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败的文旅项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披萨服装 那些失败的文旅项目

那些失败的文旅项目

2023-06-08 0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失败原因:项目欠缺规划理念,体验环境差,公司管理层不懂旅游市场行情,在管理上也缺少一个核心领导团队,运作缺少灵魂,娱乐项目过于单调,缺乏刺激性;衍生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创新的设计,价格又高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主题乐园要有特点和文化内涵,如果跟其他乐园之间没有差异化,没有创意、创新精神,搞跟风建设,最终结果也是死路一条。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0中有71家涉足或参与文旅项目,累计涉及项目数量数百个,房企涉足文旅项目的数量最多,程度最深。

众多房企纷纷抢占文旅项目的风口,但至今并没有哪家是特别成功的,都处于探索中。“房地产公司做文旅,基本上失败的概率是90%。”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近日直言。

二、千篇一律的古镇 常州杨桥古镇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杨桥古镇,地处太湖、西太湖、宜兴的中心地带,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古镇越来越受追捧,许多地方纷纷效仿,这也导致不少古镇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失败原因:古镇开发的战略定位有错,缺少商贸人流以及与老街文化有关的产业集支撑,没有强大的宣传广告的支撑引流和营销团队的打包引流。

三、令人乏味的民俗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2016年5月,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试营业。然而只过了一年半后,商铺纷纷关门,游客数量锐减。

在蓝田县县城附近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里,大量商铺已经关门,门上贴着“空铺”,而巷道里也几乎空无一人。

还在坚持营业的少量店铺,被集中在中间平台的巷道里营业。这里的游客三三两两,与鼎盛时人流如织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失败原因:各景区竞争客源,急于瓜分着“白鹿原”这个文化资源;民俗村里的人造景区,一味模仿大同小异,配套不齐全,投资回本重任,商铺招商困难,导致主营业务是小吃。

民俗村没有认真调研定位就快速上马,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文化内容千篇一律,文化特征表现不出来就很难激发需求,需要更加精准化,主要还是定位和市场问题,定位不准、运营方法、盈利模式不准确。

政府扶持的古镇,保存了大部分古镇的原始风貌,但原住民的迁出一定程度上还是损坏了古镇的文化与习俗,其次,太原始的古镇虽然古色古香,但是没有一定的商业产业和推广,缺少了人气。

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和仙坊 ,曾经一个多么火热的词。

曾经的人山人海早已不复存在,今日的和仙坊是如此寂寞。

失败原因:从项目规划设计来看,“民俗村模式”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简陋、没有结合当地文化及习俗,而只跟商业有关,并无特色。

运营方面,该项目是典型的农村开发旅游项目,由当地居民自营,非统一运营,项目缺乏长期的运营资金。

四、单一的文化资源形不成持久IP 中国最失败的影视城襄阳唐城影视城

陈凯歌导演的巨作《猫妖传》热映,成为当时大家口中的娱乐热点,它的拍摄场地襄阳唐城也成为了旅游热门景区,在当年妇女节这天景区免门票的措施吸引了十万游客,更是将人气推到了最高潮。很多影迷都前来观赏这1:1仿造的唐皇宫,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觉得襄阳唐城将会成为第二个横店。

襄阳唐城影视城始建于2011年,斥资16亿用时4年完成一期建设,并于2015年向游客开放。现在影视城的二期还在建设中,据说还会有三期建设,而最终的总投资将达到78亿。

有游客描述了现在的场景:上午不到十点进入景区后,发现里面很安静,安静的就像一座空城,很多的店铺都处于关门的状态,很难想象当初十万游客的样子,实在是太过冷清。

虽然整体建筑都很宏伟,但是总是感觉里面缺少一点历史气息,可能是仿建的原因。这里非常适合游客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拍拍唐朝建筑的样式,发发朋友圈还不错。剩下的时间倒不如去看看襄阳其它的景区。

五、水乡没有做好水的文章 成都龙潭水乡 败得一塌糊涂

2013年4月,龙潭水乡开街运营,各种促销活动,加上尝鲜效应,开业头三天保守估计涌入13万游人,如今,繁华景象只是昙花一现,运营的商家只有几家,多是普通小吃,大部分店铺关门歇业,曾经风光的乌篷船从水里来到旱地,可谓极大的讽刺。

失败原因:前期项目与设计定位的失败。环节策划存在问题,龙潭水乡位于的区域属于待发展地域,除了建筑之外,文化上的混乱、业态上的空白导致主题特色不明显。

同时也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龙潭水乡号称清明上河园,但现实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导致文化灵魂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没搞清产业核心,没有自己的商业特色和亮点,无法留住人心。

负责人急于在任期内做出政绩,对开发项目缺乏周密调查,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市场需求。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使游客在大量的膺品景观面前产生审美疲劳。产品结构单一,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施工劣,体现不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六、单一农业产品成不了气候 叶海生态园

中部某省打造了一个“香菇小镇”,对此,当地居民说,“这哪里是什么特色小镇?就是企业的一个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此外,各地以农作物命名的小镇众多:葡萄小镇、萝卜小镇、胡椒小镇、油茶小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上演一场接力“报菜名”。

叶海生态园位于花都区狮岭镇联星村,生态园的老板叶钦海先生发出的通告说:将万亩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打造成广东第一大规模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旅游圣地。 千亩桃园的三大桃树品种之一——南山甜桃,香甜爽脆,味道绵甜,有无花果的清香,成熟的桃子只需轻轻一掰,肉核即可分离而且清甜多汁,还带有一股清淡的芳香。今年因天气问题,水果的价格比往年高,然而,凡是千亩桃园的粉丝,门票只需要15元,进园任摘任吃,桃子带走每斤10元!

曾经绚烂盛放的桃花,如今鲜嫩多汁的大仙桃,昔日的桃园摇身一变摘果圣地,全场千亩数万株桃枝,现场任摘任吃!

这么诱人的广告,能到千亩桃园摘桃做美猴王,很多广州市民慕名而来,但是进园才发现,完全被忽悠了。看看网上的留言,可见一斑。

墨宓:不是黑,是真黑,之前看广州某微博安利,白云开了一个多小时特地去摘桃子,去到门票每人20元,任吃,打包的10元一斤,一开始满怀激动,结果找桃子都找了很久,桃子又小又青,很生涩的味道,熟一点的全部被虫鸟咬烂了。反正挺坑,这样的桃也卖10块一斤。

听雨:如果可以一颗星都不想给,图片都是骗人的。越红越酸,所谓的任摘而且摘下来的强制性10元一斤带走,一点都不好吃,要是拿市场卖估计烂了都不会有人买的,就是软文坑大家去那里的,去的时候看到别人家一袋子绿色的心理就咯噔一下,以为是那种水蜜桃,这还要20一张门票。

千:端午假期第一天过来,失望而返。千亩桃园门口贴了红纸,闭园,8号才开,太郁闷了。问了一下,养的鸡也不卖,说是老板养了自己吃的,彻底空手而归。。。

叶钦海,广东东莞人,中国荔枝大王。多年对荔枝嫁接方法研究,改进了荔枝二千多年传统的栽培方法,研究出矮化、密植、早结、丰产、稳产、优质的荔枝栽培新技术。把一亩地种25株的惯例改为种植86株,加上科学的种植方法,结果原来要年才能挂果的荔枝实现了三年挂果的奇迹,每亩产量也提高了200公斤。是中国荔枝栽培史上第一个革新家!曾经的“中国荔枝大王”如今栽在了文化旅游上。千亩世外桃园,成为一个忽悠人的世外桃源。

七、工业特色当成了文旅 余姚的模客小镇

余姚的模客小镇曾入围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余姚不仅是文献名邦,杨梅甲天下,现代工业下的模具五金、塑料电器也是在全国响当当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余姚国际模具城的启动了,当初可谓是轰轰烈烈。

当地街道,市政府、宁波市政府,乃至省政府也是相当关切的。工地去了一趟又一趟,,售楼部墙上放满领导人的照片,省重点工程项目的广告满天飞。

就是这么好的一个项目居然已经停工一年了,工地杂草丛生,真让人唏嘘不已!

失败原因:政府的承诺没有兑现,资金断裂被迫停工,由于开发商在小镇创建之前,与模客小镇概念进行了捆绑,造成小镇部分在谈的企业、客商暂缓到小镇投资。另外,模具行业专业化强,投资成本高,企业投资很谨慎。

在政府扶持下,特色小镇成为经济建设热潮,大批量的特色小镇兴起,各地急于出政绩,模仿复制,导致题材单一,主题不明确,没有创意,对于消费者来说,视觉疲劳,没有吸引力,容易导致小镇的发展走下坡路。

八、欧洲小镇没有文化根基 常德德国小镇

德国小镇位于穿紫河畔,南接七里桥及丹阳路,北临柳叶大道,整个街区呈细长型。德国小镇总经营面积约2.8万平方米。

环境很好,只是平时没什么游客。网友点评目前德国小镇就是几家卖咖啡、披萨、服装、酒吧店子,没什么特色。

失败原因:交通压力大,小镇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风格和文化主题单一,经营管理混乱,商品、饮食以及文化底蕴缺少大众化,没有吸引力。

项目定位存在问题,小镇主打异域风情,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欧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引进德国的市场同时也要配合中国国消费者的需求,后期运营管理模式混乱,导致外来小商小贩大量涌入,破坏产业链接。

九、康养小镇并没有成功的范本和案例

“我们每天就在黄山脚下办公,一推窗,眼前就是黄山。”荣盛康旅黄山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李涛谈及黄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时,不免话锋一转,“但我们平时太忙,也没时间看一眼风景。” 仅黄山一地,荣盛有四个主打“养老”的项目同时联动,总投资300亿元,分别是围绕着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金盆湾康养小镇、浦溪水镇、温泉养生谷、莲花国际。 要真正让人们离开城市,去往风景秀丽的康养小镇居住,最大的难题就是能否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 在距离黄山北门2公里处,占地2600亩的浦溪水镇还在建造,依稀已现雏形。依水而建的徽派建筑空无一人,沿街商铺里传出装修的轰鸣声。在这条未来的商业街旁边,荣逸度假酒店即将试营业。 先建配套,再建项目,是荣盛操盘康养小镇的策略。在配套的打造中,不但包含游客中心、演艺中心、酒店、温泉度假村、商业街、民宿,也有针对养老需求的“人体4S店”和“旭辉学院”,前者为老人的慢性病、日常疾病和术后康复提供治疗护理,后者则是供老年人娱乐学习的场所。 “康养小镇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选址都是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比如海边、森林、温泉。”徐景升说,仅黄山一地,就能诞生四个康养地产项目,更多是凸显稀缺的自然资源优势,并依托当地的人文、生态与徽派文化来做文章。

就目前来看,中国康养小镇还没有成为范本和经典的案例。一方面,一些康养小镇因为远离城市,入住率低,相关配套因成本高昂而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康养地产项目缺乏专业的医疗机构支持,难以提供持续性的运营服务,导致口碑不佳。康养小镇既不是养老院或医院,也不仅仅是风景秀美之地,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满足生活娱乐方式的同时,能颐养天年的宜居地。

到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表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严格测评及优胜劣汰。

这一番测评下来,发现499个特色小镇中,竟然有大部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由于先天不足,一些地方数量众多、一哄而上的“旅游特色项目”最终建成了“小吃一条街”。

很多驴友也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些广告打得天花乱坠的文旅项目,去了第一家的感觉是还算新鲜,去了第二家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第三家,就再也不想去了。因为所谓的“特色”,不过是名字形形色色,而内容则千篇一律。

文旅项目难在产业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场上。优秀的文旅项目究竟该如何打造?

1、文旅项目必须文化引领

只有文化引领才是文旅成长与发展的根基。

归结起来基本需要以下五大核心元素:

一是独有的精神地标、旅游地标性质的景区和度假区;

二是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体育训练机构和基地;

三是特色品牌美食、手工、物产市集、风俗规矩、生活方式与特色企业;

四是独特宗教仪式节庆、展会赛事与相关类别上下游产业;

五是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旅游度假酒店和生活体验。

2、创新设计是灵魂

想要真正打造一个符合人们预期,并且能满足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文旅项目,必然需在创意设计上苦心雕琢。

文旅项目的设计,是对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融合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注入丰富多彩的产品体系,完善便捷舒适的设施配套,让文化、游憩、生活相得益彰,形成三个大世界:一个“博采众长并别有风情”的文化世界、一个“陶情适性并流连忘返”的游憩世界、一个“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桃源世界。

3、要完善产业

文旅的产业是核心内容,也是文旅项目的文化、规划、建设、研发、运营、管理 应该围绕的中心内容。打造优质文旅项目,首先需要摸清自身的优势资源,基于优势资源选择和完善产业组合,形成以旅游所代表的全面升级体验服务模式为产业内容。

4、要回归体验

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除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应当给人全方位的“感觉体验”享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五个维度的累积,最终呈现给游客一种独特的,可辨识性的感觉,构成游客对文旅项目的评论和口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