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怎么“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拖延症咋治 “拖延症”怎么“治”?

“拖延症”怎么“治”?

2024-06-28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活中很多人自我标榜有“拖延症”。拖延症的大概意思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到最后的期限都没有完成。有趣的是,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不能拖延,但就是做不到。

图片

 

很多人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感觉自己有拖延症。拖延症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消极情绪,会不断的自我贬低,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出现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负罪感。 

拖延症的表现

1、缺乏自信:因为经常做事都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久而久之就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整个人缺乏自信。 2、自我忙碌感:拖延症人群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接着会以忙绿作为自我安慰的借口,认为自己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一直都很忙。 3、顽固:不管别人怎么催促,即便是团队合作的项目,也要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别人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4、受害者心态: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觉得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拖延症如何“治疗”

1、加强对拖延症的认识心和对自己的认知,通过一些心理暗示的作用,改变自己的拖延,建立自信,积极的生活。同时告诉自己,多去尝试,才有可能改善

2、凡事不刻意追求完美,设置低起点。有时候因为我们刻意追求完美,反而不太敢行动。不妨将低点适当降低,比如本来你设定每天读完一本书,一想到那么厚,可能焦虑情绪就出来了,可以先用10天读完。

图片

3、分解任务,将你拖延的任务分解成一定数量的小任务,最好记录下来每天要做的小任务,规定自己必须在哪个时间之前完成,并且必须完成。

4、利用番茄钟设置专注时间,如设置30分钟,在这30分钟之内只做自己提前设定的事情,30分钟后休息5分钟,然后再设置30分钟。这种做法可以地劳逸结合,同时你知道30分钟之后你会有缓冲的机会,心理上不会觉得太疲惫。

5、 时间分段利用,将每天的时间做出分段,比如6:00-7:00头脑清晰时梳理方案框架,8:00-10:00填充方案细节 

6、集中注意力,切断与必做事情之外的一切干扰。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太多,正做着一份方案,微信提示来新信息了,打开看了回复,然后忍不住顺便翻看朋友圈,于是15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就过去了,几次下来,你会发现原注意力被分散开了,本可以1个小时做完的事情需要用更多时间完成。实际上呢,信息可以晚些回,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效率和良好的效果。

图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