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陕西农民画,打造笔尖上的非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户县现在叫什么怎么读 【他山之石】陕西农民画,打造笔尖上的非遗!

【他山之石】陕西农民画,打造笔尖上的非遗!

2023-09-19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9年3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诠释,“农民画是个广义概念,也包括牧民画、渔民画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设有《农民画卷》,是美术典籍中对农民画的正式确认。”这一确认体现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画的本质,尊重农民画的艺术规律,尊重农民画的发展道路。

农民画的艺术特点

画天画地画自己,画过去画现在画未来。

农民画作品题材大致两个类型:

一是,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春耕秋收,割小麦、栽苹果、种葡萄、晒辣子、喂猪喂牛、放羊捞鱼、地方民俗节庆等。这些场景都是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部分农民画也叫写实的农民画。

二是,汲取民间剪纸、刺绣、泥塑等原生态艺术,并由此衍生出的抽象、夸张的民间吉祥元素农民画,比如陕北的抓髻娃娃、马上封侯、九籽石榴等,这些农民画反映了农民画家的内心渴望幸福、安康的美好情怀。

农民画创作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满幅构图、造型夸张,色彩丰富艳丽,农民画家都是天然的色彩大师,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所以,农民画家是新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是“看得见的乡愁,留得住的记忆”,深受广大海内外朋友的喜欢和追捧,陕西农民画60年来,已经先后到全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交流,是陕西对外交流的靓丽文化名片。

说到农民画与节日的关系,不夸张的讲,大大小小的每一个节日。都能在农民画作品里找到,因为每一个节日都是画家们最喜欢,最拿手的题材。从正月、画到腊月,每一个月的节日我们都能从很多画家作品中找到。正月初一放鞭炮吃饺子、元宵节打灯笼、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省亲、四月清明、五月端午、六月看忙罢、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八月元宵节、九月重阳节、十月寒食节、一直到腊月的腊八八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等,还有很多一般人不知道的当地的节日,小编可以自豪地讲,农民画一定是中国节日的绘画艺术大全,这一点丝毫不夸张。

转眼马上就到了新春佳节了,我们的农民画家从逛集市采购年货,到准备各种美食、到除夕年夜饭、初一早上放鞭炮、一直画到正月十五,完整再现了广大农村春节的全部场景。

陕西农民画有哪些画家和代表作?

陕西农民画60年的发展史,涌现了许多知名的农民画家和优秀的农民画作品。小编给大家按农民画发展的时间节点来梳理一下,每个时代的画家和代表作。

第一阶段: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户县农民画一支独秀的时代,那时候的以李凤兰、刘志德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农民画家,享誉中国美术界,这些老艺术家基本上都在80岁左右。

李凤兰老师的《春锄》、刘志德老师的《老书记》、董正谊的《公社鱼塘》等,为最典型的优秀代表作。

第二阶段:在80年代初到2010年,这三十年期间,户县的刘知贵(顺风、爷孙仨)、雒志俭(洗布、两邻居)、仝延魁(俏老婆),安塞的王西安(走西口)、侯雪昭(赶驴)、余泽玲(碾场)、孙殿珍(谷场)、洛川杨梅英、马秀英(碾场)、宜君的杨秀勤(西部放歌系列)、王秀清(莲生贵子)、王改银(百善孝为先)、孟润凤(马上封侯)都是各画乡优秀画家。

第三阶段:近十年来,各画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农民画家,他们代表着农民画的未来。

户县的王文吉(吉日、吼秦腔)、傅蕊霞(耕读传家)、马雪峰(瓷器店)、李春利( 金秋 )、刘素英(龙腾)、张占刚(黄土情)、陈秋娥(田头)、宜君的郭华(打核桃、地膜玉米)、杨莹(在希望的田野上)、杨君凤(家和万事兴)、安塞的韩树叶(端午节)、韩树爱(惩腐)、杜焕(农村文化广场)、李园园(两个老汉)、李小艳(大丰收)、陈海莉(原始森林)、陈莲莲(全家福)、王雁娇(致富路上)、兴平的杜军护(纺织图系列、剃头等)、石瑛(赶集、眼中的绿)、穆海荣(绣军鞋)、洛川的周彬(解元赶考)、费永前( 洛川蹩鼓 )。

陕西的农民画乡,主要有户县、安塞、宜君、洛川和兴平等

户县是发源地,人数多,影响大,作品以写实为主,是非常好的政策法规、乡规民约、社会新风尚的宣传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户县农民画先后有300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宣传画图库,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

安塞、宜君、洛川农民画是直接从陕北剪纸中演变而来,剪纸作品是农民画的创作母体,所以这三个画乡的农民画家,都是剪纸的高手,她们的农民画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多维、夸张、变形等民间艺术特点,不仅征服了许多学院派的美术评论家,更是受到海外朋友的追捧。

兴平农民画是以农民书法、绘画为主,相对比较杂一些,但是不乏新生代的新锐农民画家,比如陕西省农民画协会的副主席杜军护,他的作品就独具一格,线条粗犷,充满奇趣,令人耳目一新,多幅作品被海外藏家收藏。

五大画乡的不同风格,也使得咱们陕西一直是中国农民画的最重要的省份,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引领着中国农民画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体验中传承 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是2015年的世界非遗宣传主题,这几年围绕非遗文化的日用文创产品开发如火如荼,就是很好的证明,只有在生活中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那一定会很好的传承下去。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在体验中传承。

“画天画地画自己”是农民画显著特征,农民画家们以自己的画笔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记录着改革开放历程,展示中国乡村的变迁和发展成就,而且成为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靓丽文化名片。

来源: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辑:中国青州农民画(微信号:zgqznmhw)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