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日战争中的大事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

2023-06-26 1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9月2日,由中共吉林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党委宣传部和音乐学院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在学校音乐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张波、校长杨景海、副校长祖国华、副校长张勇、纪委书记刘银善、党委副书记刘万民及全校各部(处)、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学生代表,音乐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全院教职工共计500余人观看了演出。

演出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面向未来”为主题,以艺术形式表达了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的愿望,分为华夏惊梦、风雨飘摇、浴血奋战、胜利凯歌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华夏惊梦》由五个片段构成。片头诗歌通过“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唐诗宋词”等典型历史文化元素梳理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曹鹤老师以其浑厚的声音和雄壮的气势演唱了歌曲《黄河颂》,讴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不屈品格。接着通过道白的形式简述了晚清历史,选取了民国时期的童谣与歌曲《西风的话》、《送别》作为短暂和平历史的描绘。三首作品以叙事的形式贯穿在一起,朱临吉、刘畅老师栩栩如生的表演把人们带入到百年前的中国,该章在吉林师大附属小学葛书艺、颜聆因、刘知鱼等小同学的表演以及岳婷老师的指导下协作完成。

第二乐章《风雨飘摇》由三首歌曲组成。表演唱《松花江上》开头以静态的人物造型刻画了凄惨的历史画面,随着乐思的发展,流动的老人、学生、工人、农民等人物形象再现了烽烟岁月里人民的坎坷命运,李立平和赵晓强老师完美地演绎了这首经典歌曲。臧婉老师演唱的歌曲《黄河怨》悲悲切切,催人泪下,描绘了一个失去儿子和丈夫的妇女在黄河边无助的哀怨和投河自尽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泪控诉。颜铁军老师演唱的《嘉陵江上》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表达了全国人民收复家乡的决心。三首歌曲表现了中国老百姓因战乱而背井离乡、四处流亡的历史画面。歌曲设计以流亡地点变化,从东北到华北再到西南的不断转移,表现了当年日寇步步紧逼、民众无处躲闪的悲惨境地。

第三乐章《浴血奋战》中,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展现了全国人民的英勇斗志和不屈斗争精神,音乐学院合唱团的激情演唱和郭明显老师的精彩指挥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王彦华、杨庆斌老师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葛丹老师演唱的《南泥湾》、王欢老师演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表现了中国抗战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曹杨老师演唱、2014级表演专业学生伴舞的《曙色》则体现了反法西斯胜利前夕,中国人民与敌人殊死搏斗,从黑暗走向黎明的艰难与信心。

第四乐章《胜利凯歌》通过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歌曲《小路》,揭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的选择,节目以芭蕾舞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姑娘与即将出征的爱人依依惜别之情,作品由张宇、刘璐编导、表演,高超的舞蹈技巧引起了台下的阵阵掌声。舞蹈《走向胜利》运用大鼓、唢呐、绸带等道具,表现了人民英勇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欢庆场面,舞蹈热烈欢快,激情欢腾。合唱《祖国颂》表现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表达了人民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之情,歌曲由金镇国和曹杨老师领唱,美妙的歌声环绕在音乐厅的每一处。最后,大合唱《歌唱祖国》添加了舞蹈靓丽的装扮,并在指挥的引导下形成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共同演唱的热烈场面,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本次演出改变以往拼贴式节目形式,而是以叙事的方式追忆历史,以幕外道白的形式取代现场主持人,以群体表演唱的形式有效地揭示歌曲的内容,配置LED更增强了舞台的艺术效果。演出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大气磅礴、精彩纷呈,频频赢得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掌声,堪为一场思想性强、艺术水准高、欣赏性强的文艺盛宴。四平市各新闻媒体也派记者观看了演出并及时作了报道。

曹鹤演唱《黄河颂》

师大附中小学生表演儿童歌谣

朱临吉、刘畅演唱《西风的话》

朱临吉、刘畅演唱歌曲《送别》

赵晓强与李立萍演唱《松花江上》

臧婉演唱《黄河怨》

颜铁军演唱《嘉陵江上》

杨庆斌与王彦华演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葛丹演唱《南泥湾》

王欢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曹杨演唱《曙色》

刘璐与张宇《小路》

群舞《欢庆胜利》

金镇国与曹杨演唱《祖国颂》

校领导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