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扎克伯格是如何创造Facebook,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扎克扎克是什么意思 80后扎克伯格是如何创造Facebook,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80后扎克伯格是如何创造Facebook,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2024-07-09 1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特约撰稿人:沐里,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编辑:佛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注册用户已经覆盖了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2018年的月活跃用户量高达22亿。从文字、图片、通话、视频、虚拟现实等等角度,全方位地建设社交平台体系。

  企业的业绩好了,股票自然也是牛得可以。跟2012年9月的低点相比,Facebook的股价在过去六年里涨了十几倍,公司市值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前十。而作为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成了福布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财富甚至超过“股神”巴菲特。

  那么,Facebook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用户,建立起庞大的社交帝国呢?扎克伯格又是怎么从一个80后的“娃娃CEO”,成长为真正的企业管理者呢?答案都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Facebook效应》里。

  • 初露锋芒,诞生在哈佛宿舍里的社交软件

  1984年,马克·扎克伯格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中学就开始自己设计程序,编一些通信类和游戏类的软件。

  到了高中,他已经算得上是个自学成才的编程高手了,微软和美国在线这两家巨头公司都想等他毕业后把他招至麾下,但18岁的扎克伯格偏偏两家都没选,而是决定到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在哈佛,扎克伯格选了两个专业:计算机和心理学。期间,扎克伯格一连编写了好几个社交型的小软件。2003年9月,扎克伯格做了一个叫Course Match的程序,学生们可以用它轻松查看别人的课表,也可以看到某一门课的选课名单,这个方便的程序很快就吸引了几百个用户。

  到了10月,他又用8个小时开发了一个叫Facemash的网站,干啥的呢?选“校花”和“校草”。网站每次会挂上两张男生的照片和两张女生的照片,让大家投票,看谁人气最高。这个网站一下子火了,学生们抢着去投票,结果把哈佛的服务器都给挤爆了。

  最终,由于内容低俗和照片涉及侵权,网站被强制关闭。因为这事儿,扎克伯格甚至差点被退学,但我们从这些小打小闹中可以看出,他确实能理解用户需求,也有能力创造出让人们爱不释手的社交产品。

  Facemash事件过后,扎克伯格反思了一下,他觉得自己的方向没错,但就卡在侵权的问题上。怎么解决呢?巧的是,当时在哈佛学生当中,正好在流行一个叫Friendster的社交网站,用户可以自由创建个人简介、发布个人照片。

  扎克伯格茅塞顿开:要避免侵权问题,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让人们自己上传个人资料吗?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把传统的学校花名册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让大家更方便地结交新同学,还能随时互动,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

  理清了思路,扎克伯格在2004年1月做出了网站的雏形,取名Facebook,也就是“花名册”的意思。这一次,扎克伯格动真格了,他不仅注册了一个公司来专门运营这个网站,还拉室友们入伙一起创业。

  Facebook的第一个用户,当然就是扎克伯格自己啦,接着,他的室友和左邻右舍也纷纷加入,他们又通过邮件邀请更多同学注册。网站开通仅仅一周,就有一半的哈佛本科生注册了Facebook。接下来的几个星期,Facebook进一步扩大范围,把斯坦福等等其他大学的学生们也变成用户。就这样,Facebook的用户量很快就破万了。

  • 聚焦产品,上线令人痴迷的图片功能

  虽然Facebook公司的核心团队只有4个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扎克伯格总揽大局,室友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分担一部分的技术支持,另一位室友克里斯·休斯充当网站的官方发言人,还有一个出身商人家庭的同学爱德华多·萨维林,他主要是出钱并提供商业运营思路。

  乘着社交化的热潮,Facebook的用户量急剧增长。到2004年6月,网站用户已经突破十万个。如此巨大的访问流量,当然逃不过广告公司的注意,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谈合作。

  扎克伯格看重的是用户体验,他觉得发广告可以,但是尺寸要够小,数量要够少,而且商业性不能太强,反正不能让用户觉得不舒服,至于收入,只要够本就行。

  可是出钱的这位萨维林却不愿意了,扎克伯格就知道一门心思搞技术和产品,根本不在乎赚不赚钱,这哪儿是做生意的样子啊!

  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后,萨维林和扎克伯格彻底闹掰,萨维林冻结了自己名下的公司银行账号。没有了资金支持,Facebook眼看就要歇菜。

  幸运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给Facebook伸来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次投资50万美元。

  蒂尔认为,在21世纪做投资,最重要的是看企业对全球化的贡献,而Facebook可以搭建一个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社交网络,自然是再理想不过的投资对象。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

  虽然蒂尔的这笔钱让Facebook活了下来,但对于Facebook的未来,扎克伯格心里很没底。为了分散风险,他开始尝试丰富产品类型,设计了点对点的图片分享网站Wirehog。

  可是即便有Facebook作为流量入口,Wirehog的访问量还是小得可怜。看起来,集中精力做Facebook这一个产品,似乎才是更明智的选择。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公司运营,才刚上大二的扎克伯格从哈佛辍学了。

  到了2005年,图片存储类网站开始大规模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图片,但在那会儿的Facebook网站上,每个用户只能上传一张图片当头像。怎么才能让产品跟上潮流呢?扎克伯克想起了之前夭折的Wirehog项目。

  他认为,Wirehog之所以会失败,一是因为图片只能分享给某个特定的人,范围太窄;二是图片保留了原来的分辨率,加载速度太慢。于是,技术团队针对这两点进行改进,不仅让图片可以分享给全部好友,而且在上传时自动压缩分辨率,提高上传和加载的速度。Facebook的图片功能正式上线。

  在当时,还有一个叫Flickr的图片网站,它有一个特殊功能,可以让用户给图片加标签,这样一来大家就能根据标签搜索相关图片。扎克伯格觉得这个做法值得借鉴,不过必须有属于Facebook的特色。

  对于一个社交网站来说,大家最关注的图片信息,当然是里面的人啦。因此,人名成了Facebook图片的唯一标签,用户在发照片的时候,可以标记上自己和朋友的名字,当然了,你们必须在Facebook上是好友才行。

  就这样,Facebook的图片功能加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很快流行开来,短短一个月后,有85%的用户都出现在照片标记里。不仅如此,每当用户在照片里被标记,都会收到一封提示邮件,让人忍不住去看看,是谁发了我的照片呀?拍得好不好看呀?如此一来,网站的访问量进一步增加。

  • 拒绝被收购,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随着图片功能的推出和用户范围的扩大,2005年,Facebook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对于学生们来说,用Facebook是一种时尚,而在资本市场,Facebook也成了香饽饽,无数的投资者们蠢蠢欲动,都想要分一杯羹。

  可是,扎克伯格对融资的态度非常谨慎,他不想把Facebook变成一个普通的硅谷创业公司,几个月拿一笔融资,过几年就卖掉公司或者上市圈钱,他希望能按照自的想法和节奏来经营。

  • 建设开发平台,做互联网领域的“微软”

  Facebook的工程师们曾经很不走心地拼凑出了一个活动邀请的功能,结果无心插柳,在Facebook上使用这个功能的用户量,甚至超过了专门做活动邀请的Evite网站。扎克伯格也很纳闷:为什么Facebook的功能跟同类网站相比并不完善,甚至还有很多缺陷,却偏偏会更成功呢?

  思来想去,扎克伯格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社交网络的整合效果。不管是图片还是活动,分享才是关键,如果做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无论功能有多完善,也还是会失败。

  而Facebook恰恰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人与人之间的好友关系就是路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得到快速和有效的传播。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把这种传播力量发挥到极致呢?扎克伯格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Facebook建设成一个开发平台,就像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让人们自由地在上面发布自己开发的软件。

  2006年8月,Facebook迈出了向平台转变的第一步,推出了应用程序接口。软件在接入应用程序接口以后,用户就可以直接用Facebook账号登录,并通过动态新闻展示给好友;反过来,这些软件将会获得用户在Facebook上的部分数据,比如头像和好友列表。

  这种合作模式在今天已经是稀松平常,但在当时绝对是个创举,公司的一些高管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觉得,这简直就是把Facebook的用户网络和数据白白送人嘛!

  面对反对的声音,扎克伯格没有动摇,他认为把Facebook平台化有三大好处:

  一是丰富Facebook网站的内容,让人们愿意花更多时间使用网站,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二是把具体的功能程序交给更专业的人做,这不但会减轻技术团队的负担,还能优化Facebook的用户体验;

  三是公司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一点我们可以类比现在的微信小程序,微信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平台。

  就这样,在扎克伯格的带领下,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地忙活了几个月,终于在2007年5月把平台搭建完毕。为此,Facebook筹办了第一次“F8开发者大会”,向整个互联网行业公布了这个大新闻,并欢迎软件公司免费使用Facebook的开发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大工程给Facebook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短短半年内,平台就上线了25000个应用程序,人们可以在Facebook上规划日程、查看股票行情、听音乐、看视频、玩各种休闲小游戏。

  结果,Facebook不仅增加了现有用户的使用时间,更是吸引了各个年龄层和不同领域的新用户。到2008年5月,Facebook的活跃用户超过了7000万人。

  如果说在此之前,在大部分人眼里,Facebook只不过是一个大学生玩票的产物,那么在开发平台建成之后,所有人都对它另眼相看,Facebook从此正式迈进了高科技行业的核心圈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