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自己憋死,也不找人帮忙”:这样开口求助,别人想拒绝都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指别人有困难却不帮忙 “宁可自己憋死,也不找人帮忙”:这样开口求助,别人想拒绝都难

“宁可自己憋死,也不找人帮忙”:这样开口求助,别人想拒绝都难

2024-06-19 0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书单君 书单 收录于话题#书单荐书33个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 “2020年沙雕新闻合集”,其中有一条让书单君印象非常深刻:

江苏南京一名男子,在湖边拍照时不小心掉进湖里,他不会游泳,最后在湖里漂了2天才大声求救。

被救上来后,民警问他为啥不一掉进湖后就立刻呼救,他居然回答:“我看上面人太多了,不太好意思(呼救)。”

网友们都哭笑不得:这才是真正的社恐啊!

其实,像他这种有什么事情宁可自己憋死、也不求助的人,在生活中实在太多太多了——

明明上课没听懂,却不肯问一下老师和同学,结果考试也没考好;

工作上有不明白的事情,明明问下同事就能知道,偏要花几个小时来查阅。

别人向我们求助,我们都会乐意帮忙,怎么轮到我们需要求助时,我们却开不了口?

今天,书单君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好好拜托:哥伦比亚大学最受欢迎的社会心理课》,作者是社会学家海蒂·格兰特。

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开口求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愿意帮助我们的人其实远超你的想象。

明明深陷麻烦

为什么就不肯开口求助?

关于“不肯求助”,书单君可是有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毕业那年,我在一家公司做文案,初入职场,我啥都不懂,但又不敢问,有什么事都是一个人解决。

其实身边的同事都很欢迎我提问,但我每次都开不了口,总会想:

“这样麻烦人家,人家一定会觉得我很讨厌吧?”

“这么点小事还要问人,人家一定会觉得我很没用!”

后来有一次,上司让我收集一份资料,我有许多地方不懂,但又不想麻烦同事,于是一个人扛了下来,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最后两眼通红地把资料交上去。

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又仓促,我上交的资料错误太多,被客户狠狠斥责了一顿,客户甚至说要和我们终止合作。

当时,我流着眼泪向上司解释着这一切,上司只是面无表情地问了我一句:“既然你遇到困难,为什么不找我们帮忙?”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开口求助是有好处的,格兰特教授在《好好拜托》一书中,就列举了几个向别人求助的好处:

既可以让自己获取更多的资源,增加成功几率,还能让对方有成就感,顺便拉近彼此的距离。因为对方会觉得被你信任和依赖,因而和你更亲近。

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不愿意开口求助?

格兰特教授在《好好拜托》一书中,指出了最核心的一点原因——向人求助,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浓浓的不安全感。

简单来说,向人求助会让我们产生以下3种威胁:

1、地位威胁

格兰特教授指出,人都是群体性动物,在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因而会时时刻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

地位越高,就会觉得自己备受尊重,地位越低则相反。

找别人帮忙,不管你再怎么否认,也是包含着一层意思:“此刻我比不上你。”

因此,找人帮忙往往会被我们解读成“示弱”,一旦开口求助就是自降地位,就没办法得到别人的尊重。

2、不确定性威胁

格兰特教授认为,想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的,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往往是人类压力的重要来源。

对生活的掌控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不能确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人类往往就会觉得人生失控,倍加沮丧和焦虑。

向他人求助,恰恰是人际关系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件事,你不知道对方是否会答应你,在开口之前通常要经过漫长的挣扎。

面对这种挣扎,很多人就选择了放弃。

3、人际关系威胁

向别人求助,就可能被拒绝,这甚至会破坏人对人际关系的归属感。

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对被拒绝异常敏感,哪怕是客观的、微不足道的拒绝,都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艾森伯格的研究显示,被人拒绝时,人们大脑中调节身体疼痛的区域会更加活跃,人体甚至会产生物理意义上的疼痛。

所以,你在被人拒绝时觉得“很心痛”,这不只是感觉,是真的在痛。

因此,很多人在求助之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拒绝我呢?”,因为被拒绝会对他们造成强烈反应,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不被他人甚至社会认可。

为了自我保护,他们宁可不求助,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被拒绝的风险。

别人不愿帮忙?

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为自己“不喜欢求助”找到了辩护理由,但格兰特教授指出,上面说的“求助威胁”,只是我们出于自身的不安全感,自行脑补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帮助我们的热情,其实是被我们大大低估的。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随便在大学校园找个不认识的大学生,要求对方进入大学图书馆,在某本藏书的某一页写下“腌菜”这个单词。

研究人员预估只有28%的人会愿意,毕竟这请求听起来非常无厘头,而且对方不认识自己,根本没理由帮自己做这个。

但最后的结果是,64%的陌生人同意了。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拒绝别人的求助,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也会觉得不自在,感觉自己好像是坏人;

其次,“助人为乐”并不是空话,帮助别人确实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

既然他人帮助我们的意愿并不低,那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求助总是会被拒绝?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被拒绝的感觉过于敏感,哪怕100次求助只被拒绝过1次,我们也只能记住被拒绝的那1次,而不是成功了的99次。

还有一个原因是,并不是别人不愿意帮助我们,而是我们的求助,实在没啥技术含量。

比如之前有个朋友,在微信群里问了句“有朋友要来广州,有什么地方推荐的吗?”结果群里没一个人回复他。

他非常生气,找我吐槽,说大家都太不热心了,这点小忙都不帮。

我一看都有点哭笑不得,你在群里随便这么说了句,又没有@谁 ,谁都不觉得你是向他求助,又怎么会帮你?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旁观者效应”,求助者并没有向某个特定的人求助,围观的人都觉得别人会出手,最后求助者在众人的围观下,反而得不到帮助。

最后我让他私信某一位朋友求助,对方很快就回复,推荐了几个特别好的去处。

因此,哪怕别人愿意帮助你,也不代表你随随便便提出要求就能得到满足,要想求助成功,就必须要懂得一些方法。

好好拜托

其实是记得这3点

在《好好拜托》一书中,格兰特教授就教了几个向人求助的要点:

1、清楚表明你需要帮助

博主粥左罗曾讲过一个例子,平时很多人找他合作,但大部分都是这样写的:

“你好,我们需要专业的营销人合作,借你的公众号发文推广或帮我们策划,都需要。欢迎沟通合作。”

粥左罗就吐槽:你既不说清楚要推广的业务,也不留个联系方式,这还怎么合作?

试想一下,现在我们多少人是这样——明明有求于人,却囿于面子不敢直说,一直支支吾吾,还要对方来猜自己的心思。

拜托,现在大家都很忙,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不要上来先问“在吗”。

请直接表明你需要帮助,说清楚想要对方做点什么,为什么非他不可。

你越含糊不清,对方就越容易拒绝你,不是不愿意帮你的忙,而是看到你吞吞吐吐就心烦,自己宝贵的时间都被浪费,不拒绝你就怪了。

2、不要让对方有被迫帮忙的感觉

格兰特教授指出,很多人拒绝伸出援手,并不是他们冷漠,而是不愿意被强迫着做事情。

就像你在地铁上坐着,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可能心甘情愿让座给她;

但如果她说“年轻人,快把位置让给我”,你心里一定很不舒服,很可能就不肯让了。

格兰特教授就说,在求助时有一些做法是不对的,一定要避免。

不要说“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因为人家都还不知道要帮你什么,如果现在就说“可以”,会有种被迫帮忙的感觉;

也不要说“你帮了我的忙,以后我也会帮你的”,这样一来,人家就会觉得你是在暗示,他是出于利益才帮你,显得他非常小气,他心里也会不舒服。

因此,求助的时候,你要让对方决定要不要帮你,并允许对方选择帮助你的方式。

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觉得自己不是被迫帮助你的,才会更愿意帮助你。

3、表达有意义的感谢,不要只谈自己

大部分人帮助完别人之后,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声真诚的感激,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付出被人放在心里,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但大部分被帮助的人,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表达谢意,说什么“我真的好幸运遇到你”、“我真的很感激你”这些。

格兰特教授指出,这样的感谢,关注点还是在求助者自己,在讲述自己的处境,对帮助者来说没有意义。

如果要感激,就要看到对方的作用,赞美对方所付出的努力,比如:

“你这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你不怕麻烦,特意为我去做这个……”

“你真的很擅长……”

✎✎✎

总而言之,不要总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超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我们总会遇到向别人求助的时候。

向别人求助,也没我们想得那么恐怖,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大部分人还是很乐意向我们伸出援手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就在《巨婴国》一书中说:“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勇敢求助,其实就是走向更广阔世界的第一步。

正如格兰特教授说的那样:

“求助是让别人头上有光,自己的需求被解决,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它可以让你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原标题:《“宁可自己憋死,也不找人帮忙”:这样开口求助,别人想拒绝都难》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