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量的“大稿子”怎么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报道材料怎么写好 有分量的“大稿子”怎么写?

有分量的“大稿子”怎么写?

2024-07-04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稿子怎么写

作者:魏宸骏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据说,大家都不读长文章了

这个时代,大家都读不下长的、严肃的文本了。

因为浮躁了呗,因为碎片化阅读毁掉了深度思考了。

大众一边抱怨“哎呀呀现在都是徒有虚名的人谁都不肯认真创作”,一边有本事将任何一位文化创造者,简化成微博/微信心灵鸡汤素材。

据说,现在大家每天都在汲取些碎片化信息,但是,如果细想一下,也许,世上就没有过“大家都阅读严肃长文本”的时代。

一般地说,写文章应该精练,提倡写短文是不错的.我国自古就有惜墨如金的好传统。

尤其是报纸,短小精悍之优点,是尽人皆知的。

但任何事物不能绝对化,如果一张报纸、一份刊物尽是豆腐干块块的短文,实在也不见得好。

令人觉得乏味而不解渴,经不起咀嚼。

一份有品位有质量的报纸,决不是用豆腐干短文堆砌出来的,而是要有一定分量的文章来支撑门面的。

1大稿子比小稿子是不是更难写?

不可否认,小稿子是大稿子的基础,只有掌握基础业务能力,才能纵深延长发展。

大稿子不是故意把小消息拉长,而是要有深度。

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

掌握以下几点,大稿子就有清晰脉络了。

实际上直到今天为止,在呈现一个新闻的高下的时候,我们更多依赖的是记者的知识面,记者的思考深度、记者消化新闻事件的角度和能力,这些直接影响新闻信息产品最终的呈现效果。

作为记者,如果你知识面不宽,思考深度不够,角度不好,表达技法不好,都直接影响着信息产品的最终呈现效果,所以好的厨师能烹制美味的羹汤,而功力不济的记者做出的饭菜就寡淡无味、甚至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专家型记者,就是要对某一领域有专门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的记者。做专家型记者,就是要专注于调查研究,研究政策,研究政策预期和前瞻判断,研究“中国特色”,研究“事物两难”,研究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不同立场,研究一些“趋势性信号”。

要做专家型记者,先做专家型报道。只有不断写出权威、专业、持久的专业报道,才能树立专家记者的形象。专家型记者,必须具备专注、深度、广度、鲜度"四个维度",要做一个有高度、有硬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四度"记者。

这是一个自媒体十万加花样刷屏的时代,这也是传统媒体深度报道鞠躬谢幕的时代。

现在各大媒体 都在做政文宣传,实际上是——写谁谁看,谁写谁看,新闻没人看、记者没人理的恶性循环状态,这不是现在真实的生态吗?

喝最烈的酒, 写最辣的文,做最职业的记者!记者荣光暗淡一分,社会阴暗就增加十分。

做记者,要对得起自己的饭碗

 

2 怎么写大稿子

一个好新闻记者需要有一批高质量的大稿、特稿、调查报道来确定你的—“江湖地位”。新闻不是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业。想升官发财、想偷奸耍滑,不肯吃苦,不要做记者!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要多跑、多问、多想。脚板底下出新闻,汗水永远是写作的墨汁。打电话、聊微信绝对替代不了身入新闻一线,细节、感情是坐在办公室里编不出来的。我们要有荣誉感,对得起自己的饭碗。

不动脑子想问题不行,不找好角度切入不行,选题不典型不行,稿件不生动不行,现场感不强不行,采写没有细节不行,稿件没有感情不行!只有勤于学习、钻研、思考、总结、笔耕,摒弃浮躁、功利、浅薄,才能安心甘坐冷板凳,静心写出像样文章。

要想写好大稿子,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

将文学叙事技巧引入新闻写作。

以细致的观察、精致的描写、流畅的叙事凸显出强烈的画面感,引起了人强烈的阅读兴趣。

在写大稿子时,其结构包括标题、开头、主体以及结尾。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门面,一个好的报道标题很容易勾起大众的阅读兴趣,因此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叙述标题外,问句式标题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大稿子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吸引读者,因此在进行开头写作时需要注重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突出主题,第二,吸引读者。

大稿子较之于普通新闻的篇幅较长,倘若在开头阶段没有吸引读者的兴趣,那么之后的篇幅读者很难再有兴趣去看。

大稿子的主体,就是开头之后的大幅片段,在进行主体的写作时,需要注重内容与实际情况贴合、写作形式多样穿插。

同时,写作的语言需要具有生动性。

最后,在进行大稿子结尾的书写时,可以根据的实际内容采用自然收尾,或卒章显志的方法进行收尾。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文章的行文结构要跌宕!

人们喜欢看波浪起伏、峰回路转的报道,是因为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人的好奇心而设置悬疑之处,吊起受众的胃口。

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在动笔之前,认真理清思路,理好层次和段落,再依次行文。

层次段落的划分要精当,无懈可击,层次清楚,过渡和照应自然,没有主干不显、段落显得突兀的现象。

文章部分与部分、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文字长短要基本对称,搭配要恰当,避免出现部分内容篇幅之间比例失调现象。

故事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直接引语等。这种写法往往事、景、情同现,易使人“如临其境”,容易感染人。

逼真描写细节,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白描,生动、传神地传达事实的真相,给受众营造想象的空间,深深地打动人心,这正是文字的魅力!

文章还应虚实结合,即概括性的介绍和具体事实相结合,

张弛有道,节奏的快速与舒缓相结合。

这样的行文无疑使得让文章结构显得婀娜多姿,跌宕起伏,颇为引人阅读,加强记忆。

现在记者的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写通讯,也就是俗称的“大稿子”。

事件性通讯还好一点,好歹能写清楚来龙去脉,但是调查性通讯、分析性通讯、解释性通讯就完全无法下手了

一些记者还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使看到了本质,也不知道怎样条分缕析地表达出来。

写文章实事求是的基础——是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材料是血肉,是观点的基础。

单有材料还不行,还要加工,要消化。

反对写文章不懂装懂,拿一堆材料来堆砌了事。

如果没把问题搞懂,就不要轻易下笔。

真正有分析有观点的文章就会有力量。

语言精炼准确,词汇丰富多彩,用典生动恰当。

文章既有思想的力量,也要有艺术的感染力。

写文章要讲文法、修辞、逻辑。讲究文法,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

讲究逻辑,是指“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要有逻辑性”,“必须注意各种词语的逻辑界限和整篇文章的条理”,文章“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也就是说要注意文章的准确性、条理性和前后的一贯性。

讲究修辞,则是要使文章生动活泼一些,使人爱看。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技巧来操作此类稿子

传统的三段论还是很有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很老,但是在分析解释性新闻报道中是一个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可见的好“技术”。

选题判断—信源选择—大纲拟定—采访实施—作品呈现。

采访之前记者明确写作采访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列出需要搜集的资料,需要采访的人物;然后围绕目的设计采访人物的问题。

新闻采写虽然是客观公正的,其实有一个记者所设定的核心思想在里面,不管采访了多少人,引用了多少材料,文章始终被核心思想统领着。

写之前必须弄明白主题是什么,是否能呈现某一种现象引发读者思考?是通过呈现现象体现记者的观点?......不管是什么,要让编辑和读者把握住主脉,客观评价获得所思所想。

要学会材料的选择和舍弃。也要有面对一堆材料面前,通过逻辑条理去组织,一根线带出有关事物。

采访前一定要制作采访提纲,这也是基础必备工作。

一旦采访过程中出现“意外”——被采访人说了很多提纲以外的东西,那么记者就要及时把TA拉回正题;如果被采访人说了很多提纲以外的东西,但是引爆了记者的思维火花,那么记者要及时调整采访提纲甚至是核心思想。

 

一般而言提前想好了开头大概的样子,反复打磨语词,调换句子顺序,找到一种最佳的节奏感。

好比把自己理解成一个电影导演。受访者就像演员,采访完成就等于拍摄完成,谁的镜头先上,人物怎么出场,就看导演的调度安排了。

特稿就像电影一样,第一幕应该是什么,运用什么样的镜头,音乐怎么铺垫的,从局部到整体,场面调度又是怎么样的......

《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眼中的好记者标准》

◎ 好记者视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新闻实验室和新闻报道构思的仓库。

◎好记者更愿意自己找到新闻线索并把它发展成新闻报道。

◎好记者热衷于收集信息。他们总是疯狂地记笔记。他们更关心的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浮华的文体。

◎好记者谈论的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新闻报道里。

◎好记者都是流血者而不是超速者。并不急功近利地追求数量,他们看重的是高质量。

◎好记者把组织材料这一机械的工作称为“单调乏味的苦差事”,但优秀的记者深知这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好记者不断地修改作品,追求完美,尽管新闻工作总是遗憾的艺术。

◎好记者写作采访主要是让自己高兴,达到他们自己确认的标准,并不追求所谓的爆款、10万+。

◎好记者培养构建庞大的人际网络,高情商、笔头硬、口齿伶俐,知识面宽、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吃苦耐劳、有民本思想、有理想情怀。

◎新闻是与事实打交道的学问,所以新闻学是事学、也是人学。准确把握事实,及时地捕捉新闻,有其自身的规律,要讲辩证法和方法论。往高深里说,这就是新闻哲学。

◎ 看待一个事实,如果持孤立静止的态度,往往就只能看到其一,看不到其二。看到其表,看不到其里,这样势必误判。

◎ 如果持联系与发展的态度,就能既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这样比较全面。

◎好记者写作采访主要是让自己高兴,达到他们自己确认的标准,并不追求所谓的爆款、10万+。

3大稿子追求的是信息质量还是篇幅长

篇幅长的文章就是大稿子吗?

错误!

中国的互联网整体情况而论,网民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弱,认知水平普遍不高,自律意识也不强,素质良莠不齐。

理解用户的兴趣所在,但也不一味迎合读者,知道读者阅读其实也是分层的,如果一味迎合三俗和无聊信息,最终在娱乐至死中,耗费人生。

传统媒体记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包括网络技术能力、运用能力、辨别力、政治思想水平、责任心、全球视野、想象力,最不能缺失的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

这几年广为认同的知识付费,是一个传播高质量信息非常有效的途径。

当知识开始有价格就变得更加有力量起来,并且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经济报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这样就解决普通平台网上信息内容浅显,大化而概之,营养价值低,让人们学习不到深层次的知识的问题。

如何利用当下大家当下碎片化阅读方式,加强内容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引导更多人关注高质量信息,是信息传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4信息落点应该落到什么问题上?

应该落到社会影响力大的报道才是大稿子,所谓大稿子小稿子,不在乎篇幅,而在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选题上看,关系到公共利益、具有新闻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议题;汶川地震十周年属于重大的时间节点,而且对地震十年的纪念属于具有公共性的社会议题,冰点周刊推出了一篇名为《震后生长》的特稿,讲述何江萍在益童之家收养、照顾地震孤儿的故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