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和“给与” 到底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接组词和拼音字 “给予”和“给与” 到底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给予”和“给与” 到底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给予”和“给与” 到底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搜狗输入法截图

微软输入法截图

换句话说,输入法认为:“给予”读 jǐ, 而“给与”读gěi。

很可惜,不幸的是, 输入法也错了。

首先,只要查一下《新华字典》,就会在“给 ”的 jǐ音的组词中,看到“给予”的范例,也就会知道现在“给予”的标准读音依旧还是jǐ予。

《新华字典》App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更是在 jǐ音的词汇中列出了“给予”和“给与”两个词。也就是说,这两个字的标准读音都是 jǐ。

仔细想一下,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因为“给与”的解释就是:同“ 给予”。也就是说,两个词是等价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说“jǐ yǔ”的时候,可以写 作“给与”,也可以写作“给予”,都没问题。就像 生杀予夺=生杀与夺。

有趣的是,这两个词的含义,都是:“给( gěi)”。但是在词语中,却是读成“ jǐ”。

那为什么这么乱呢?

在古代标注汉字读音的《广韵》中,“给”字读音的说明是:居立切,也就是把 居+立的音连起来读。在韵书里居立切的汉字中,还有“汲”、“急”、“级”等等,所以可以很清楚,古代“给”字的读音,应该是对应现在的 jǐ音。

但其他字都没变,只有“给”字在明清之后,读音从单独“i”音增加了一个“ei”的读音。

为什么“给”会多了个音呢?这 一直也是不少学者感兴趣的话题。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给”的字义和用法在明清之后出现了变化。最早的“给”,就是我们现在读 jǐ音时候的字义,表示供应,或者充足。按照《康熙字典》中收录的解释,是:供、备、足的意思,符合“补给”的用法。

在这个时代,“给”并不是中国人日常口语沟通中常用到的汉字。但从明清开始, 人们开始在口语中用一个“给”字,来替代来表示“交付、送与”的意思。我们现在习惯的,“我给你一本书”这样的用法,就是在这时候才出现的。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给”字开始变成了日常常用字。有论文分析过我国台湾省“中研院”语言所的语料库,统计出不同朝代“给”字的使用频率和词义区别。可以发现,从明朝开始,“给”字的新用法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使用频率激增。

在这样的语境使用下,原先“ jǐ”音就有了个大问题 —— 这个音的同音字太多了。原先两个字组词说不容易有歧义, 现在一个字天天说就太容易听混了。

语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自然演变,“给”字就多了一个新读音来避免混淆,而双元音的复韵母“ei”,可以起到强化感知的重读作用,更有助于减少口语中的误会。

所以 jǐ 是“给”字的传统、书面用法的读音。而 gěi 则是之后出现的,单独作为动词使用时的读音。

这就是为什么词典中用这个公式来套娃说明:

给(jǐ)予 =给(jǐ)与 =给(gěi)

如果还是记不清,我们再总结几个简单的规则给大家:

1,所有 单独一个字的动词、介词、助词都读 gěi:给你一支笔;你给我听着;我给妈妈捶背;这么好的白菜怎么给猪拱了......

*这里啰嗦一个学生(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出现的用法错误: 给(gěi)+ 以(介词)后面要接事物,不能是接受的人。如:储户想来取款,我们就给以红码 (或:给储户红码。不能是:给以储户红码)

2,所有正式的、书面的、尤其是古文中的 词汇、成语,都读 jǐ:给付;供给;给水;给养;给予;给与;补给;自给自足;人给家足;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3,极少数的近现代 口语词,都读 gěi:给面子;给脸不要脸;给力;奥利给......

所以,按出题人的思路来预估,如果他在考卷上用“给”字的读音来难为你,在那会你纠结的词中,估计八成应该选读 jǐ。

参考资料:

《明清北京官话文献中表给予义的“给[kei]”的读音》赵葵欣 大东文化大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