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略管理具有什么特征 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2023-12-16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 井润田,贾良定,张玉利

来源|管理科学学报,2021,24(08):76-83.

“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是指研究者辨识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要素,如关系、辩证思维、市场转型等,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中国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中,进而更加深入地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行为和管理现象.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有助于贡献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理论,并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大批企业诞生、成长与衰败作为微观基础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底我国共有企业733.1万家,至2019年底时已实有注册企业2109.1万家.相对于以上数量变化,中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在迅速提升.2019年中国进入《财富》500强排名的企业数量超过美国,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像华为、海尔、阿里巴巴等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1996年开始有中国大陆企业入选哈佛案例库,截至2019年8月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大陆企业案例共有147个,涉及110家企业.展望未来,中央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要求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从重视“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都强调权变观点.事实上,任何管理理论都有其解释和产生的情境,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情境因素对其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无疑就是中国情境下的知识创新产物.那些高情境化的研究往往具有更高的理论创新性,可以改变人们对于现有理论的认识、或者提出更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与理论.例如,前期在中国情境下的研究贡献或修正的一些重要管理概念包括市场转型、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社会资本等等;相应的,这些研究也都具有很高的引用率.这里“高情境化”是指在研究中将西方成熟概念经过情境化修改,或者发展新概念描述中国情境特有现象,而“低情境化”是指直接将西方概念应用于中国情境中.本文所提到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优先研究领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系统总结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历史文化、制度体制以及科技发展背景等综合要素所塑造的“中国情境”,开发出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的、对其他国家/地区企业发展亦具借鉴意义的管理理论.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管理研究对以上历史发展经验的理论探究还不够深刻,尚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侧重于企业微观层面理论研究的“跟风”现象还比较普遍,大多数研究追随西方学术范式,关注西方情境下发展出来的理论和构念,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重大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解释意义的创新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发展缓慢.例如:贾良定等通过分析1981年-2010年间发表在6种全球顶级管理学期刊上的259篇与中国情境有关的文章,发现只有10篇论文在理论、方法、测量等方面考虑了中国情境的作用;这种情况之后也没有明显改变,只是更及时地关注到西方情境下提出的一些概念.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是不同文化和制度环境的产物,对情境因素的忽视带来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引发了管理学界对研究价值和意义的深入反思.同时,中国企业管理研究还面临很多其他挑战,如学科基础发展不牢固、学科积累不充分,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研究学术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尚未形成能够反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理论,对丰富而活跃的管理实践缺乏理论归纳和指导.更重要的是,目前尚未提出源于中国情境,但又能有国际影响、被国际管理学界所接受、对指导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管理理论.因此,本优先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环境.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管理模式逐渐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管理型转向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型,对国外管理知识的学习重点也从刚开始的前苏联转向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管理学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一批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期刊(如《管理世界》、《经济管理》等)和学会(如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相继成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MBA/EMBA教育在国内管理学院/商学院的广泛开展,以战略管理、创新创业、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向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研究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等学术组织成立并成为联系国内外学者的重要桥梁.中国企业管理的学科范式逐步成熟,研究队伍日趋专业化,研究方法日趋规范,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国际管理学界对来自中国情境的组织和管理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在1981年-2019年的40年间,发表于7本顶级国际管理学期刊(ASQ /AMJ /SMJ /JAP /OS /JIBS)上有关中国情境的管理与组织研究的学术论文共494篇.其中,1981年~1990年均发表0.6篇,1991年~2000年均发表5.5篇,2001年~2010年均发表论文数上升为20.9篇,2011年~2019年均发表论文数上升为24.89篇.2007年至2019年之间(2019年数据截止到10月29日),393种国际管理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议题”的管理研究论文共19718篇且每年增长迅速,其中完全由国外学者发表的“中国议题”论文7514篇,占论文总数38.11%;这其中,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国外学者关注“中国议题”最多.近年来,很多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如AMJ/JOB/OBHDP)都曾组织中国情境研究的专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在这些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在此形势下,“情境”也逐渐成为国内管理学研究的关键词,如何真正挖掘中国情境下管理研究的独特理论价值成为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在制定“十一五”战略时就已经提出“发挥前瞻引领作用,突出中国实践特色,推动实现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中国管理学界认识到不能仅仅依赖西方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开展研究,更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背景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理论.例如:2005年启动的“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课题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批准立项实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三家单位联合组成专项课题组投入百余名专家学者历时6年多完成.该研究课题包括背景研究、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理论研究四部分,其中背景研究部分着重分析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案例研究部分针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35家中国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专题研究从9个不同方面总结出中国企业相应的管理经验;理论研究则是在前三项基础上进行深入总结、提炼,形成总结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三个更加侧重)”的资助方针,管理科学部在“十二五”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指导思想,努力从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提炼更加基础的科学问题,瞄准一些可能引领国际研究的前沿方向,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文化等多个方面体现科学基金的战略导向和引领作用.回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重大需求成为国内管理学者的重要职责.例如,郭重庆院士强调“发现规律,解释现象,指导实践”这12个字所表述的任务是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使命.如今,“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所倡导的新的资助导向,该导向强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提炼机制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同等重要,并于2019年开始试点分类申请与评审制度.事实上,在以上分类申请过程中,工商管理学科项目申请人选择“需求牵引”的比例相比于其他类型也是最高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规划及‘十四五’规划研究”专项任务的调研结果也得到相似的判断与认识:在研究方向和问题上,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基本都能做到与国际主流研究保持同步.同时,国内学者开始对当前研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如研究范式、科学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等)进行反思和批判,中国情境和中国管理实践得到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在大多数领域方向涌现,然而目前真正进入国际主流研究体系的成果偏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反思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也成为各位专家在讨论本优先领域及其科学问题时遵循的指导原则.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典型科学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战略规划课题组组织的多场专家论证会上,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很快成为专家们共同呼吁的主题.经过多轮论证和凝练,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也期待这些讨论能为国内学者未来5年~10年间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图1本领域研究方向的逻辑关系

关于中国特色及中国企业面临的独特管理情境,前期研究主要从制度、历史文化等角度揭示.例如: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环境体现出从“以关系主导的非正式制度”逐渐向“以规则为主导的正式制度”转变的特点,这成为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制度变迁带来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相关政策规定会因为一些突发或危机事件的出现而改变,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成为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市场与政府双重驱动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典型特征,政府作为企业环境中的重要力量影响较大,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企业的非市场化策略成为其获取稀缺资源或政策优势的重要渠道,对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国内市场大、经济发展快,带来的市场机会多,但企业核心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积累相对较弱、经济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原因,国内东部、中部、西部或者全国不同区域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制度环境和资源优势.例如:樊纲等学者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五方面,构造了市场化指数来反映全国各省份分年度的市场化发展水平和程度.该指数在研究中国分区域制度环境差异中得到广泛引用.

与以上转型维度不同,中国情境的文化维度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认知造成的,不会随着转型期结束(如改革的完成、制度的完善、资源问题的解决)而有明显的变化;这种传统文化因素也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元素而逐步变化,只是这种变化相对缓慢.通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国文化思想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认知、一种文化、一种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哲学,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中国文化里“中庸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的特征很明显.例如:辩证思维使得管理者倾向于接受看似矛盾的认识,体现为不同的领导行为和组织变革观念,这点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组织环境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以快速工业化、渐进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以上文化因素也在受到影响和改变;这种文化力量在与市场、政府等制度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促进着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和本土理论的发展.

对以上情境因素的分析构成了本领域研究开展的逻辑框架,可以细化为如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2.1、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

中国企业的组织形态随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演进,各类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不断变迁.中国各时期的文化、制度和技术使得企业组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相关企业管理制度有着可循的变迁特征和演化规律.首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导向和国家制度有不同特征,对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看,政府一直都在影响市场,并与市场共同影响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不同时期的市场-政府结构对企业组织形态和治理方式等重要管理制度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三,不同时期的技术特征也为中国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础,与文化导向和国家制度结构共同影响了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特征.

典型科学问题举例:基于实践的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方法论构建;中国企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组织形态、特征、运行规律和管理制度特征研究;中国企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企业家及决策行为规律;中国各个时期文化、制度和技术对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特征的影响机制;家族企业的现代性制度重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的国际对比研究;等等.

2.2、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

作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行为的典型特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股权政策(如混合所有制)等各种“看得见的手”强势调控经济,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企业决策和行为,如创新行为、创业行为、并购行为、投资行为等等.政府通过各类政策手段既可能驱动创新投入也可能抑制创新活力;既可能激发创业动力也可能抑制创业精神;既可能驱动国际国内并购也可能加速企业的死亡…….为此,需要从政府最有效的“看得见的手”出发,分析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同时对微观组织的创新、创业、战略的作用机制,比较国际和国内两种力量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对微观组织发展的正向和负向作用.

典型科学问题举例:政府平衡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产业追赶、技术追赶及经济发展的路径;市场-政府双重驱动、双元效应的有效性;产业政策作用于不同类型企业创新行为的机理;东中西部政府政策在作用于创业行为的差异性;混合所有制对企业创新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双向作用机制;金融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使能和抑制效应;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创业作用的均衡效应;等等

2.3、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在此过程中,各种所有制企业蓬勃发展,通过改革和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理论的中国特色企业发展道路;不同所有制产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走过了与西方现代企业及其制度体系有所不同的演化路径.中国企业这些实践探索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客观规律、动力机制、外部条件等都有待于通过科学研究予以阐发、揭示和发现.

典型科学问题举例:中国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企业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改革规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多样化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发生机制;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演化的动力、股权设计、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等的理论基础;华为公司开展员工普遍持股实践中的理论学术价值;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公司治理、战略导向、激励机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有效性或优势;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与共生机制;等等.

2.4、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

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模式及其有效性,社会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及运营管理的基础规范,而思想文化则是企业家和各级管理人员决策行为的底层架构.中国社会情境和思想文化要素,既有人类社会组织行为的普遍性,又有社会制度变革与文化思想演化的特殊性.这些社会情境因素和思想文化要素,决定了中国企业家的根本动力,影响了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中国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管理思想及相应的制度设计,代表了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导向,呈现出此消彼长、动态平衡的规律.

典型科学问题举例:中国共产党优秀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及其独特优势的管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不同产权属性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及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家价值观及经营风格的影响机制;西方管理思想与工具在中国企业推广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及其传承与作用机制;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及领导风格研究;基于文化融合的管理制度优化研究;等等.

3、结束语

人们通常将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视为管理学理论发展的黄金30年.当时,针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和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现代企业管理情境,学者们开发出了一批极具思想性和生命力的管理学理论,如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目标设定理论等等.此后,虽然研究方法在变得更加规范和先进,但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却日益受到研究范式和制度的约束;尽管企业的管理实践依然在不断更新,管理学界却很难再涌现出具有重要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者只是在重复性地采用不同情境下的数据验证着这些已有的理论.

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正处于发展路径选择的关键时期:如果延续西方现行研究范式和制度,虽然也有望得到更多的期刊成果发表,但必然会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渐行渐远.在此次优先领域的专题研讨中,众多国内学者呼吁能够走出自我欣赏的学术圈,扎根中国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文化情境,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构建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期望本文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能给未来这些研究探索有所帮助,相信这样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中国企业实践,也能给整个管理学界回归理论研究真谛提供一些启示价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