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息你需要知道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房贷提前还款的计算法 关于利息你需要知道的

关于利息你需要知道的

2024-07-12 0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应该知道的关于利息的那些事 2017-07-24 09:00:00 737点赞 4971收藏 514评论

利率关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银行存款有活期、通知存款、 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存款利率; 购买货币基金会有7日年化收益率, 万分收益; 一些定期理财有预期年化收益率;信用卡分期还款、预借现金有分期手续费; 银行贷款时, 有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还款方式, 也对应一定的实际利率。 本文打算讲解常用利息计算的办法, 通过一些例子, 以使大家有个定量的认识。

利率和复利

利率 = 收益 / 本金, 这个好理解,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 利率是和时间挂钩的, 指某个时间段的利率,比如年利率、 月利率、 日利率。

约定的借贷到期后, 将会进行利息计算, 到期后本息 = 原始本金 + 原始本金 * 利率 = 原始本金 * (1 + 利率)。 如果到期后继续下一个借贷周期, 那么上一个周期的本息将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本金, 这就产生了复利, 复利即上一个周期的利息滚入下一个周期, 作为本金计息。 所以复利的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应该知道的关于利息的那些事

其中y为本金, x为周期利率, n为几个周期。

举例: 存1元5年定期, 5年的年利率现在是2.75%, 则5年到期后, 本息 = 1 * ( 1 + 2.75/100) ^ 5 = 1.14。

年、月、日利率, 以及之间的换算

1、 分、厘、毫

1元=100分=1000厘=10000毫

通常月息对应分。 1分月息, 不算复利的话, 年利率是12%。 不算复利的话, 根据分、厘的对应关系,1分的月息=3.33厘的日息。

2、平均法换算, 如果知道年利率, 那么月利率、 日利率换算关系如下: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换算

假设年息10%, 则按照平均法算下来, 月息为千分之8.33(8.33厘), 日息为万分之2.78(2.78毫)。 大家看到的余额宝等各类宝宝们, 他们每天有一个公布出来的数据, 就是万分收益是多少, 这里可以看到, 万分收益2.78, 不复利的话, 年化是10%。

3、复利法换算,也就是日利息按照复利计算下来的利息, 刚好等于年利息, 那么对应于这个年利率的就是日利率,同理适用于月利率。假设年利率为Xy, 月利率为Xm, 日利率为Xd, 换算关系如下:

复利法换算日利率复利法换算日利率

复利法换算月利率复利法换算月利率

假设年息为10%, 则按照复利法计算下来, 月息为千分之7.97, 日息为万分之2.65。 和上面的平均法对比一下, 这里是要小于平均法的利率的, 这是因为复利的作用。

说明:360是一年的天数, 30是一个月的天数, 貌似是会计里面定的。 当然, 这个可以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比如约定一年按照365天计算。

不到期的债务提前还款, 利息如何计算

如果一笔约定1年的债务, 提前还款了, 则如何计息呢?

假设: 本金为y, 年利率为x, 实际使用天数为n (n < 365)

一般有如下的方法:

1、按照年息平均到天计算:

年息平均到天计算年息平均到天计算

2、按照日利率复利计算:

按照日利率复利计算按照日利率复利计算

说明: 现实中, 借贷双方需提前约定这种情况如何处置, 比如是否允许提前还款。 允许提前还时,按照哪种方式支付利息。 还有按照365天还是360天, 是否还需要提前还款补偿。

大家请注意, 第1、2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是不一样的, 那么如果是我借钱, 提前还款的话, 采取哪种方式计息对自己有利呢? 这里公布下答案: 方案一的计息总是小于方案二, 所以对债务人有利。 假如年利率10%,复利和平均法请参考下图, 其中红色的为平均利率计算法, 黑色的为复利利率计算法:

复利和平均法比较复利和平均法比较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款

银行贷款是按照月进行计息的, 叫做月供, 每个月还一定的本金+上月剩余本金产生的月利息。 有过贷款的, 基本会知道银行会提供一些还款方法供选择, 其中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是两种基本的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 即平均到每个还款月的本金+利息为固定值。

等额本金: 每个月的还款本金=借款额/总还款月数, 为固定值, 利息有变动。

下面是招行的个人贷款计算器计算了一下, 贷款10000元, 12期还款,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款的明细:

等额本息等额本息

等额本金等额本金

两者比较下来, 等额本金每期的还款额较高, 总利息较低。 每期还款后,等额本金的本金余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