问,不想提问,最后也不会提问了。毋庸置疑,这是教育的失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总的来说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从现在起,我们的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开始。   二、创设“问”的环境   其实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学生发现问题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提出问题,甚至开花结果――解决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这个环境和氛围是要靠我们老师创设和营造的。   例如:小学一年级音乐起始课《你的名字叫什么?》课例片段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我很想认识你们(走到一名学生面前老师唱着问):   生:我叫王小明。   师:哦,我知道了:   (然后继续多问几名学生)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   师:   生:   师:   (师生这样以唱游的形式循环创造问的环境,等学生们和老师熟悉起来后,可以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继续提问,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师:老师从你们亮晶晶的眼睛里知道你们今天来到这个教室,见到叶老师后脑子里有很多小问题,是吗?(停顿,观察学生的表情,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   师:那好吧,老师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每个人可以向我问一个小问题,谁先问?   生:老师,这个教室为什么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呢?   师:因为这个教室是用来上音乐课的,所以有许多的打击乐器,以后在音乐课上我们会慢慢认识它们的。   生:老师,音乐课是做什么的呢?   师:音乐课是让我们在一起听好听的音乐,学唱有趣的歌曲,一起跳舞,认识很多乐器啊,有时还会一起玩游戏呢。   ……   创设和营造“问”的环境,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个人认为孩子们从进入小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开始,就是我们培养“问”的意识最好的契机。先和学生交朋友,用老师的微笑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保护,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慢慢活跃起来,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创设和营造“问”的环境,教师还可运用语言暗示法,让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乐于提问的舆论氛围。例如老师常在课堂上说:“老师最喜欢爱问问题的孩子,我聘请你这位问题小博士做我的小助理吧”;“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次的游戏我请你上来一起玩吧”;“你上次问我这个节奏应该怎么拍,这次我就请你上来用双响筒把这个节奏敲出来,看你掌握了没有”……久而久之,学生都会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荣。   创设和营造“问”的环境,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问”的乐趣。   例如:小学一年级《什么敲响了》课例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唱《什么敲响了》,还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打击乐器),谁愿意上来做小考官,考考大家?   师:就请你吧,你刚才问的问题最多,我相信你一定会当好这个小考官,你有没有想好怎么考我们呢?   生:我想躲起来,让同学们听声音猜猜我敲的是什么乐器?   (其他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得意地说:“没问题,你尽管考,我们不怕。”)   生答:   小考官反馈:   (小考官可以任选本节课所认识的打击乐器问大家是什么敲响了,也可以再换一个学生上来问)   师:除了听声音可以猜出是什么乐器,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有趣的方法让大家来猜呢?   (学生在思考,但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这时老师进一步创设情境,老师神秘地把一个打击乐器藏在身后)   师:谁能猜出老师身后拿的是什么乐器呢?我可以让你问三个问题,帮助你猜的时候缩小范围。   生:是木质的还是金属的?(将老师教授的知识马上学以致用了)   师:两个都有。   生:是什么形状的?   师:是圆形的。   生:那它发出的是咚咚的声音,还是铃铃的声音呢?   师:铃铃的声音。   生:(激动地回答)哦,我知道了,是铃鼓。(学生脸上洋溢着胜利后喜悦的笑容)   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也在音乐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会“问”的方法   学生能问、敢问,并不等于善问。有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提问,在音乐课上教师要“授之以渔”,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善于提出问题。这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有学者认为: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②   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欣赏弦乐四重奏《挪威舞曲》,认识弦乐家族   (老师前一节音乐课会调查有哪些同学在学习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或大提琴,并请他们回家练习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小曲子准备在下节课自愿为大家表演)   课前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很高兴地请肖清怀同学为大家演奏一首乐曲。(学生马上安静了,用掌声欢迎,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知道,他拿的是小提琴。”)   师:对,他准备用小提琴为大家演奏,让我们静下心来欣赏吧!(欣赏演奏)   师:同学们,你们看肖清怀同学演奏得多认真啊,他演奏完了,对他手上拿着的乐器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呢?   生:(对肖清怀同学)我想问你右手拿着长长的,在琴上来回拉的东西叫什么?   生:我想问你脖子上架着小提琴疼不疼?   生:我想拉拉你的小提琴可以吗?   师:(及时引导)肖清怀,我想问小提琴是靠什么发出声音的?   生:什么叫弦?   生:它的音箱在哪里?   师:它属于哪一类乐器?   ……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把问题提到点子上。   例如: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黄河船夫曲》教学案例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2.能根据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对比划分乐段;3.理解歌曲每段所表现的情绪;4.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   围绕着这些目标,上课时我和学生先进行整曲欣赏,体会歌曲情绪,带领学生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在歌曲中是怎样变化的,然后划分歌曲乐段进行分段欣赏,最后再进行整曲欣赏引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一节课上完我感觉学生和我没有交汇,没有融合,没有兴奋点。细细一想,整节课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思维僵化不活跃,这是我想欣赏的音乐,但是不是学生愿意欣赏了解的音乐?这样的欣赏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会学呢?接着我去另外一个班上这节课,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初次欣赏完《黄河船夫曲》后,我大胆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听完这首歌曲后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想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争相提问,有的想知道写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有的想知道这首曲子是什么时候写的?还有的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曲子?甚至有的学生问作者除了写这首曲子,还写过哪些歌?作者是男的还是女的,有多大了?他还活着吗?……问得我都有些招架不住,但心中窃喜,他们有了解这首歌曲的意愿,于是我将学生问的每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和他们一起通过学生互答,师生讨论、老师回答等各种途径对每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一节课下来我不仅没有累的感觉,相反觉得意犹未尽,教学相长。   初步尝到甜头后我坚持在欣赏课上运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真所谓“刀越磨越快”,学生的头脑也越来越灵活,问题也越来越深入,比如学生会问老师,作者写这首曲子时为什么会有时快有时慢?这首曲子分几个段落?乐段是依据什么来分的?作者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这样的课堂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想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是需要老师引导补充的。海森堡也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事半功倍,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高效课堂。   四、形成“问”的常规,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问题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绝对不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或只是在某一课中昙花一现,然后又回归于我们传统的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它应该成为音乐课堂教学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这也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一旦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培养了这种“问”的意识,爱思考的习惯,那我们的课堂就会随时生成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就曾享受到这样精彩一刻。   例如:《蜗牛与黄鹂鸟》表演课例片段   老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扮演蜗牛,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表演吗?”老师愣了一下,马上说:“当然可以。”只见这名学生将自己坐的塑料四角小凳扛在肩上当蜗牛的壳,认认真真地表演蜗牛行进的样子,这个学生的表现让在场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发出了赞叹,学生们也受到了启发,思维活跃起来,“我想这样表演黄鹂鸟”,“我想这样对蜗牛说”……孩子们在那一刻真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们自主探究,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而老师却成为一名真正的引导者和观众。生成问题给这节课带来了活力,这个孩子也为自己的创意而洋洋得意,自信在那一刻自然地从他的心底流露出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学习,就是学习提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在音乐新课标实践中,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找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有效方法,让课堂风生水起,“问”出一片新天地。   注 释:   ①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2期。   ②《浅淡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第1期。   叶 梅 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64971.ht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