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率性、洒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所有sans的样子 陶渊明的率性、洒脱

陶渊明的率性、洒脱

2023-03-14 2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晋出了陶渊明这朵奇葩,引得很多人前来围观。一名基层军官来拜访陶渊明,正好赶上他在酿酒。当时的酒糟刚好煮熟,需要用布过滤一下,陶渊明随手就解下头巾用来过滤酒糟,用完之后又戴到头上去,结果弄得头上全是酒糟沫子。但他根本无所谓,转身就接待了军官,二人端着新酿的酒痛饮三大碗。

陶渊明的朋友颜延之要去南京上班了,临行前来他的隐居地告别。二人借着痛饮的机会互诉衷肠。就在送别时,陶渊明为颜延之写了一首送别诗。估计颜延之作诗水平不太行,所以他想用舞剑来回赠陶渊明,可一摸腰间:“出门竟然忘记带剑了。”陶渊明就随手从树上折了一截树枝:“你就用这个代替吧,反正都是直的。”就这样,颜延之以树枝代替剑,舞得风生水起。陶渊明则在树下抚琴,仿佛“高山流水”的故事重新上演。

江州刺史王弘特别欣赏陶渊明,于是向他发出邀请:“我们做朋友吧。”陶渊明好不容易逃出官场,怎么可能再结交高官显贵?于是回绝了。

在被陶渊明拒绝之后,王弘就成了陶渊明的疯狂“粉丝”。有一天,陶渊明准备去庐山游玩,王弘请陶渊明的朋友在半山腰备好酒菜,等他爬到半山腰时,看到朋友在那里喝酒,立刻跑过去蹭吃蹭喝。

就在这时,王弘假装刚好路过,也趁机来到酒席前。陶渊明心知肚明,但他把表面功夫做得十足,三人在那里举杯畅饮,直到日落山头才尽兴而归。

为什么陶渊明辞官归隐,还被大家羡慕不已?因为陶渊明用他的率性、洒脱,活成了所有人最想成为的样子:不为金钱名利而活,只为取悦自己。

早年的陶渊明并没有这么“任性”,他和大部分人一样,也曾对功名利禄十分渴望,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才华,去实现济世安民的政治抱负。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再如: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陶渊明少年时就立下大志向:此生定要建功立业,横行天下。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满怀欣喜地拥抱世界。可现实的打击,一次次地折磨着陶渊明。

29岁时,他成为江州祭酒。在这个年纪就成为正厅级干部,可谓前途无量。不幸的是,江州刺史名叫王凝之。此人没有继承其父王羲之的半分神韵,甚至没有妻子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他能得到江州刺史这个重要的职位,只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子弟。王凝之迷信五斗米道,成天抛下公务不管,跑去求神祭祀,以至于把堂堂公务大厅办成水陆道场。

作为副手的陶渊明只好每天帮他处理工作:上级来检查工作,王刺史在求神,陶渊明去接待;群众来反映问题,王刺史在念经,陶渊明去挨骂;同事来请示工作,王刺史在打坐,陶渊明去协调。

如果只是工作上的事也就罢了,可偏偏陶渊明与琅琊王氏是仇人啊。当初他的曾祖父陶侃凭借实力和机遇,从县级公务员一路升迁为江州刺史,却因王敦要扩充家族势力,就被排挤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州。不过,后来王敦叛乱,陶侃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成为平定王敦叛乱的大功臣。

祖传的仇恨和现实的困境,让陶渊明终于决定不伺候王刺史了。两个月后,他辞职回家。此后,陶渊明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摇摆。

五年后,桓玄起兵“清君侧”,他为了报国理想而积极参与。当理想遭到亵渎时,他同样可以转身投奔刘裕,讨伐桓玄。当刘裕彰显野心时,他丝毫没有留恋功名,转身就走。只要身段软一点,就能留在县太爷的位置上继续作威作福,可他还是选择离开,从此与山林为伴。

为什么陶渊明被后世如此推崇?因为他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当世人纷纷成为名利的奴隶时,陶渊明不留恋、不争抢,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让世人心生向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