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巴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拿破仑抵达忠实的巴黎是哪一年几月几日 何以巴黎

何以巴黎

2024-07-15 15: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条河流被用来倾倒巴黎制革厂的废物,最终流向塞纳河

作为一座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巴黎缺少与之相匹配的供水系统, 市民饮水须由送水员用木桶挑到住宅之中,十分不便。巴黎的水源地塞纳河在当时也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处,被污染的河水通常未经处理就径直被送到市民家中,病菌由此随着不洁的饮水进入巴黎人的体内。在19 世纪30 年代爆发的大瘟疫中,无数人因此丧命。

此时,巴黎的市内交通大多依赖修建于中世纪的道路,狭窄、肮脏、泥泞、危险。由于巴黎的道路修建于不同的时期,没有统一规划,人们往往需要穿过迷宫般的街区才能到达目的地。旧有的街道还缺少人行道,时常有人丧命于疾驰而过的车轮下。城市危机的严重还体现在恶劣的卫生状况上。在第二帝国以前,巴黎只有很短的一段下水道,在城中大多数地区, 人们都直接将污物倒在马路上,以至于有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路段被称为“粪路”。当时男女一起出行,比较绅士的做法是男士走在内侧,以防从天而降的脏水泼到女士头上。

19 世纪油画中的巴黎街垒战

旧有的街道不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还成为法国武装革命的渊薮。巴黎杂乱无章的街道成了暴动和起义的绝佳场所。街垒革命是这一时期武装革命的特点。自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巴黎人先后六七次在城市中大规模筑造街垒,反抗政府统治。狭窄的街道易于阻断,起义者只需掀起铺路石,便可轻松堆砌出高大的障碍物;而闭塞的街区往往给政府军的镇压行动带来极大的麻烦。在1830 年7 月和1848 年2 月的两次革命中,巴黎人修起了成千上万的街垒,先后颠覆了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的统治。街垒成了统治者的一块心病,而要根治它,必须从改造巴黎的道路入手。

巴黎大改造

作为国家的领袖,拿破仑三世无法事事躬亲。他需要一位具有高超行政能力和城市规划知识的官员来将他对首都的设想变成现实。当时正在外省任职的 奥斯曼成为拿破仑三世中意的人选。他有着“根正苗红”的出身:其祖父、外祖父、父亲都曾在拿破仑一世的政府中效力,他本人又对拿破仑三世绝对忠诚。在个人履历方面,奥斯曼在1830 年七月革命后步入仕途,第二共和国建立后升任省长。1852 年,在拿破仑三世为建立帝国造势而进行全国巡游时,时任吉伦特省省长的奥斯曼精心安排了在当地的庆祝和宣传活动,给拿破仑三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 集荣誉感与使命感于一身的职业官僚,奥斯曼决定彻底改造巴黎,以辉煌的首都来彰显帝国的伟大。从1853 年走进巴黎市政厅到1870 年退职,由奥斯曼主导的巴黎改造工程长达17 年之久,几乎贯穿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始终。奥斯曼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没有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在他看来,19 世纪的巴黎应该成为 “人道主义的世界之都”。新的巴黎应该摒弃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市形态,成为一座宜居的现代

城市。

奥斯曼从美学的视角出发规划法国的首都。根据当时巴黎存在的道路陈旧、布局混乱、公共服务缺失等弊端,他有针对性地提出“笔直、布局、美观”三原则,以之贯穿巴黎大改造的始终。

施工中的利沃里街

奥斯曼的改造以街道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重新规划道路网络来塑造新巴黎的城市形态,打造“通达巴黎”。不同以往的是,奥斯曼选择了从难度最大的中心老城入手,为实现其建设大交叉口的愿景,他下令拆毁了大批民居,修建了夏特莱特广场,使塞纳河右岸地区东西向的利沃里街和南北向的塞瓦斯托波尔大道两条大动脉相交于此,打通了城市内部的联系。在塞纳河左岸地区,奥斯曼如法炮制,修建了相交的主干道和广场,大大改善了塞纳河两岸、巴黎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以此为基础,奥斯曼还规划了大量斜向的道路,用以连接主干道和火车站、歌剧院等公共建筑。加上城市外围的环城大道,巴黎形成了布局合理、通达性强的交通网络。

难能可贵的是,奥斯曼在重视新建道路通达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其舒适度。当拿破仑三世提出参考英国伦敦的建设模式时,奥斯曼直截了当地回答:“不,陛下, 巴黎人不是伦敦人,他们需要的更多。”在新建的道路两侧,奥斯曼设置了饮水器、报刊亭、公共厕所、长椅、路灯等设施,规划了独立于车行道的人行道,使出行成为巴黎人的一种享受。奥斯曼还下令在街道两旁广植树木,今日巴黎著名的林荫大道即出自他之手。在香榭丽舍大街上,遍布着的小花园、咖啡馆和剧院,成为巴黎人闲暇之时的好去处。巴黎街道既有宏观上的科学规划,又有细节上的人文关怀,旧貌换新颜,为巴黎的迷人风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与街道建设同步进行的是“洁净巴黎”的构建。奥斯曼为巴黎规划了发达的下水道系统,分为三级:第三级下水道铺设在人行道下,收集街道两旁工厂、住宅中的生产生活废水,汇入主干道下的第二级下水道之中,最后集中到城中若干第一级下水道或蓄水池内。新建的下水道十分宽敞,第二级以上的通道内可以通行船只甚至轨道车,这既为日后的维护和清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又给巴黎人增添了一项新的消遣。改造后的下水道总长近600 千米,下水道完工并开放参观后, 乘船游览成了巴黎人、特别是巴黎上层社会趋之若鹜的娱乐项目。那些穿着长裙、佩戴首饰的贵妇们争相前来,一睹这地下幽暗世界的风采。

19 世纪 60 年代巴黎的街道被 5.6 万盏路灯照亮

在19 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如此规模的工程自然耗资不菲,在当时甚至被人指责为劳民伤财。但从日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不得不感佩奥斯曼的远见卓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中有越来越多的管道和线路需要铺设,而奥斯曼规划的宽敞的下水道为此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从排气到通信,巴黎的这座“地下之城”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此外,由于整个下水道系统有着详细的规划,今天的人们若不慎将小件物品掉入,只需记下地漏的编号,便可以找回。这项服务由下水道部门免费向公众提供。这种人性化的举措背后,是奥斯曼那代巴黎改造者的严谨与智慧。

奥斯曼被一些学者誉为“ 城市规划学科的创始人”,绝非浪得虚名:大改造前巴黎城市布局的混乱和无序令人十分头疼,改造后的城市则以秩序和规范闻名于世。奥斯曼所推行的各项工程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施工开始之前经过科学严谨的规划与论证。上任初期,奥斯曼就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城内各处进行测量,绘制出一份精准翔实的巴黎城市地图。奥斯曼将这张地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每项即将展开的工程都在图上作了详细的标注。

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中国国家历史·拾贰》(东方出版社)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宰相”与“丞相”有什么区别?

中国行政区划的由来

哲学界的十二禽兽

淮安Vs扬州: 国宴淮扬菜到底发源于哪?

投降,反抗,还是出家? 明清之际士大夫的抉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