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案+说课稿+课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拟行路难优秀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说课稿+课件)

《拟行路难》(教案+说课稿+课件)

2024-03-28 16: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拟行路难(其四)鲍照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感 知 诗 意

合作探究 1、逐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愁”的? 2、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理解鉴赏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一说“断绝”指歌声断绝,“声为君断绝”之意;一说“断绝”指愁思断绝,“裁悲且减思”之意。

《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理解鉴赏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知人论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

鲍照出身微寒,“身地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他却无史书记载。

钟嵘为之叹到:“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咏史》.左思王沈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于华屋,疏饭袭迹于耨耕。——王沈《释时论》

布置作业 请你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的人生宣言。 感谢观看《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3、感受诗人愤懑的情绪,珍惜美好的时代。教学重点:掌握诗歌内容,体会愁情。教学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分析作者愁的根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问答、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对于每个行走于其中的人而言,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才华的人就一定能平步青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吗?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他的一生都在诗中泣血呐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一起吟诵这位才子人生之路的悲歌。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解题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模仿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代”或“拟”字。诵读感知1、学生诵读2、学生齐读(三)领会诗意1、请同学就课前预习的诗意给大家做展示。2、我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愁”(四)合作探究,理解诗人情感 1、逐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愁”的? 2、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理解鉴赏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诗人用这个平常无奇的自然现象作为比兴,以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百般感慨也看起来很自然。人的命运就像那“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泻地之水一样,漂泊向何处?流逝到何方?是平坦无阻?还是一路颠沛?这都是安排定了的,苦恼也没有用。诗人看起来是在不动感情地讲述一个客观的道理,似乎他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这个现实。其实,我们深究,就能看到作者故作平静的语言之下藏着愤慨。一个人的遭遇如何,犹如泻水置于地,不也被他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吗?纵使你再有才华,又如何能越过“地势”的沟堑,又如何冲破这门阀的藩篱呢?因此,诗人在这里,借用“泻水置平地”这一自然现象来含蓄的抨击“人生亦有命”这种畸形的社会现实。他越是平静地说出人生有命是正常的,就越显示出这种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越是自我宽解,我们感受到的就越是他一颗压抑的心作出的抗争。“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前四句言不当愁。不当愁,但愁苦却偏偏郁结于心中,那就只有借酒消愁。对“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断绝指歌声断绝,因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一种说断绝指断绝愁思。后者更为贴切,《行路难》是乐府旧题,主要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语言以悲愤为主,声调以悲凉为主。《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其辞以悲愤为主,多悲凉之音。试想一下,诗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又岂是区区杯酒能排遣的?诗人趁着酒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我们从他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的情景中,亦可以想见他愁的沉郁,他的悲愤。“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没有顺着“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的诗意,继续做解愁之语,而是笔锋一转,掀起新的波澜。这两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驱不散的愁苦,心并不是那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让心如槁木。诗情沸腾,就像卷石冲案的巨涛一样迎面涌来。用反问的句式,冲破自我克制的堤防,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表达诗人强烈的抗争。最后,吞声一句,却好像一道铁闸落下,将诗人的情感陡然截住。“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深沉。诗人为什么不敢言? 诗人地位低下,没有言愁的资格,自然不敢言。黑暗的专制社会,人们自然不敢言愁。2、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鲍照出身微寒,“身地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他却无史书记载。钟嵘为之叹到:“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五)小结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深感世路艰难激发的愤慨不平之情。三、拓展延伸这个时代,仅仅是鲍照有这样的感慨吗?那我们来看看同时期其他文人的看法。左思《咏史诗》云“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王沈《释时论》曰“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于华屋,疏饭袭迹于耨耕。”四、升华情感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鉴赏这首诗,深刻的感受到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空有才华却不得施展的悲愤,那么,对于我们当代青年人而言,我们生逢盛世,处在一个开放、公平的时代,我们寒门青年人,又能为社会做什么呢?请大家欣赏寒门学子北大刘媛媛《寒门贵子》演讲。 同学们,看完了刚才的视频,相信大家都感触良多。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和平、自由、公平的时代。无论你有何种出身,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肯努力,这个时代必将让你璀璨绽放。最后,老师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五、布置作业请你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的人生宣言。六、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言不当愁 怀才不遇 社会黑暗

忍气吞愁 愁 借酒消愁

壮志难酬 制度不公 悲歌断愁《拟行路难(其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其四)》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选修教材。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艺审美能力。 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按照学习要求本单元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 赏析指导部分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二者之间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拟行路难(其四)》是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引导学生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鉴赏这首诗对于推荐作品的学习以及这本书其余两个单元诗歌学习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一)《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收到感染和启迪。(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中核心素养界定为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 归纳这些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品味诗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感悟诗人情感。 (三)高二14班学情分析 1、在必修课本学习之后,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2、学生基础仍然薄弱,实词积累少,完整地理解诗意对学生而言有困难,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3、本班是理科班,学生逻辑能力较强,但形象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加强。 基于教学要求以及本班学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3、感受诗人愤懑的情绪,珍惜美好的时代。教学重点:掌握诗歌内容,体会愁情。教学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分析作者愁的根源。教学教法1、诵读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重要环节,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问题法。恰当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鲍照的人生经历导入,首先让学生感知这首诗的情感,为鉴赏这首诗做铺垫。 (二)走进诗人情感世界1、解题,预习答疑2、诵读诗歌 学生代表诵读,点评(情感、语速、语调)学生齐读 3、领会诗意 (1)学生展示预习情况 (2)提问:我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引出“愁”。 4、合作探究,理解诗人情感 1)逐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愁”的? 2)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深感世路艰难激发的愤慨不平之情。 (三)拓展延伸 这个时代,仅仅是鲍照有这样的感慨吗?那我们来看看同时期其他文人的看法。左思《咏史诗》云“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王沈《释时论》曰“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于华屋,疏饭袭迹于耨耕。”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公平的制度让这个时代的才子都被埋没,才华无处施展。 (四)升华情感 我们生逢盛世,我们又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呢?欣赏寒门学子北大刘媛媛《寒门贵子》演讲。 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和平、自由、公平的时代。无论你有何种出身,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肯努力,这个时代必将让你璀璨绽放。最后,老师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五、布置作业 请你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的人生宣言。六、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言不当愁 怀才不遇 社会黑暗

忍气吞愁 愁 借酒消愁

壮志难酬 制度不公 悲歌断愁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