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科学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医学 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科学交流

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科学交流

2024-07-10 2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67年,在中国工作的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在北京建立观象台,并制造了7种阿拉伯天文、地理仪器。其中,除地球仪外,有浑天仪、经纬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和观象仪。

此外,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吸收阿拉伯历法等外国历法的优点,编制了著名的《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26秒,远比中国以前使用的各种历法精确。《授时历》于1281年在全国颁行,共使用了364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阿拉伯数学约在宋代由来华经商和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元朝收藏的阿拉伯文图书中,既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阿拉伯文译本,又有花拉子密、哈桑·马拉喀什等阿拉伯数学家的著作。其中一些著作翻译成中文后,对中国数学家有所启迪。

在李荣建看来,中国的医药学和阿拉伯的医药学曾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阿拉伯医生很早就使用肉桂、麝香、大黄等中国药材为病人治疗,而阿拉伯医学家、哲学家伊本·西那所著《医典》中的切脉部分,明显地受到中国脉学如晋代名医王叔和的《脉经》的影响。”

唐代时,已有不少阿拉伯药物输入中国,这些具有一定疗效的药材,为中国医药界广泛采用。其中一些阿拉伯药物在广东沿海和岭南山谷移栽,植根中土,为中国的医药宝库增添了许多新药、新方。

中国科学西传阿拉伯的途径

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要道。“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船来往频繁,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便利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科学交流。

11世纪,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阿拉伯,1470年,又由阿拉伯传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此后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

阿拉伯商人从中国带来丝绸、瓷器、茶叶,也带来了造纸术,后来造纸术传到伊拉克,中国之外的第一个造纸工厂由阿拉伯人于794年在巴格达建成。然后造纸术又传到大马士革、开罗、亚历山大,尔后又从亚历山大传到西西里岛、西班牙,最后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这样欧洲人第一次接触了造纸。同样,阿拉伯人从中国学会了火药、指南针。

1251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军队开始第三次西征,于1258年攻陷巴格达,火器随之传入阿拉伯。

“据传,7世纪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讲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李荣建说道。

炼丹术于公元前2世纪产生于中国。唐代名医、炼丹家孙思邈著有《丹经》一书。这种以化学方法制成长生不死之药(药金)和追求“点铁成金”药剂的学问,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阿拉伯。

7世纪,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板印刷术约在8~10世纪由海陆二路传入两河流域和埃及。此后,阿拉伯人将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

宋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更为发达,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等港口外商云集,其中阿拉伯商人最多。在此期间,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阿拉伯。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后,大大便利了阿拉伯人的航海事业。阿拉伯人又于1180年把指南针传到欧洲。

13世纪上半叶,中国烟火和火药制造方法传入阿拉伯。此后,欧洲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撰写的火药知识书《制敌燃烧火攻书》、《88种自然实验法》,学会了使用火药和制造火器。

“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的科学交流,在中阿关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不仅如此,作为东西方桥梁的阿拉伯人,还将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李荣建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