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发音真如视频中那么拗口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拼音声母发音 上古汉语发音真如视频中那么拗口吗?

上古汉语发音真如视频中那么拗口吗?

2023-03-20 0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哈,我来跟题主说一下颤音的问题。

这就是上古音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二等介音的问题。题主可以暂且不管「等」是什么意思,就认为是不同类型介音的编号就好了。

二等-r-介音的提出

最早雅洪托夫发现来母二等字很少,所以他认为二等介音应当与来母相同和相似,他拟为-l-介音。因为二等介音是/l/,如果去拼一个来母/l/声母,读音很奇怪,所以来母二等字少。这个说法是自洽的,后来周法高、李方桂用它来解决了上古音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并且把它改造成一个-r-介音,这个音的具体音值下面说。

精庄、端知章关系

就是精庄关系/端知章关系的问题。这些声母与介音的拼合关系是:

端组只拼一四等、知组只拼二三等、章组只拼三等精组只拼一三四等、庄组只拼二三等

也就是说,它们本来是可以互补的,互补意味着可以互相填补空格(slot),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在语言早期中是合并的。但是两组问题都出在三等重叠上。周、李的理论就认为,上古并不是四类介音,而是五类介音,五类介音分别是:

无介音-r--rj--j--i-

这样问题就变成了:

端组拼-i-介音或无介音,知组拼-r-介音或-rj-介音,章组-j-介音精组拼-j-介音、-i-介音或无介音,庄组拼-r-介音或-rj-介音

于是中古的端、知、精、庄、章五类声母直接合并为端、精两类

-r-介音的卷舌色彩

我们考虑到一个问题,拼-r-介音的知组字、庄组字从端组和精组分化出来,-r-介音消失之后,它们的声母都变得带有卷舌色彩。比如李方桂、蒲立本等人[1]知组都拟作/ʈ/组的塞音,庄组都拟作/tʂ/组的塞擦音,这些音都是卷舌色彩的。这说明可能是-r-介音具有卷舌性质,导致它前面的声母变得卷舌

所以说到这里题主应该了解了这个问题:这个介音-r-不见得非得按照国际音标[r]发成一个颤音,发成一个有卷舌色彩的音即可,例如完全可以读成闪音[ɾ]。

下面是个人观点:

介音这个位置上不承担非常重的辨义功能,因为它前面的辅音和后面的元音才是主要别义的成分。因此我觉得在日常口语中不太可能发一个完整的、时长和难度上都很强的音,或者说本来是个强的音也会弱化,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是一个颤音,但是我认为在这个位置上,颤音也会弱化成一个闪音来读

b站最早那版隰有长楚,朗诵者字正腔圆,要说读一篇颂读成这样也就算了,《隰有长楚》可是正经《桧风》的民歌,这么读肯定不可以。更别提句子是有语调的,真实句子里词与词的时长是不可能均等的,是有详略的。加上这些原因,才导致这个发音听起来这么奇怪。

你用普通话这么读诗,你也觉得奇怪。

参考^王力拟为一套舌面前-硬腭的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