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材分析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2024-06-29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凸显其美育功能,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编排与课堂相关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编。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部分基础的乐理知识,能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情感变化,但在音乐表现力方面仍有待提高。该学段的学生,自控力不足,活泼好动,乐于参与课堂游戏。【教学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们在体验蒙古族歌曲风情、模仿律动、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3、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2、教学难点掌握空拍、附点节奏的演唱。【教具准备】钢琴、电脑课件、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问好歌师:同学好!生:老师好!师:同学好!生:老师好!师生:大家一起问声好,大家一起问声好。师:“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乐的音乐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二)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穿的是少数民族的衣服,有些同学一定会疑问,是哪个民族的啊?不着急,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等欣赏完老师的舞蹈咱们再揭晓答案。(老师展示舞蹈)师: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啊 生:蒙古族!师:所以穿的也就是蒙古族的衣服了。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号”飞船,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去旅游。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草原上生活的主要是蒙古族。(播放课件)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好了!)上船出发!请同学们扶稳坐好,看,我们现在到了大草原上空,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羊群、马儿、蒙古包、蒙古人骑马、跳舞、歌唱师:大家真聪明,说的都很对。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这美丽的大草原呢?(播放课件)生: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师(补充):说的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同学们我们到了,下船喽。生活在这里牧民能歌善舞,他们牧羊的同时,总是边唱边跳,欢乐极了。同学们想不想成为“小牧民”?(生:想!)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当一回“草原小牧民”好不好?(揭题,板书《我是草原小牧民》1=D)生:好!师:当小牧民可是有些要求的。我们大家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后才可以哦!来看看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分别是听、打、读、唱、舞。同学们想不想跟随着老师一起,去闯过重重关卡,然后成为真正的“小牧民”生:好!(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蒙古族服饰和舞蹈的展示,旨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播放歌曲)一、第一个技能听(1)听歌识曲晓画面师:想当草原小牧民,第一步就得先听一听这首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听听这优美的歌声在你的脑海中展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播放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生:我现在仿佛和小牧民在一起放羊。小牧民很开心,很高兴(2)再听歌曲做律动(情绪速度节拍)师:大家想不想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那我们跟着音乐去放牧,再整体感受一下歌曲。这一遍,大家可以边听边动,跟着老师充分感受一下歌曲律动。听得时候去思考,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拍是怎么样的?(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有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所感受到的歌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生:欢快地、高兴地师:很好,请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感受到的速度是什么样的?生:速度很快师:哪位同学再说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又是怎样的呢?生:拍,强弱师:(总结)很好,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拍的,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的(板书)。让我们跟随着音乐动起来,老师把这个律动交给大家(老师示范硬肩动作,学生学习),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们把刚才的情绪加到律动里,跟随着音乐去放牧吧。复听一遍,做律动充分感受歌曲师:所以等你们成功当了小牧民后也会像他一样如此的开心,那么我们还等什么,赶快去到下一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次聆听,从整体出发,感受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和拍号。并从中得出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二、第二个技能打(1)巧用筷子打节奏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在蒙古族还可用作唱歌跳舞时的道具,筷子击打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一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每人准备了筷子,快拿出来,跟老师一同打一下节奏吧。跟老师一样,这样拿好。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歌曲节拍是(生:拍),同学们看,第一拍击打肩部,第二拍击打胯部。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师生共答),请同学们认真听,强拍就用力些,弱拍就轻一些。同学们跟老师一同击打吧。(出示课件,打出强弱规律)(2)分组打节奏师:现在咱们分成三组,一会儿我们分组打击节奏。要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其余的同学不演奏,但有一个要求就是我们组间的节奏不许断。师:不错,同学们都很聪明,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节奏。下面我们再增加点难度,把歌词带入节奏,跟老师一起,边打击节奏边读歌词(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利用新颖独特的筷子,达到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击打节奏的双重功效,顺而深化所学歌曲的拍号及强弱规律,在游戏中把节奏和歌词链接,为按节奏读歌词和律动表演做准备)三、第三个技能读1、打击节奏读歌词(1)老师边击打筷子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2)学生自主打击并读歌词师: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熟读了歌词。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对歌词的理解?生:歌词表达了小牧民放羊时欣喜欢乐的场景。生:歌词前半段带有自豪的情绪,后半段特别开心。师:很好!那我们想象一下自己正在牧羊,将情绪带入我们刚才的练习,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小牧民心中的喜悦好不好?(3)单独练习不熟练的句子老师先读两遍,同学们感受一下,哪个听上去更高兴?学生跟读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学生完整读词。)(设计意图:首先使学生自主熟悉歌词,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熟练掌握歌词的演唱节奏,为接下来的学唱打下基础,并为难点解决做铺垫)四、第四个技能唱1、倾听范唱学歌曲师:接下来,想不想听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再整体感受一下歌曲内容(教师范唱歌曲)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掌声鼓励鼓励我吧!(学生拍手)谢谢大家。小牧民们都得能歌善舞,我们要当小牧民,就得学会唱这首歌。2、模唱旋律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轻声的模唱旋律,模唱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能随着琴声高兴的动起来。注意歌曲的前奏,咱们来完整的模唱一遍。同学们唱的非常好,我们再来一遍巩固一下(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3、带词演唱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吧。(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4、解决难点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当小牧民的道路上遇到了个小困难。就是在唱到“草儿、啊哈”的时候,演唱时值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来同学们看(出示课件),这里跟我们平时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生:草和儿后面都多了个零,啊后边多了个点。师:很好,正是多了这些没有见过的音符,所以大家出现了小问题。那同学们还想不想当小牧民啊?(生:想!)那跟着老师一块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吧!师:(出示课件)好,同学们,这个零在音乐当中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空拍”它的意思。就是空掉(不唱)所对应的时值。来同学们,我们分开来解决。先看这个空拍,刚才说空拍节奏是不是不唱啊?(生:是)咱们这首歌曲,每个小节有几拍?(生:两拍)对,真棒!你看现在这每一拍,又分给两个音符,所以每个音符是半拍,对不对啊?(生:对)所以空拍这里就占了半拍,那么去掉空拍后,草和儿需要唱几拍 (生:半拍)不错,来老师先唱一遍,同学们再来一遍。非常好,同学们听,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师:很好,这个小问题就这样愉快地的解决了。同学们再看这个小点,在音乐当中它叫“附点”,它用来延长所在音符时值的一半,而它后面的音符就要缩短原时值的一半,在这里,它们的一半都是半拍。因此“啊”要唱一拍半,而哈只要唱半拍就可以了。大家听(教师范唱)。同学们一起来跟唱一下。(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讲解和生动的课件配合,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生动有趣的了解和学会空拍和附点音符,使得乐理讲解不显乏味,从而顺势解决掉本节课的难点)5、完整演唱师:同学们,问题解决了。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完整唱一遍。(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在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把声音放开些,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吧,加上老师刚刚教大家的律动,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师:孩子们,你们演唱的非常好。大家都已经学会了。咱们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牧民仅一步之遥了!五、第五个技能舞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筷子伴奏尽情舞动”。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咱们打击节奏的筷子吗?快拿出你们的筷子,为歌曲伴奏吧,我们稍稍改变一下动作,跟老师一起,边打击边律动,边歌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牧民。(放原唱,跟随音乐做律动)分组展示共分三组,同时进行,一组尽情舞动,一组打击伴奏,一组纵情歌唱师:从大家的展示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已经过重重考验,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牧民。(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课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蒙古族的歌曲,了解并掌握了空拍和附点音符,能完整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从中体会到了蒙古族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像蒙古族一样充满特色,大家要喜爱并团结好每一个民族,从自身做起热爱我们的民族和祖国。快乐的音乐课就要说再见了,请大家赶回自己的羊群,回到“飞船上”,并期待我们下一次的旅程!师:再见吧!生:再见吧!师:再见吧!生:再见吧!师生:大家一起说再见,大家一起说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