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梳篦:宫梳名篦“破茧成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工梳子图案 白象梳篦:宫梳名篦“破茧成蝶”

白象梳篦:宫梳名篦“破茧成蝶”

2024-06-14 1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白象梳篦:宫梳名篦“破茧成蝶”

2020年07月19日 16:48:33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梳篦世家延陵地”。素有“宫梳名篦”美称的常州梳篦,一家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中华老字号”,正“破茧成蝶”,期待演绎一场时尚潮流与现代生活的“华丽转身”。

  常州梳篦的“前世今生”

  作为常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制品,常州梳篦的延续和发展,生动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形象反映出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梳篦简称“栉”,其实是两种器物,即木梳和篦箕,为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披头散发,人手是最原始的梳理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梳篦应运而生;伴随着民间工匠的传承不断发展,在人类社会的飞跃中成为一种有形的物质民俗。

  常州有民谣云:“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又有“梳篦世家延陵地”之说。湖北江陵拍马山古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木梳就刻有“延陵西门”字样,将常州梳篦的历史推到了2000年前。1973年,常州东郊古墓中出土的一批文物中,发现一把高背半圆形漆雕有菊花图案的木梳与湖北出土的木梳相似,经考证是东晋末期物品。因此,有据可查的常州梳篦始于东晋,它在1500年前就已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写道:“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中也有“梳以黄杨为上者佳,篦齿精熟,城西男妇多业此者”的记载,可见当时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的村庄,家家户户,世代相传,从事梳篦生产。因此,常州西门有“篦箕巷”,南门有“木梳街”,地名留存至今,“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更名列常州西郊八景。

  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每年来常州定制六十把黄杨梳、六十张象牙梁篦箕进贡宫廷、作为御品,常州梳篦自此被称为“宫梳名篦”。“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便是常州梳篦的真实写照。

  与国酒茅台齐名的“白象梳篦”

  常州梳篦源远流长,梳篦工场又以老字号“真老卜恒顺店”历史最为悠久。坐落在篦箕巷古运河旁的“真老卜恒顺梳篦店”,始创于明朝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距离毗陵驿不过几步之遥的“篦梁灯火”双塘牌楼旁,店名上端的木质白象牌商标图案,“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二百余年老店只此一家”的牌匾……小小的梳篦店历经沧桑,从创业到形成手工场经历了四代人的艰苦创业,成为当年常州最著名的店铺之一。他家的木梳、篦箕,采用黄杨木、檀木、毛竹、牛骨等优质天然材料,经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被清廷选作贡品。据清宫《起居注》记载:“西太后慈禧日梳千次,其悦泽秀缕,容颜焕发”,乃赐“宫梳名篦”美名。1915年,“白象牌”梳篦与国酒茅台一起,获得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银奖;1926年,又在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以“中华梳篦之宗”扬名。

  建国后,经过公私合营和历次变迁,梳篦店“变身”常州梳篦厂。可这家常州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梳篦生产企业,也曾几经风雨。作为一家小小的集体企业,工厂曾常年亏损,乃至资不抵债。2002年,企业改制,成立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并通过改革推动发展,逐步扭亏为盈。2008年,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所持诞生于1924年的“白象”注册商标,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公司还建成了中国首座梳篦博物馆,珍藏历代梳篦珍品,演示手工精作工艺,镇馆之宝为两枚世博会奖牌原件。

  百年老字号期待“蝶变”

  如何让“白象”梳篦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海外留学归来的的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玮告诉记者:“在国外读书时,真没想到有一天会将所学的市场学知识与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连接在一起。可与‘白象’梳篦的‘不期而遇’,让我深深感受到常州百姓对它的深厚情感与温暖情怀,也体会到沉甸甸的责任,这个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会一辈子做下去,将‘宫梳名篦’一代代传下去。”

  百年“老字号”,传承的不仅是凝聚一代又一代人心血的精湛工艺,更是蕴含江南古城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白象”梳篦精选珍稀小叶黄杨,经过数十道繁复工序,辅以彩描、烙画、象牙浅雕、贝壳浮雕等特有工艺,经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手工打造出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精美梳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梳篦似乎正被各种时尚俏丽的功能梳所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同时,老员工年纪渐长,而传统技艺工序繁多、要求极高,不少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造成工艺师人才断层、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成为“宫梳名篦”面对的又一难题。

  “蒸坯、开齿、贴方……制梳28道工序、制篦73道工序,我们也许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全套传统手工梳篦制作工艺的企业了。”贾玮说,“宫梳名篦”讲究“天然材料、手工制作”,以选料精细、工艺考究而著称,必须传承下去。

  “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良莠不齐,企业要坚持选材、品质和工艺标准,盈利本就不易,今年遇上疫情,生存更加艰难,可为了‘宫梳名篦’的传承发展,企业上下共同坚守,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贾玮说,小叶黄杨属珍稀树种,生长期长、价格高昂,可“白象”始终坚持自己选料、开料,坚决不用水黄杨或其他廉价木材“滥竽充数”;所有工艺梳篦,均坚持手工制作,以保持特色、确保品质。

  “互联网+”时代,“中华老字号”要发展,不仅要坚守传统,也要不断创新。贾玮表示:“白象梳篦正通过新一轮改革,全面明晰品牌定位,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在与时代的融合中实现百年老字号的保护与传承。”

  论技艺,常州梳篦作为国家级非遗,百余年来拿过国内外大奖的经典作品不在少数,更有故宫馆藏精品——慈禧御用梳、上海世博会申办国礼——竹节梳等传世之作。“白象”正全面梳理各时代经典之作,制作博物馆复刻款,供人们收藏馈赠;同时推出琵琶净瓶工艺梳、金陵十二钗工艺梳、梅兰竹菊、荷塘月色、枫叶系列等荣获国家级大奖的创新设计,并在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工艺基础上,尝试与彩描、珐琅等工艺的有机融合。

  论产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和应用场景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用于婚庆的喜梳,用于生日、百日的长命梳,用于情人节、七夕等特定节日的情侣梳,用于商务馈赠的礼品梳,用于保健的按摩梳……不一而足。同时,利用木质品温暖怀旧、历久弥新的特点,开发制作传统文化周边产品,如:印度老山檀、小叶黄杨木长命锁、挂件、手串等。

  论包装,按照不同产品和场景设计个性化包装,如:使用牙白古今窗花天地盒、古色古香、颇有历史感的古典系列,以夏日花卉为创作灵感、造型简约、色彩明快的青春系列,以卡通萌宠为主题、充满童趣的儿童版等。

  为推动梳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白象”通过非遗传承进课堂、亲子互动、DIY体验、研学旅游等多种方式,让年轻人和孩子们对“宫梳名篦”增进了解、培养兴趣,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发现和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在线上,“白象”通过淘宝、抖音、直播等互联网渠道,通过网红带货,打造爆款产品。在线下,将抢抓打造“非遗产业园”的契机,对国家AA级景区——梳篦博物馆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融馆藏精品、非遗展示、DIY互动体验等于一体。同时,努力将“宫梳名篦”体验馆嵌入篦箕巷、青果巷、南大街等大运河历史文化带沿线,让“白象”这个凝聚常州百姓记忆与情怀的百年“中华老字号”重新擦焕发光彩,成为城市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页。

  (来源:常州日报)

新浪微博 微信朋友圈 微信好友 QQ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