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上映:他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与教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拿破仑是哪的人 《拿破仑》上映:他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与教训

《拿破仑》上映:他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与教训

#《拿破仑》上映:他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与教训|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看点之一就是电影里面的实拍战争场面。不喜欢用CG,一向讲求电影的丰富视觉(细节)传达和冲击力的雷导,用300人、100匹马和11台摄影机拍成了影片中恢弘的战争场景。

“你基本是在打造一个大型历史事件。有军队人员,有受过训练表现得像19世纪士兵的临时演员,有管理马匹的人,有盔甲,有专业特效人员,有爆炸,然后还有主要角色。你基本等于设计出了整个战役。”

摄影指导兼雷德利的电影合作伙伴达瑞兹·沃斯基沃斯基指出,即使是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要跟进所有这些信息也是一大挑战,但在斯科特这里,他实际上一次性就拍完了所有这些镜头,同时还确保拍到了场景所需的每个镜头和角度。

▲电影《拿破仑》剧照 / 来源:豆瓣

“他基本是边拍边剪。”沃斯基说——摄制组用八台或更多摄影机同时在拍摄战斗,且全部在同一时间监看——他所知道的其他导演中,很少有人能够这样跟进如此多的角度和构图。

但影片目前也面临一些批评。比如有历史学家质疑这部电影不那么符合史实。对此雷导回应:“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拿破仑,还请自己去阅读和学习;如果选择看这部电影,就是要通过我的眼睛重述。”

▲雷导怒㨃:你们当时在场吗?哦,不在场呀,那么请闭嘴!

拿破仑曾评价自己:“我这一生是怎样一本小说啊!”

相比较电影,图书没有了声与色的呈现方式,但是文字的叙事方式却可以把历史的细节说得更为清晰。

《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

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在《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一书中,力求尽可能多地引用拿破仑原话,客观而细腻地捕捉其内心深处的种种思绪。

例如,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一战,法军败退。拿破仑口授了致英国摄政王的信:

鉴于内有党派纷争之患,外有欧洲列强与我为敌,我决意结束政治生涯,并一如提米斯托克里,投奔托庇,仰贵国人民幸予容纳,我祈求殿下同意,俾使我身受贵国法律保护,因敌对者之中,以殿下为最强,最守信义,且亦最为宽厚。

拿破仑

这是一个曾经掀起了最为迅猛的狂澜,一生都在追逐权力的历史颠覆者的缴械投降之词。

读者可以放心的是,《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中严肃的史实与富有文采的语言并驾齐驱。

《洛杉矶时报》高调评论道:“埃米尔·路德维希是最擅长讲故事的语言大师,其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02

另一主角——约瑟芬

如果说拿破仑的军事战术头脑令人震惊,那么他和约瑟芬的爱情故事就是一种另类的惊奇,充满各种纠葛和背叛。

“爱情”作为这部影片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向来不走“寻常路”的雷德利导演将会如何表达呢?

在电影中,雷导首先通过拿破仑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的视角展现他初出茅庐到走向称帝之路的过程——联想一下拿破仑在约瑟芬那里的待遇,别说这视角还真的挺特别,并以原创角色来讲述他与约瑟芬之间波折起伏的关系。

▲电影《拿破仑》剧照 / 来源:网络

正如雷导所表示的:这部历史传记片,不是要歌颂这位军事领袖,而是要展示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物形象,因此会借着约瑟芬皇后,深入探讨这位枭雄的精神状态,让观众钻进他的脑海,了解拿破仑何以成为拿破仑,看见这个人物身上的矛盾。

然而,据目前的一些影评,大多对影片的爱情部分不太满意。

一是有人指出爱情情节略显乏味,情感表达上欠缺深度,带来的观影之感对不起他们波澜起伏的爱情极限拉扯。

二是认为电影里的这条爱情线有点将这部传记大电影“带偏”,个中情节一度让它成为“搞笑片”(犹如给这个著名人物来了场全面“吐槽”)。这里小编还是要友情提醒,电影是由4小时10分钟剪辑而成,删掉了多少内容可想而知,剧情出现不连贯或跳跃也是可能的——至于如何“带偏”,是否“搞笑”,还是有待观众亲自去看一看。

▲电影《拿破仑》剧照 / 来源:豆瓣

约瑟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在埃米尔的传记作品《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中,有着精彩纷呈的讲述。

约瑟芬(1763.6.23—1814.5.29),拿破仑之妻,皇后。1809年由于不育而被迫离婚。

约瑟芬很会做作献媚,她擅长利用女人的魅力。她生来喜弄风骚,贪图享受,专事恋爱的冒险游戏。有人认为,要不是因为约瑟芬无法再生育,欧洲的历史将会重写。

▲电影《拿破仑》剧照 / 来源:豆瓣

在离婚这件事情上,埃米尔写道:

拿破仑对妻子的眷恋却有增无减。他天性保守,总执着于他发迹前的第一个爱人。“要是我与她离婚。”他对劝他休妻的塔列朗说:“我家里就失去了迷人的女性了,我又将重新学习,去适应年轻妻子的好恶。皇后知我甚深,配合默契。而且,休掉一个帮了我很多忙的女人,有些忘恩负义。”

埃米尔评论道:这些想法多么富有人性, 可敬而又平易——总之,完全是小资产阶级的情绪——使得此人依恋其妻室。但困难愈来愈多,必须赶忙采取决定性的举措。

关于离婚的场景,书中描述:

约瑟芬皇后昏厥在地。拿破仑召来宫廷内侍长,命令他把她抬回她的房间。皇帝在前,擎烛引路。楼梯太窄,他把烛台交给仆人,帮助博塞抬着约瑟芬。他小心翼翼地将她安置在床上,情绪激动地离开了房间。他刚走开,她就睁开了双眼,原来,啼哭、昏厥都是装假!后来,博塞揭穿此事说,当他抱她下楼梯时,她向他低语:“抱得太紧了,有些憋气。”不过,她的确伤心又悲哀,因为,她被告知,她必须离开杜伊勒里宫。多年来,作为皇后,她一直主持宫内事务。皇帝本人告诉了她这一消息。事情不能再像往常一样,长此下去:每个人都在巴望他死。国外有带长刀的德意志人,国内则有与英国人同谋的富歇。拿破仑要有个儿子,而且他的儿子必须是一位王家公主所生。

就像埃米尔的《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被奉为其传记典范之作一样,雷德利的《拿破仑》也必定会在传记电影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两位大师在揭露拿破仑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上可谓心有灵犀。

12月,斥资1.3亿元拍摄的《拿破仑》,让我们期待雷导再次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剑指奥斯卡!当然,观影之余,喜欢考究历史的朋友们,欢迎翻开《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鸿篇传记与荧幕巨制,用两种方式看你所知道与不知道的拿破仑!

🛒点击图片在官方微店优惠购买!

《拿破仑传:危险而伟大的历史颠覆者》

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梅沱、张萍、王建华 译

拿破仑·波拿巴以艺术家的身份热爱权力,16岁从巴黎王家军校以少尉衔毕业,23岁被授予上尉衔,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他擅长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以惊人的创造力来颠覆并创造历史,曾放言“欧洲就在我的铁蹄之下”。他一生中打赢50余场大型战役,缔造了拿破仑帝国体系……被称为“欧洲地图上一门装满火药的加农炮”。

本书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忠于史实,大量引用拿破仑原话,客观捕捉其内心深处的种种思绪。埃米尔创作的传记既有钢铁般史书风格,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了拿破仑由炮兵少尉到称帝法兰西,直至最后在囚禁地圣赫勒拿岛去世的传奇经历。

本书收入60余幅珍贵图片,另附主要人物简介、大事年表及全彩海报。

End

电影资料来源:GaiaDaily 、豆瓣

文案:蔡小编 简玮谊

新媒体编辑:江彬

审核:杨淳子

与花城君一起阅读新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