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细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指南针的解说 特展细品

特展细品

#特展细品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以人力跨越浩瀚汪洋

造船与航海技术不可或缺

展览的“联通大洋”板块,便为我们介绍了

这些成就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厦之基

今日主角

就是能带我们乘风破浪的航海神器

—— 航海罗盘

赏·罗盘细貌

■ 清代木质罗盘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海洋曾是人类交往的天堑,然而在导航技术的加持之下,舟船行进又可以连接通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至迟在北宋时期,一个重要的导航器具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这就是航海罗盘。在『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中,航海罗盘联同针经等组成“针揆南北”展项,用以展示中国古代辉煌的航海技术成就。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

之“针揆南北”展项

在展清代木质航海罗盘直径8.5厘米、高4厘米,为24方位,分别采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十天干中的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以及八卦中的四维(乾、坤、艮、巽)来表示。天干、地支与四维均衡排列(顺时针依次排序为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其中子、午为正北正南,卯、酉为正东正西。方位指示而言,上述24字中的单字表示的方位,称为“单(丹)针”,共计24单针,每单位可以精确至15°;以相邻两字表示的针位称为“缝针”共计24缝针,每单位可以精确至7.5°。这样,一个简易的罗盘就可以指示48个方位了。

针盘示意图

析·罗盘源流

航海罗盘在古代被称为指南针、浮针和罗盘等,是由一根指南的针和中央挖空的刻度盘所组成。航海罗盘脱胎于堪舆罗盘,也就是算命的风水(地理)先生手中用于占卜的风水罗盘,而更早的占卜器具,则是栻盘。

漆栻盘 甘肃省博物馆藏

栻盘由圆形天盘和方形地盘组成,形制象征天圆地方。早期栻盘多为木质,“枫木为天,枣心为地”,天盘与地盘之间由转轴连接,使用时天盘转动,因此被称为“旋式”。从甘肃武威、安徽阜阳、朝鲜乐浪古墓等出土的栻盘来看,天盘外圈有十二月神与二十八宿,内圈为北斗七星连珠式样,斗星之间有细线相连,其中第五星为转轴,斗柄可随天盘旋转指向地盘各种卦象,用于占卜。

汉式占天地盘复原图

后来这种栻盘被新发明所替代,天盘被改成指南针,地盘被挖空浮针并保持卦象外型,栻盘就变成了堪舆罗盘,也称风水罗盘。

堪舆罗盘卦象繁复,比较适合做玄学风水方面的阐释,但航海导航讲求实用,所以堪舆罗盘简化之后,仅保留一圈由天干、地支组成的针位,便于直观导航,堪舆罗盘就衍化成了航海罗盘。中国航海博物馆一楼航海历史馆展有航海罗盘和堪舆罗盘,从中可见二者的鲜明差别。

堪舆罗盘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航海罗盘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比较可见,航海罗盘采用的是堪舆罗盘中最简易、最基本的一种布局,即24方位布局;而堪舆罗盘则因堪舆需要,另外添加诸多卦象要素。

拓·罗盘导航

航海罗盘有水罗盘和旱罗盘之分,早期的航海罗盘为水罗盘,它是指在承针器中装水、将针浮于水面上用于指南的罗盘,宋元明时期用的就是这种水罗盘,所以史书会有“浮针于水”的记载。据刘义杰先生研究,航海罗盘至南宋中叶臻于成熟,此时专掌航海罗盘的航海技术人员出现,即“火长”;而“火长”称谓的由来,则与堪舆术中的五行阴阳八卦理论相关。

海上航行中,尤其是风雨晦冥之时,“火长”常用航海罗盘指示方向,同时假以谙熟内心的“针经”来协助航海。

民国海道针经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但水罗盘使用终归不便,于是水罗盘中的浮针被改成支轴撑针来指南,航海旱罗盘出现了。航海旱罗盘自明代嘉靖传入后,逐渐取代水浮式罗盘,至清代已罕见水罗盘的使用了。

航海罗盘在航海中意义重大,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可以为大海航行保驾护航,更是因为正是在其用于航海之后,航路才得以相对固定,航行区域也得以扩展,并因之产生了诸多“针经”可以佐助航海,这对航海经验的累积乃至后世航海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王振铎:《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识之发现及发明》(上),《考古学报》1948年总第3期

王振铎:《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识之发现及发明》(中),《考古学报》1949年总第4期

王振铎:《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识之发现及发明》(下),《考古学报》1951年(无期号)

闻人军:《南宋堪舆旱罗盘的发明之发现》,《考古》1990年第12期

刘义杰:《“火长”辩证》,《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1期

中国航海博物馆编著:《海帆远影——中国古代航海知识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END

来源 | 中国航海博物馆 学术研究部(藏品保管部)

供稿 | 单丽

图片 | 康丹华、李悦宁

原标题:《特展细品 | 开工大吉!新年,乘风破浪→》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