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报纸属于一手史料吗 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2024-07-17 1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什么是历史学1.一般历史,包含着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二是对过往之事的理解。即包含两层含义,即客观的历史过程和主观的历史认识。2.历史学又称“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史实”、“史识”、“史论”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事实是指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史实是根据史料复原的事实。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二、什么是史料史料是指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时可以作为根据的东西,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史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明确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才能对历史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史料分类按表现形式分: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民俗史料。按学术价值分: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1.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QQ聊天记录等。(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性:①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②往往受到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实。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2.实物史料(史迹遗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图片,照片等。(2)价值:①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资料更直观、可靠。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3)局限: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性,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非能够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②需要历史实物与文献资料,遗迹其它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3.口碑史料:口碑史料或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录音、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价值:①口述史料可以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②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3)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受到当事人的记忆能力、情感、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4.民俗史料: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且至今仍旧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等。(1)种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2)价值:是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的重要补充,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息丰富性,是一种活的史料。(3)局限性:有传说性有虚假性,需要仔细甄别。5、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直接史料是指第一手史料,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转写的史料(也叫原始资料,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间接史料是指第二手史料,即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则是直接的。以此类推。价值: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地分别看待。运用:两者与文献、实物、口述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对传播历史知识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作为历史研究的直接证据;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问题。(二)影响史料真实性的主观因素1.选择性偏差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在于它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之间知、情、意、行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即便是历史参与者又是文字记录者,他也往往是窥豹一斑,更何况文字记录在时间上有延后性,这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大量流失。由于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历史记录者无法全部复原历史,他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性的记录。中国传统史学发挥资治和垂训的双重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史料选择的过程中,撰史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最能历史经验和道德训诫的事件而不自觉地忽略其他事实。《资治通鉴》在史料的选择上“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事,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而略于经济和文化。2.倾向性偏差撰史者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史料的记录自然会受到主观目的和政治态度的制约。文字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而且先天性地融入了道德评价和文化批评因素。因而,在不同的历史学者的笔下,即使同一件事也常常有截然不同的记录。3.诠释性偏差文字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但是历史研究却不是文字史料简单堆砌。历史学者需要通过诠释把毫无生气的故纸堆变成生动活泼的历史。历史学者在诠释史料时不可避免地打上自己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的烙印,浸润着史料使用者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者用史料建构起来的历史,有时就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外在折射。(三)史料的鉴别与运用1.史料的信度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而不同的史料其价值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影响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资料。文学和艺术作品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史料,但因其可信度相对较低,使用时应进行考察和鉴别。另外,距所要考察的历史对象时间较近的史料相对可信。2.史料的鉴别史料的可靠性是史实真实性的重要前提。史料存在作伪的可能,一是当事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往往影响史料的记述,有时甚至会故意隐瞒历史真相;二是实物史料也可以做假做旧,这些都需要进行鉴别。鉴别方法很多,考古上用科学手段进行测定,文字记述则需要结合时间特征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1)考察史料的时间特征。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从中得知史料大概的时间,要仔细阅读比较史料前后所反映的事实是否一致。如果矛盾,则史料是有缺陷的,存在作伪的可能。(2)考查史料的时代背景。史料肯定会依附于一定的背景,我们可以对背景进行分析。例如玉米是明代开始引进种植的,如果在汉代的书籍或史料中出现显然是不合理的。3.史料的运用要占有详细的史料,才能去伪存真。研究历史就像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史料是客观事实的痕迹,如果只通过很少的史料来追求历史真实,无疑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因而,要追求历史真实,必须拥有足够的史料,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才能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傅斯年先生为代表的史学研究者甚至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口号,他们认为,史家的责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读史证史;(2)“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证不信”;(3)“二重证据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但也不是绝对的;(4)原始史料信度较高;(5)同一史迹而史料矛盾:论原则,自当以最先、最近者为最可信,但过信此原则有时候亦陷入大误;(6)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