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戴尔商用客户端全线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戴尔h61刷bios 专访:戴尔商用客户端全线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

专访:戴尔商用客户端全线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

#专访:戴尔商用客户端全线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前,戴尔科技集团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致敬坚持,智进未来”的2023戴尔商用客户端新品发布会,并推出Latitude系列商用笔记本、Precision专业工作站和OptiPlex商用台式机等新一代产品,此外还宣布了一系列面向不同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研发的IT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对于效率和灵活性的更高需求,打造未来智能高效工作空间,助力企业实现生产力变革。

  发布会上,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表示:“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革新对人类生活与商业的渗透,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不断颠覆的数字新时代。为企业提供面向未来办公场景的、全面高效灵活的创新IT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组合,打造满足专业人士个性化需求的办公生态,帮助企业、机构和个人应对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构建数字化未来,正是戴尔商用客户端一贯秉持的战略和优势所在。”

  在过去几年里,混合办公模式得到迅速普及并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需要更好的IT设备和相关技术用以支撑混合办公和“随处办公”,同时还能够帮助提升企业和员工办公效率,进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灵活多样的办公需求,也是在数字化大潮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戴尔科技又是如何从产品设计、到软件开发、再到可持续性材料进行创新应用,并发挥其灵活、多元化的优势呢?

  发布会后,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沈悦,以及产品市场总监温晓晖、商用台式机资深产品经理陈志奕、商用工作站资深产品经理汪志军等,接受了媒体群访,并结合OptiPlex系列商用台式机,Latitude系列商用笔记本和Precision专业工作站等新品做了进一步解读。

  OptiPlex 30周年全新升级,基于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

  作为戴尔旗下的商用台式机,OptiPlex品牌来到了三十周年,其高可靠性、易于管理,与时俱进、灵活应用,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和智能性的优势特点,为诸多企业提供了更强性能和多样化场景的应用,帮助提升企业和员工办公效率同时,还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带来始终如一的卓越使用体验。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 沈悦

  全新OptiPlex系列应势而生,将不再按系列或型号进行划分,客户可根据工作空间和性能需求快速确定所需要的产品。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可管理性和智能性,全新 OptiPlex 台式机采用一个跨塔式机、小型机和微型机的 BIOS(一体机采用统一的 BIOS),帮助IT人员节省宝贵时间。此外,搭载第13代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和基于AI的Dell Optimizer 戴尔智能调优软件,能够为OptiPlex商用台式机产品带来更强性能和智能优化。

  通过产品外形就能很快、很简单的做出决策,是从用户视角更容易清晰理解的概念,比如是以性能优先还是体验优先,或者是网页浏览,需要怎样的配置,就基本决定了该选择哪个机箱。比如,使用塔式机Tower的客户通常对性能和扩展性有极高要求,而塔式机 Plus可以配置到i9-K,125W的CPU、RTX的3系显卡和支持VR的一些应用,这些都是针对扩展性和性能要求高的用户群体设计的。而小型机的用户更加广泛,兼顾了扩展性和性能,一体化的支架来可以减少空间占用,金融用户非常可能会选择使用这个机箱。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陈志奕表示,“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因为厂家需求给用户带来额外的选择困难,所以这也是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产品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商用台式机资深产品经理 陈志奕

  对IT管理人员来说,其管理的设备台数更多,如何降低IT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OptiPlex统一的产品命名方式,统一的芯片组,统一的BIOS,对于设备部署、维护和升级都会进一步得到优化,进而提高生产率,同时对员工来说也能够提供更高效的工作。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补充说,OptiPlex能够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PC解决方案。比如OptiPlex一体机集成了Dell Optimizer智能调优软件,当监测到旁观者时,会启用纹理化来保护隐私,这些都是安全性的表现。此外,还在网络和智能性方面优化了会议系统,给用户带来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将PC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带至整个生态,“随处办公” 高效协作

  此次推出的全新戴尔商用客户端产品,除了有着三十年品牌的OptiPlex商用台式机,包括Latitude商用笔记本、Precision专业工作站等移动终端也迎来全线升级。性能上均搭载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其中,Precision塔式工作站7000系列 和5000系列搭载英特尔® 至强® W 处理器,Precision机架式工作站7000系列搭载第4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配合最 新的Dell Optimizer戴尔智能调优软件,将PC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带至整个生态。

  在“随处办公”模式成为常态的今天,无论是在机场修改PPT,还是远程参加客户会议,或是在火车上回复电子邮件,都需要保持顺畅的协作与连接,而全新戴尔Latitude 9440旗舰智尊商用笔记本毫无疑问能够成为高管、销售和顾问的理想之选。

  全新Latitude 9440的设计灵感借鉴XPS系列的标志性设计,打造出干净、流畅、简洁的风格;并兼顾了商业用户的审美偏好,用低碳CNC铝合金和寒武灰呈现出光滑而富有高级感的外观。除了富有美感的二合一设计之外,性能仍是Latitude的重中之重。此外,考虑到视频会议对PC带来的负担,全新Latitude 9440特别更新了散热设计,采用双风扇后出风系统实现安静的散热效果。

  在全天候打字体验方面,Latitude 9440全新的设计方案,基于可持续PC设计理念Concept Luna,通过全新微型LED(mini-LED)节能背光技术将键盘的耗电量减少了75% ,并将电池续航时间延长了3个小时 。全新零网格键盘采用更宽的无缝隙按键、增加了按键之间的角度,且每个按键都具有与指尖贴合、便于触觉区分的弧度。此外,全新Latitude 9440配备宽大的 16:10 微边框(InfinityEdge)QHD+ 屏幕,将带来更清晰、更具临场感的画面。

  高效智能协作体验上,全新Latitude 9440配备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协作触控板 ,在进行Zoom视频会议/通话时,您可以通过触控板轻松控制麦克风开/关、摄像头开/关、共享屏幕和聊天功能。此外,还有适配Microsoft Teams的相关功能也将陆续推出。

  另一款针对平面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等用户推出的新Precision 5680移动工作站,不仅拥有极为小巧的16英寸机身,能够为创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更强大的性能和沉浸式体验。其最 高搭载英特尔®酷睿™i9(45W)、64GB DDR5内存与NVIDIA RTX 5000 Ada Generation笔记本电脑GPU,并且配备清晰的16:10三面微边框InfinityEdge显示屏、反应灵敏的触觉反馈触控板、四个A级音频扬声器、最 高配置超高清+ PremierColor显示屏以及带有近场感应器和环境光线感应器的全高清红外摄像头。

  在更新的整个戴尔Precision产品组合中,包括从入门级3000系列移动工作站到最强大的Precision 7000系列移动、塔式和机架工作站。所有产品均获得ISV认证。因此,无论是使用2D或3D工作流程的用户,还是希望挑战技术极限的专业高级用户,Precision工作站都能提供强大的性能、卓越的速度和可靠性,助力将创作灵感变为现实。

  除了PC硬件的性能以及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作为国际知名PC提供商,戴尔在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方面也同样领先。以Latitude 5000系列为例,在PC设计方面,采用了种类最多、最具创新性的可持续材料,包括可回收塑料、再生碳纤维、可再生材料和海洋塑料等 。新一代Latitude 5000系列加大了可回收和可再生塑料的使用,是戴尔科技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 Latitude系列产品 。

  OptiPlex 台式机在 2007 年成为首款使用回收塑料制成的戴尔产品,在 2014 年成为首款使用闭环供应链材料打造的戴尔产品。目前,OptiPlex 使用高达 59.6% 的回收材料,符合能源之星® 8.0 规范,该系列中有 120 多种产品拥有 EPEAT 认证。包括全新Latitude 9440旗舰智尊商用笔记本和Precision 5680移动工作站也都采用可回收铝材或可回收塑料等制造而成,以及Latitude和Precision全线产品组合依然采用100%回收或可再生包装等,通过技术创新让整个生态都处在可持续发展上。

  正如产品市场总监温晓晖在采访快结束时所说,戴尔商用客户端产品的设计坚持三个原则,一个是“坚持”,根据客户的反馈,坚持我们每个产品的核心理念。二是“创新”,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去做创新,做研发,做设计以此来优化产品,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三是“环保”,戴尔科技在环保方面遥遥领先,是整个业界的领跑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