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极则:九成宫醴泉铭(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戴字的结构 楷书极则:九成宫醴泉铭(上)

楷书极则:九成宫醴泉铭(上)

2023-02-25 0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唐代书法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位书法大家。后人称他“翰墨之冠”、“唐楷第一人”,他的楷书承二王一脉,又吸收魏碑精华,平正中见险绝,后人称之为“欧体”。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欧体”的代表作,也是有着“天下第一楷书”美誉的《九成宫醴泉铭》。明代陈循就在《芳州集》中称:“欧阳唐人楷法第一,此(《虞恭公碑》)与《化度寺》、《九成宫醴泉铭》又欧阳书法第一。” 清代欧阳辅的《集古求真》中亦称:“此碑(《醴泉铭》)最为世重,历代评者,俱称为楷法第一。”

欧阳询

唐代是一个碑刻繁荣的时代。欧阳询的书法在唐代备受推崇,也因此留下了不少应制所书碑刻。《九成宫醴泉铭》就是这样一件自上而下的官方碑作。唐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修整九成宫,立碑纪念此事,由魏征作词、欧阳询书丹,(刻碑者已不可考)遂有闻名天下的《九成宫醴泉铭》。此作全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对当时的政治策略以及工程建筑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关系传为千古佳话,魏征敢言直谏,唐太宗善于纳谏,这两个人“联袂打造”了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贞观之治,成就了繁盛一时的大唐。那么一贯爱惜民力的太宗,又怎么会大张旗鼓修整九成宫呢?

唐太宗李世民

故事要追溯回公元631年。太宗自“玄武之变”后,立誓要洗白自己,成为一代明君。这不因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积劳成疾。虽有宫中太医尽心治疗并嘱咐他多休息,但朝中诸事繁多,他又怎会好好休息,看来这紧张的医患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呀!就这样,太宗一面治疗一面处理朝中诸事。很快,夏天到了,长安城酷热难当,实在不利于身体恢复。太宗又爱惜民力,不愿修建避暑行宫。后来有个大臣提出,隋文帝当年曾在麟游建过一座仁寿宫,依山筑阁、聚水为湖。环境十分清幽。这座仁寿宫出自当时鼎鼎有名的建筑工程师宇文凯之手。宇文凯可了不得,当时规模巨大的国都长安城和洛阳城都是出自他的设计。他当时所建的这座仁寿宫虽然荒废了,但是稍加修整,就可以作为行宫,这样又能养病,也不会太劳民伤财。

太宗一听这主意不错,也不会违背我做仁君的初衷,于是下令修缮扩建这座仁寿宫。去掉以前奢华的部分,修补因年久损毁的部分。仁寿宫修缮完毕后,改名“九成宫”。洗去了当年的奢靡雍容之气,多了几分高端大气上档次。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仍与群臣讨论天下大事,其勤勉可见一斑。

九成宫虽然修好了,但有个遗憾,那就是没水呀。长安城原本就干旱,早先的仁寿宫是有一套很复杂的给水系统的,但需从远处的山涧里引水进城。这次修复以后,因唐太宗要节省成本,便没有办法恢复这个大工程。现在这么多人在九成宫里办公,还有众多宫女太监等随侍的人,单靠工人从山下拉水,真是太辛苦了。太宗真是越想越烦,越烦越恼,却又无计可施。

有天傍晚,太宗和长孙皇后在九成宫散步,到了西城楼阁后面,意外发现地面上有些湿润,就用手杖往下捣,捣着捣着越来越湿,发现竟然是一个泉眼。这下,太宗乐坏了,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于是赶紧叫来工匠,修砌了石渠,又将泉水引进九成宫各处,并立碑郑重地纪念这件大事。

《鹖冠子》中即有记载,“圣人的恩德上达于天,下达于地,肿大于万物生灵,就会有醴泉出现。”《礼纬》中也说,“帝王对犯人处罚得当,对功臣赏赐得宜,符合礼的规范,宫廷内就会有醴泉出现。”这些史籍记载,都佐证醴泉的出现乃是国家之大幸。太宗的内心的“大确幸”,也就可想而知了。

清袁耀《九成宫》

唐太宗下令立此碑时,欧阳询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书法水平已臻化境。此作虽为奉敇的官方之作,但是却没有丝毫影响它的艺术成就,反而更显独具匠心。元代虞集曾评价:“楷书之盛,肇自李唐。若欧、虞、褚、薛,尤其著者也。余谓欧公当为三家之冠,盖其同得右军运笔之妙谛。观此帖(《醴泉铭》)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实世之珍。”清代王澍在《竹云题跋》中称:“每见为率更者,方整枯燥,了乏生韵。不知率更书风骨内柔,神明外朗,清和秀润,风韵绝人,自右军来,未有骨秀神清如率更者。《醴泉铭》乃其奉诏所作,尤是绝用意书,比于《邕师塔铭》,肃括处同,而此更朗畅矣!”

《九成宫醴泉铭》既有晋人风韵,又开唐人新风。此铭笔笔具法则,字字应规矩。点画精到多变,笔力劲挺爽健,结构严谨工稳,间架开张疏朗,造型凝聚缜密,笔势灵活生动,气韵高华安祥。善于在变化中取得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方劲中微带圆润。是一帧法度合理谨严,笔力遒劲深厚,造型美观活泼,气韵生动传神的佳作。明代赵崡在《石墨镌华》中称“《醴泉铭》为正书第一。”是千余年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法兼南北,融南朝之清雅秀丽以及北碑的遒劲雄强于一体。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懈怠。清代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称:“(《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虞世南字伯施)以外,谁可抗衡!”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背后的小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在下一篇文章中会继续分享知识点,敬请期待!

欧体楷书以二王为本,参以魏隶而成,雨秀美之中含刚健,于平正之中见险绝,韵味含蓄,意态传神,形成了初唐时期独具风格的楷书。

欧字用笔,方圆兼备,方笔多于圆笔,即使方笔,也不是棱角外漏,而是含蓄有势。点、横、撇、捺各具情趣。笔力刚劲,稳健准确,无一笔潦草痕迹。临帖时,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每一笔画在结构中的使用和安排。

一、点画

点画:欧字的点变化最多,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写法,点是短笔画,但在很短的距离里笔锋要做许多动作。

A、轻锋逆势起笔。

B、轻提反折笔向右行。

C、转锋向右下顿笔。

D、提笔回锋蓄势,向左下出锋。

1.斜点

轻锋逆入起笔,折笔向右下铺毫运笔,轻提笔锋向左上回锋收笔,也可向左下出锋收笔。

言:两短横应有变化,“口”两侧内收。 之:结体紧凑,捺画舒展。

斜点参考字样:

2.竖点

轻锋逆入起笔,折笔向右下稍行即转锋引笔向下行,随即回锋向上收笔。

宫:“宀”稍宽,两“口”上小下大,不悬殊。官:“宀”宜宽,“吕”部略窄,结体紧凑。

竖点参考字样:

3.撇点

点笔呈撇形,轻锋逆入,折笔向右下稍按,折锋向左下提锋撇出,撇锋短劲。

武:左紧右松,斜钩伸展,末点取势左下。满:结体稍宽,诸点各异,中竖垂直。

撇点参考字样:

4.挑点

轻锋落笔,顺势向右下作一斜直落点,回锋向左上蓄势,收笔时边行边提,挑锋不宜长。

心:诸点形态各异结体匀称。 照:“昭”部欹侧趋势,下部四点钩挑映带。

挑点参考字样:

5.上下点

上点收笔出锋呼应下点,两点中间无论有无笔画相连,其笔势都宜承上启下,彼此呼应。

于:左右结构迎就避让,上下两点垂直正对。冰:两点水靠上,“水”部略宽,捺画舒展。

上下点参考字样:

6.相向点

左点收笔出锋启带右点,两点中间无论有无笔画间隔,都宜相向且彼此呼应。

美:横取斜势,撇捺伸展,下两点勿近。其:上紧下舒,横笔宜长,下两点呼应。

相向点参考字样:

二、横画

长横:欧字的横多取平势。写横不要快。永字八法中用“勒”字来代表横画。“勒”是勒住马,让它慢慢走的意思。

A、尖锋逆落,藏锋起笔。

B、轻提反折向右下按。

C、提笔转中锋向右铺毫行笔,长横中间略细,至末端转锋山昂。

D、向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1.长横

藏锋起笔,折向右下顿笔,提转中锋向右行笔,至末端转锋上昂稍驻向下作顿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千:撇短,横取斜势,中竖用悬针。 三:三横各有其法,间距勿太远。

长横参考字样:

2.短横

折锋或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提笔转中锋向右稍行即转锋上昂,折笔向下作顿笔,向左回锋收笔。

仁:左竖垂露,右两横宜高。 至:诸横各有其法,间距勿太远。

短横参考字样:

3.左尖横

左细,右粗。尖锋轻落纸,顺势向右行,横末略向右下按转笔,向左回锋收笔。

丘:首撇短,底横要长,第四笔应为点。潜:“氵”部较窄,“替”部稍宽。

左尖横参考字样:

三、竖画

垂露竖:欧字的竖变化较多,主要有垂露、悬针之分。垂露竖多用在左边的偏旁上,意在映带右边部分。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向右下按顿。

C、提笔转中锋向下行笔。

D、至竖画末端稍驻,再向下顿笔。

E、向右上(或左上)回锋收笔。

悬针竖:悬针竖往往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笔,笔锋垂直送出,劲健秀美。出锋前略加按笔,饱满有力。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向右下按顿。

C、 提笔转中锋向下行笔。

D、将至末端,向下出锋收笔。

1.垂露竖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提转中锋向下行笔,至竖画末端稍驻再向下作顿笔,向左上(或右上)回锋收笔。

中:“口”部宽扁不封口,中竖用垂露。 随:左竖垂露,“辶”部末笔捺画舒展。

垂露竖参考字样:

2. 悬针竖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转笔中锋向下铺毫行笔,行至近竖画末端,边提笔边出锋收笔。

千、年:撇短,横取斜势,中竖用悬针。

悬针竖参考字样:

3.短竖

写法似垂露竖,较短。短竖一般位于字的中间,下面有横画。笔画写得粗而强。古人称之为“铁柱”。

上:竖短横长,字身忌高,小横可为提。俯:“亻”部略窄,“府”部宜宽,结体紧凑。

短竖参考字样:

4.弧竖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提转中锋向下行笔,略带弧度,至竖画末端稍驻在向下作顿笔,向左上(或右上)回锋收笔。

代:左收右放,短竖略弯,斜钩伸展。

青:中横宜长,“月”勿宽,竖撇应为竖。

不:撇画稍长,短竖取弯势,捺点略大。

弧竖参考字样:

5.下尖竖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转笔中锋向下铺毫行笔,行至近竖画末端,边提笔边出锋收笔。呈上粗下尖态。

南:首横短,上竖起笔高,末笔为下尖竖。帝:上宽下窄,末笔中竖与上竖点直对。

下尖竖参考字样:

四、撇画

撇画:撇在“永字八法”中叫做“掠”,是轻而快的意思。欧字的撇,方圆兼使,笔笔都笔力送到撇尾。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向右下按顿。

C、提笔转中锋向左下行笔时微弯。

D、边行边提快笔撇出,笔锋送到撇尾。

回锋撇:起笔后,向右略弯下行,其弯势要有很强的弹性,故行笔须控制好笔力,至收笔处稍作按顿,回锋向左上出锋收笔。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向右下稍顿。

C、转锋向左下行笔,腰部收敛。

D、回锋蓄势,向左上出锋。

1.短撇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按,提转中锋向左下行笔,略取弯势,边行边提快笔撇出,笔锋送到撇尾。

仁:左竖垂露,右两横短,位置宜高。 停:结体左短右长。

短撇参考字样:

2.长撇

藏锋起笔或尖锋落笔,顺势向右下稍顿,转锋向左下行笔,略取弯势,边行边提快笔撇出,撇画长,笔锋送到撇尾。

者:中横、斜撇宜长,“日”部不宜宽。 在:横短撇长,余笔收敛,上横稍长。

长撇参考字样:

3.平撇

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稍驻,转锋向左略偏下边行边提撇出,撇锋短劲,撇势较平。

千:撇短,横取斜势,中竖用悬针。 丘:首撇短,底横要长,第四笔应为点。

平撇参考字样:

4.竖撇

顺锋起笔,折笔向右下顿稍驻,转锋向下行笔时微向左弯,边行边提。快笔撇出,撇画长,笔锋送到撇尾。

月:撇为竖撇,弯钩略上收,短横不满。 胼:竖撇弯势大,中间两横不写满。

竖撇参考字样:

5.弯头撇

藏锋起笔或尖锋落笔,顺势弯头,转锋向左下行笔,略取弯势,边行边提快笔撇出,笔锋送到撇尾。

以:字身忌高,撇笔弯头,离而不散。内:字身略窄,取斜势,撇画起笔稍高。

弯头撇参考字样:

6.回锋撇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下顿笔,转锋向下作弯势行笔,至撇尾直接回锋向左上收笔或稍驻蓄势,再向左上勾出。

风:中宫收紧,左为竖撇,钩画纵展。 城:“土”部稍扁,“成”部竖撇回锋。

回锋撇参考字样:

五、捺画

斜捺:欧字的捺笔,弧度很小,到捺脚处,重顿后左角成方形。捺笔一般分成斜捺、平捺、反捺。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翻锋向右下边行边按,或直或微弯。

C、将至尽处稍顿蓄势。

D、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大。

1.斜捺

逆锋或顺锋轻落起笔,翻锋向右下边行边按,或直或微弯,将至尽处稍顿蓄势,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大。

史:上收下放,竖撇伸长,斜捺起笔稍高。 人:结体稍扁,撇伸捺展。

斜捺参考字样:

2.平捺

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稍顿,转锋提笔向右下徐徐行笔,取势平坦,至捺脚稍驻蓄势,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大。

越:平捺纵展,结体紧凑。 从:“彳”部稍扁,平捺舒展。

平捺参考字样:

3.反捺

顺锋或逆锋起笔,顺势向右下行笔,边行边作按顿,转锋向左上回锋收笔,捺脚呈圆形。

求:横画短,竖钩劲挺,末笔用反捺。 深:注意右上部写法特点,末笔为反捺。

反捺参考字样:

六、提画

提画:也称“挑”,在“永字八法”中叫做“策”,策马当然要快,而且一往无前。“策”不收锋,用力送出才有势。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向右下按,转中锋蓄势。

C、提笔向右上角挑出。

D、笔力送至锋尖。

1. 提画

藏锋或折锋起笔,转中锋蓄势,起笔处或方或圆,提笔向右上角挑出。

功:以斜取势,挑、撇穿插,字身略矮。 乏:上部笔画收紧,平捺左伸右展。

提画参考字样:

2.竖提

尖锋轻落笔,顺势向右下按,提转中锋向下直行笔,行至竖画末端向左再向下折笔作围,向上回锋蓄势,向右上边行边提,提锋稍长。

食:“人”部宜宽,“良”部略窄,结体紧凑。长:以斜取势,竖提上缩,捺画舒展。

竖提参考字样:

七、钩画

竖钩:钩在“永字八法”中称“趯”。欧字的钩,韵味含蓄,不取笔锋,紧贴竖末端稳稳出钩。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转锋向右按。

C、提笔转中锋向下行笔。

D、至竖画末端回锋蓄势,向左勾出。

竖弯钩:钩的时候,笔锋斜着向右上方提出,这是借用隶书的笔法,欧阳询把这种笔势称为“如长空之新月”。

A、尖锋轻落,藏锋起笔。

B、折笔转中锋向下行笔,至弯折处圆折右行。

C、边行边按,铺毫至钩处,驻笔蓄势。

D、边行边提笔,向右上提出笔锋。

1. 横钩

轻锋向右下落笔,折笔提转中锋向右行笔,至钩处提笔微昂向右下顿,折笔回锋蓄势,向左下勾出。

冠:“冖”略宽,竖弯钩右展,余笔收敛。宫:“宀”稍宽,两“口”上小下大,不悬殊。

横钩参考字样:

2.竖钩

逆锋向左上起笔,折笔转锋向右按,提笔转中锋向下直行,至竖画末端稍驻顿,向上回锋蓄势,向左勾出。

未:竖钩正直劲挺,撇捺舒展而有力。 利:两竖钩略有不同,但均应干净利落。

竖钩参考字样:

3.弯钩

藏锋或顺锋起笔,顺势中锋向下作弯势行笔,边行边按,至竖画末端稍驻,向上回锋蓄势,向左勾出,钩势稍平。

子:长横取斜势,弯钩尖锋轻落笔。 乎:撇画短,横笔长,弯钩首尾正对。

弯钩参考字样:

4. 斜钩

尖锋轻落笔,顺势向右下顿,转锋向右下作撇微弯行笔,至钩处轻顿,回锋稍驻蓄势,用力向上勾出,钩锋稍长。

成:左撇宜短,斜钩尽展,余笔收敛。 代:竖笔垂露,横取斜势,斜钩纵展。

斜钩参考字样:

5.卧钩

尖锋轻落起笔,顺势向右下边行边按作横弯势行笔,至钩处轻顿,向左回锋,稍驻蓄势,用力向左上勾出。

心:三点形态、笔法各异,注意笔顺。 忘:“亡”部稍扁,“心”部略右移。

卧钩参考字样:

6.竖弯钩

逆锋起笔,折笔转锋向下中锋行笔,至弯处向右圆折,边行边按向右行笔,至钩处驻笔蓄势,向上略偏右勾出,钩锋稍大。

也:上面收紧,下面疏朗,竖弯钩右展。 光:横取斜势,撇画收敛,竖弯钩右展。

竖弯钩参考字样:

八、折画

横折:虽然没在永字八法之中,但它是学书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笔画,王羲之说“屈折如钢钩”,所以写折的时候必须强而有力。

A、尖锋轻落,顺势向右下按转笔。

B、转中锋向右上行笔。

C、至折处转锋向下直行。

D、驻笔回锋收笔。

1.横折

尖锋起笔或折锋轻落,顺势向右上行笔,至折处向右下顿,转锋向下直行,折笔要写得粗重,驻笔回锋收笔或略向左露锋。

日:左竖细,右竖粗,内横不写满。 百:字身勿宽,上横要长,内横不写满。

横折参考字样:

2.竖折

藏锋起笔,折笔向右按,转锋向下中锋行笔,折处转锋向右行笔或提笔向左微折,再转锋向右行笔,至末端回锋收笔。

山:三竖间距相等,长短各有其法。 忘:“亡”部稍扁,“心”部略右移。

竖折参考字样:

3.斜折点

逆锋或顺锋起笔,折笔向右下稍按,转锋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至折处转笔向右下行,边行边按,至尽处稍顿回锋收笔。

始:“女”部取斜势,“台”部稍扁,结体紧凑。凄:“冫”改写为“氵”,“女”部取斜势。

斜折点参考字样:

《结构三十六法》传为欧阳询所作,备述楷书间架结构各法,现分别选配欧体例字,以方便学书时参考临习。

一、排叠;二、避就;三、顶戴;四、穿插;五、向背;六、偏侧;七、挑 ?;八、相让;九、补空;十、覆盖;十一、贴零;十二、粘合;十三、捷速;十四、满而不需;十五、意连;十六、覆帽;十七、垂曵;十八借换;十九、增减;二十、应副;二十一、撑住;二十二、朝揖;二十三、救应;二十四、附离;二十五、回抱;二十六、包裹;二十七、却好;二十八、小成大;二十九、小大成形;三十、小大大小;三十一、左小右大;三十二、左高右低左短右长;三十三、褊;三十四、各自成形;三十五、相管领;三十六、应接。

一、排叠

笔画的排列叠置,要疏密均匀,长短合度,参差变化,错落有致。但尽管如此,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字形作出变化。

二、避就

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使字中笔画彼此映衬、连带得当。

三、顶戴

字的笔画以下承上的多,也有字的主体笔画在上部。上部都须规整平稳,山重下轻不行,下重上轻也不行。

四、穿插

笔画交错的字,写时要穿宽插虚,以使疏密停匀,长短合度,大小适宜,平衡对应。

五、相背

相向与相背,各有不同的体势:左右相迎的要互相避让,各不碍扰,力求生动;左右相背的要彼此关照,气脉贯通。

六、偏侧

笔画平正的字,要稍微倾侧,就是所说的“正者偏之”;笔画偏侧,要斜中取正,把握中心,要“偏者正之”。

七、挑?

字要写得饱满方正,字形虚空之处要加以充实,左边繁实的右边充实,上部繁实的下部充实,使得整体丰满相称。

八、相让

字笔画或多或少,左重右轻时要左高右低,右边让左边;左轻右重时要右高左底,左边让右边,要彼此相让使其平横。

九、补空

字要写得方正丰满,有些字结构上的空处,可用点画给以填补,使字形平衡匀称。

十、覆盖

上面字头部分如屋顶,要把幅度写得宽些,能包容、覆盖下面的全部笔画才行。

十一、贴零

这类字中的点画零碎,要写得贴紧,排列有序,以免显得散乱无章。

十二、粘合

字体组成部分互相分离的,要使其联结粘合,让分散支离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顾揖照应起来。

十三、捷速

这类字两边的笔画书写时用笔要迅疾有力,圆健遒劲。

十四、满而不虚

这类字周围有边框包围,中间要饱满,不可虚缺,而且要紧凑,不可散漫。

十五、意连

有些字的点画虽然隔得较远,但笔势和笔意仍要连绵贯通,互相呼应。

十六、覆冒

上部大、下部小的字,上部字形要写得宽大疏朗,左右伸展,使其能覆盖下部笔画。

十七、垂曵

有些字的末笔竖画,笔势应是向下垂拉引伸;另一些字的末笔捺画,笔势应是向右曵拖引伸。

十八、借换

古人常用点画互借、偏旁部首位置互换,或改变笔画组合等借换方法,把有些难以结体的字要写得新颖生动。

十九、增减

古人常以增添或减省笔画的方法,来取得字形的体势茂美。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但实际应用书写,仍须遵照现行的文字规范。

二十、应副

对笔画稀疏或繁密的字,要注意照应联系和匀齐穿插。“应副”在这里就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意思。

二十一、撑住

用字下部竖画支撑起上部笔画。竖画要写得劲健有力,才能有雄强直立的气势。

二十二、 朝揖

由偏旁组合而成的合体字,都要互相顾盼呼应,彼此朝揖迎让。

二十三、救应

写每一笔都要考虑下一笔如何承接顺应,要意在笔先,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把整个字写好。

二十四、附离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互相依附,不可离散。要以小附大,以少附多。附离就是依附、贴近、不要疏离的意思。

二十五、回抱

这类字钩画向左或向右回抱,回锋向内,转笔勾包。要宽紧适宜,太宽则显散漫,太紧则显得逼狭。

二十六、包裹

四面周围有包裹笔画的字,外框不要写得太大,里面笔画都要写得端庄方正、通畅流利。

二十七、却好

字要写得揖让匀称,结构妥帖,停匀得当,恰到好处。却好,就是恰好、正好的意思。

二十八、小成大

一个小点画对整个字的构成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一笔精彩的点画,能成为一个字成功的关键。

二十九、小大成形

字形或小或大的字,各有各的形势,因而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说法。

三十、小大大小

字形小的字难与字形大的字同大,小字写得展放使其显大,大字写得紧凑使其显小,就能大小均匀相称了。

三十一、左下右大

字通常写得左小右大,但遇到左旁笔画繁密形大而右旁笔画稀疏形小的字,应对之改变。

三十二、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

字的左右高低短长,要根据字的构成情况而定,一律左高右低、左长右短就不适宜,应予以避免。

三十三、褊

学写欧体书法,容易把字写得狭长,所以要更加注意结构排叠整齐有序,收敛紧密。

三十四、各自成形

构成字的偏旁部首,组合成一体也好,单独分开也好,疏密大小、长短宽窄都要使其各自成形。

三十五、相管领

字的主导部分管带引领次要部分,上要覆下,下要承上,上下左右前后要彼此顾盼,拍好适当的位置。

三十六、应接

点画之间要相互呼应衔接:三点水的上点朝左,中点朝下,下点朝上;四点的两旁两点朝中间,中间两点彼此应接。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中华书脉·赵佶:我本艺术家(上)”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或通过本心书法(点我访问)官网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