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见时的礼仪:揖礼、叉手礼、抱拳礼,不同时代礼仪文化不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抱拳和握手的区别图片 古人相见时的礼仪:揖礼、叉手礼、抱拳礼,不同时代礼仪文化不同

古人相见时的礼仪:揖礼、叉手礼、抱拳礼,不同时代礼仪文化不同

2024-07-10 1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一篇中我们讲到揖礼,揖礼盛行于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

那到了汉代以后,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

唐、宋、金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是叉手礼,又名交手礼。而唐宋两代的叉手礼又有些不同。

唐代叉手礼的行法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图为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出土的壁画)。

女子叉手礼(万福礼)用于日常见面,辞别时,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左腰侧,微俯身约20度,微动手,微屈膝。或者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 ;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 ;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

唐以后的五代、宋还盛行这种礼节。

宋代的叉手礼,也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宋代叉手礼的行法在五代时期就有了,著名的传世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几位"叉手示敬"的男子,其双手的行握方式与宋墓壁画上的一样。

到了南宋,叉手礼的姿势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南宋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对当时的叉手礼行法做了详细描述:两手交握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拇指向上,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

还有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抱拳揖礼

抱拳揖礼源于古代军礼,《汉书·周勃传》: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抱拳揖礼是因为在行军礼时,右手(持兵)拿着武器,因而,左手抱盖于握着武器的右手背上。

《管子》:管子执枹而揖军士曰:"谁能陷陈破众者,赐之百金。"管仲拿着鼓槐向战士拱手为礼说:"谁能陷阵攻破敌众,赏黄金百斤。"可见管仲是拿着鼓槐向士兵行揖礼的。抱拳揖礼是古代军中主要应用礼节,可拿着东西施礼,抱拳手态简单,舒适自然。是一种常用而相对较轻易的礼仪,在古代军队广为流行,随军队作战而转移因而也传到民间。

抱拳揖礼在民间流行起于周初,盛行于明、清、民国时期。抱拳揖礼在民间流行,主要是春秋至两晋期间,朝庭与官府等官场活动,强调周礼制,周礼仪施礼等级繁锁,礼仪仪容要求复杂,相对难学难记,而唐宋期间,盛行叉手揖礼,抱拳揖礼相对式微,直到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因而抱拳揖礼也在民间得以推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出于民间,长期军旅,因而对抱拳揖礼应用起规范性作用。

抱拳的标准姿势:

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外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或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拇指弯曲,两手手心朝胸,向外前平推出。

道家以左手为敬手:楚人尚左,老子,楚人也,故以左边为大边。抱拳揖礼在道教礼仪中,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抱拳揖礼直到现代还被应用,特别是应用到武术方面,现代武术抱拳揖礼演绎出新的涵义,学武术要讲武德,施"抱拳礼"是武术界的礼节。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小袍删除

更多汉服精彩内容,尽在“同袍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