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眼科学发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医保 中国近现代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眼科学发展史

2024-07-10 2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

20世纪后,各类医学院校相继成立,这些学校在成立之初,年制不同,教材不统一,虽都设有眼科课程,但内容极不一致,且多与耳鼻喉科在一起,内容简陋。直至1918年北京协和医学校才开始将眼科与耳鼻喉科分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眼科专科。当时任眼科教授的是李清茂,他是我国早期的眼科专任教授之一。他于1924年开办眼科进修班,一改过去完全使用英语授课的方法,开始用中文授课,并翻译了《梅氏眼科学》作教材。当时参加者有20余人,这些人多数成为我国西医眼科的主要力量,对促进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许多我国有志之士到欧美或日本专攻眼科归来,为我国眼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李清茂、陈耀真、罗宗贤、毕华德、刘宝华、石增荣等。

李清茂

20世纪初,在我国各地,不仅大城市,在较边远的中小城镇也建立有眼科,出现了一些以眼科为重点或眼科专科医院。其中成立较早的是北京同仁医院,1886年美国美以美传教会在教堂旁设立了一个小的眼科诊所,1903年扩建为一小的医院,由于当时美籍院长贺庆是眼科医生,于是眼科得到特殊发展。1929年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及口腔医学院的眼耳鼻喉科医院成立,是我国最早的专科医院之一,并于1931年开办两年制的眼耳鼻喉科训练班(研究生班),为培养专科人才作出了贡献。1932年创建的顺德府公教医院(亦名仁慈医院),是以治疗眼病为主兼治其它科疾病的专科医院。医院还实行巡回医疗为附近农村治疗病症,颇受群众欢迎。该院几经扩建至1939年已发展至病床60张,成为当时较大的农村专科医院之一,即今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前身。

为促进眼科学的发展,1932年毕华德等于北京,周城浒、刘以样等在上海,其后陈耀真等于济南,先后成立了地方眼科学会。1937年,中华医学会开第四次全国大会时,成立了全国眼科学会,选举周诚浒为第一任眼科学会会长。1929年毕华德等在北京组织创刊眼科专号于《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翌年又发刊《中华医学杂志》眼科专号,前后共只出刊10余期。在东北高文翰、石增荣等曾创刊《中国眼科杂志》,但不久即因“九一八”事变而停刊。眼科专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直至1950年才创刊。

三、中西眼科汇通的萌生与发展

西医眼科的传入也对传统中医眼科进行了改进。陈滋是近代眼科中西汇通医家较突出者。1878年陈滋出身今医世家,曾留日学医,1912年归国,长期从事眼科医疗实践。著有《中西眼科汇通》(1936年刊行),收载近百种眼科病,每病都冠以中西病名,并列中西两法治疗。他采集整理了大量的中西眼科医籍资料,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窃谓我国医术为五行所误,其理论不足取,推辨证授药则已积四五千年之经验,所得颇多……”,而西医病已有特效药者不及十之一,药之奏效不确者,不知凡几,有病无药者,更不知凡几……。”陈氏在今医跟科药方整理上也做出一定贡献,他披阅历代眼科医书,收集整理了眼科药方一千多个,为历代眼科医书载方最多者,药方收集种类也很齐全,有外用药、内服药、外洗药、外敷药,丸散膏丹,剂型十分丰富。

陈滋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中医眼科诊所或医院,他们试图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中西两法治疗眼病的经验。如上海的陆南山、范新孚,四川的陈达夫,广别的李藻云,浙江的韦文贵、姚和清等。这些中医眼科学家在三、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中西两法治疗眼病的医疗实践活动了。较为突出者当属上海的陆南山。

总之,民国时期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依然遵循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出现了由博返约的整理阶段。同时它又较明显地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出现了中西眼科汇通派,尽管汇通并不成功,但为现代眼科的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1840-1911)—医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南开大学,2012

2、《伯驾与眼科医局》,彭建平

3、《李清茂医师传略》,毕华德,中华眼科杂志,1950,01

4、《中西眼科汇通》,陈滋,1936年上海眼科医院版

作者简介

叶子游:南京医科大学21级眼视光学班

本文为《中国近现代医学史》选修课作业选登

编辑、审核:夏媛媛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