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上):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的世界万物之源 古希腊哲学(上):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上):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2023-12-18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在运动中分裂出冷和热、干和湿等对立面,从而产生万物。万事万物起源于这样的无定,消灭后又回到无规定的状态。

阿纳克希曼的“无定论”相较于泰勒斯的“水本源说”更进了一步,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是阿纳克西曼德的学生,他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有定形,其本源不可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必须是有一种物质作为其基础,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气本原说”。

他认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并在物质的生灭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气凝聚变成风,风凝结变成云,云凝结变成雨,雨凝结变成冰,冰凝结变成大地。因此,气的聚散构成了万事万物。

很多人认为阿那克西美尼是对其师抽象思考的一种倒退,其实不然。一方面,他继承了阿纳克西曼德的观点,认为万物本源是一种没有形式,比水更抽象的存在,但他同时又坚持了泰勒斯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他的“气本原说”是泰勒斯的“水本源说”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论”的一种综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思辨色彩。

02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前600一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的学派。该学派组织严密,教义众多,更类似于一个宗教团体,所以很多哲学观点并不外显,因此我们在这里只探讨其创始人毕达哥拉斯的部分哲学观点。

我们都知道,毕达哥拉斯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而他的哲学观点也与数学密切相关。

毕达哥拉斯发现数与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平面几何中勾股定理中,三边数值之间有着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另外他又发现音乐的音程之间也具有一种简单的规律:一根调和弦如平分其长度,它就会发八度音;减到四分之三则发四度音;减到三分之二即发一个五度音,四度音和五度音又合成一个八度音。

于是毕达哥拉斯将平面几何与音程之间的数学关系拓展到万事万物,试图用简单的“数”来解释复杂的万物运行变化,提出了“数是万物本源”的观点。

据说,毕达哥拉斯与阿那克西曼德有一段师承关系,他的数本源说是对“无定形”的进一步抽象发展。毕达哥拉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数来决定的,任何千差万别的事物背后都有某种数量的关系和规定性,世界是将数按照特定秩序构建起来的,事物的生灭变化始终遵循数的某种规定性。那么数是如何构成万物呢?

毕达哥拉斯给出了两种解释:

一种是还原主义的表达,即万物由数构成,而所有数都是由“1”这个基本数组成。1是一个基本质点,两个1(点)构成一条线,三个点构成面,四个点构成体,体再构成水、火、土、气这样的基本元素,然后再构成万事万物。

根据这个链条来看,万事万物都是由“1”这个基本数构成的。这种解释与自然哲学的观点有些类似,只是将基本构成物质由水、火、土、气这样的直观物质转换成了“1”这个抽象数字,但整个解释过程仍然沿袭自然哲学的路线。

另一种是象征和模仿学说,毕达哥拉斯将世界分为奇数和偶数、有定形和无定形、一和多、动和静等十对范畴,每一个范畴都是对世界的一种抽象化概念,而一个数则对应了相应的范畴。例如,“1”既非奇数也非偶数——真理;“2”——左右摇摆无恒常的意见。

这种解释方法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每一个维度均由一个数字来代表,具体的事物就变成了对数的模仿,数就生发了世界万物。这种解释,把“数”高度抽象化和神秘化了。后来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分有和模仿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借鉴了毕达哥拉斯的数的模仿生发理论。

毕达哥拉斯的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于自然哲学将水、火、土、气这样直观的自然物质当做万物的本源,他将复杂多变的万物的本质高度抽象概括为“数”,开始试图用抽象思维把握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可以看做是西方形而上学的肇始。

03艾菲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是艾菲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观点以晦涩深奥著称,其主要的哲学观点有三个方面:

火本原说

在上面我们介绍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时,提到了气凝结最终化成万事万物,而气的稀散则变成火。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发展了阿纳克西美尼的观点,认为万物的本源比是一种比气更稀散的物质,也就是火。

火的状态有燃烧和熄灭两种,对应着事物的生成和消亡。火焰熄灭,就变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世界被生发而成;万事万物燃烧又复归于火,火焰燃烧,万物就消亡。世间万物就在火焰的燃灭间不断变化。火是一种燃烧状态,比气更具有不定性,因此万事万物的转化也是不定的。

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由于万物的本源是不断变化的“火”,因此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也都处于一种生生不灭的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即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很好地说明了他这种观点。河里的水川流不息,不断变化,当你第一次踏进这条河与第二次踏进这条河时,河里的水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严格来说已经不再是同一条河。

赫拉克利特的主张,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一普遍真理,而万物变化的根据,是由于其内在的固有矛盾所致。与此同时,赫拉克利特还强调相对性。比如“最美的猩猩与人相比也是丑的”就是相对性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已经具备了原始的、朴素的辩证法思维,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古代辩证法创始人”。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都如火一样不断变化,但在这些变化之中是否存在某种具有普遍性和规定性的东西呢?火与万物的转化过程是否遵循着某种规律而进行呢?

基于这样的考量,赫拉特利特从“火本源说”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开始从寻找时间先后上的本源物质转向探究逻辑上处于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背后的普遍规律,并提出了“逻各斯”(logos)这一哲学概念。“逻各斯”本意是“话语”,话语中包含着意义、概念和逻辑,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英语中“逻辑”(logic)就是根据此演变而来。

什么是“逻各斯”?通俗来理解,就是一种抽象原则,是万事万物生灭变化所遵循的恒常法则,万事万物无论如何运动变化,都要遵守“逻各斯”而运行,逻各斯是维持万物皆变背后的唯一的不变。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从毕达哥拉斯的“数本源说”发展而来,在抽象思维上更进了一步,第一次真正将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可见的有形之物转到了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无形的规律。“数”只是具体事物剥离了形体之后的量化,而“逻各斯”第一次触及到了概念本身,深入到了无形之物的内涵。

04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赛诺芬尼、巴门尼德和芝诺。

克赛诺芬尼

克赛诺芬尼是爱利亚学派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的最大贡献是摒弃了希腊多神观念,提出了“一神”理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克赛诺芬尼的“一神”理解为传统希腊多神的替代品,这里的“一神”不是希腊神话中那样人格化的神。它没有形体,不是我们的感官对象,而是克赛诺芬尼在观察了万事万物抽象出来的一种力量,是构成万物,推动世界运转的原因。

克赛诺芬尼用“一”取代了“多”,用不变不动的一神取代了各式各样的多神,用抽象的本源力量代替了人格化的神灵。此外,克赛诺芬尼还用归谬法论证了“一神”是不生不灭,不动不变的永恒存在,对其弟子巴门尼德提出“存在”论影响巨大。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是前苏格拉底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论思想真正开启了西方形而上学之路,将古希腊哲学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奠定了基础。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相比其他古希腊哲学流派更为复杂和深奥,由于本文只是针对各流派做简单介绍,所以不会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简单来说,巴门尼德将克赛诺芬尼的“一神”进一步抽象化,提出了“存在”概念,他认为“存在”是一种不生不灭(时间上永恒)、独一无二、不变不动的存在(没有比存在更大的范畴)。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感官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东西吗?不存在,具有这样的特征智能是事物背后的概念,也就是柏拉图在后来提出的“理念”。

因此,基于这样的区别,巴门尼德又提出了他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之分。

“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这是一条真理之路。这里有点类似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即A=A。这是用一种理智的思维去认识事物,最后就能通向“存在者存在”的光明世界。真理之路就是对“存在”的一种认可。

“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存在。”则是一条意见之路。与真理之路相反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即A≠~A,A不能等于非A),因此这条意见之路行不通。

简单来说,感官只能认识现象,产生不可靠的意见;唯有靠理性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探寻真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巴门尼德的真理与意见之路的划分,除了在探讨本体论之外,也开始了向认识论的转向。

芝诺

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并没有专门的哲学观点流传于世,其最大贡献就是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思想进行辩护,并提出了四个著名的“芝诺悖论”:阿喀琉斯和乌龟、二分法、飞矢不动、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下第一个悖论——阿喀琉斯和乌龟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的大英雄,跑得很快。但芝诺通过他的悖论从逻辑上却论证了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在他前面的一只乌龟。

他的论证是这样的,乌龟在阿喀琉斯前面的一点A,如果阿喀琉斯想要到达A,必须要先到达中间的某一点A’,而此时乌龟已经到了B,阿喀琉斯想要到达B,必须要点到达中间的某一点B‘’,如此循环往复,每当阿喀琉斯到达了接近乌龟的某点时,乌龟必然已经到达了下一点。因此,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芝诺通过这个悖论,是想否定运动的可能性,证明存在本身的不变不动。

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芝诺悖论将运动分割成无数个瞬间,忽略了运动的连续性,明显违背了经验观察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诡辩色彩。

总结

苏格拉底前的这段时间,哲学家刚刚脱离了原始希腊神话的思想束缚,并对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充满了惊奇,并试图用理性而非神灵去回答这些问题,去寻找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探寻万物之初的本源。

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回答方式上这四大哲学流派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形式。米利都学派和艾菲斯学派认为构成万物的本源是更一种更基础、时间上在先的自然物质,如水、气、火以及无定等,这些本源的自然物通过聚散离合构成了万事万物,这是一种时间上在的生灭变化过程,由于他们认为万物的本源都是自然物,因此被后人称为自然哲学学派。

而毕达哥拉学派和爱利亚学派则认为水、火、气这样的有形体的自然物质不能称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源应该是一种不变不动、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东西,基于这样的考量,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本源说,巴门尼德进一步提出了“存在论”,将万事万物的本源抽象为一种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概念”,这是一种逻辑在先的本质和规律,具备了原始本体论的哲学思想。

自然哲学此后经过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最终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达到了最高峰,成为了奠定西方唯物主义的根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源头,并主导了西方千年的形而上学哲学思想。(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