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民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

2024-07-10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每个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对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有所设想、有所期待,这无可厚非。但从国家、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对所需要的劳动肯定有不同的要求。

  从劳动的形式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很需要。“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新时代所需要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阶段中乃至今天,也一直存在着体力劳动的地位低于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代表着高科技、高层次的劳动,体力劳动是机械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劳动的观念。

  我们当然需要脑力劳动,但也不能轻视体力劳动,况且现在的体力劳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依靠体力了,也已经开始具备技术含量。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以新的形式重组和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这些新兴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虽然这些行业更多需要的是脑力劳动,但也不可能离开体力劳动。

  我们要摆脱对劳动的固定化理解。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劳动本身也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应该扭转社会上存在的唯脑力劳动论、体力劳动卑贱论、体力劳动简单论等错误认识,平等地看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等地尊重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个人创造和集体创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呢?这与我们对劳动过程的理解有关。有观念认为,个人所进行的劳动和创造是属于我个人的,而参与的集体劳动、集体创造则无法计算个人贡献。一些人或者机构会对个人创造给予充分的认可,而对参与集体劳动创造贡献的成员缺乏激励。这种观念是需要改变的,对参与集体劳动而创造出劳动成果的劳动者,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劳动过程必然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多劳动往往都是一种联合的、合作的过程,尤其是今天的一些大工程、大项目,必然需要集体劳动,必然要求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因此,要尊重和激励参加集体创造的个人劳动,进一步鼓励个体参与到集体创造中。

  从劳动的要求看,新时代需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与“辛勤劳动”相对的是不辛勤、懒惰,我们要努力消除的是好逸恶劳,总渴望天上掉馅饼的观念。“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一直强调的重要理念。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强调勤劳,辛勤劳动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劳动要求的传承。

  强调“诚实劳动”,可以说与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运作相关,它的对立面是不诚信、弄虚作假。商品生产是为价值而不是为使用价值进行的生产,如果没有有力规制,容易导致伪劣产品、有毒有害食品的出现,强调诚实劳动是有现实针对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还应该是道德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要求劳动者进行诚实劳动。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诚实劳动是有现实针对性的,是应该被弘扬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创造性劳动”针对的是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因循守旧的机械化劳动。在个别场合,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并列的是科学劳动,用创造性劳动来代替科学劳动,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劳动强调遵循科学、注重规律的劳动,强调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要按照一种规划好的设计来进行劳动。创造性劳动本身包含着科学劳动的意思,因为如果不进行科学劳动,就很难真正地进行创造性劳动。但科学劳动并不能凸显出“创造性”的要求。

  劳动本身是创造的过程,新时代尤其注重劳动的创造性,劳动与创造经常被放在一起讲。创造性劳动,也是符合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尤其是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与之相匹配的是要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拥有核心科技,引领创造、引领创新,这是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未来发展的要求。

  从劳动的追求目标看,新时代需要“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种体面劳动体现出我们对未来劳动环境、劳动过程、劳动收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目标追求,至少要摆脱被逼无奈的、强度大的、收入很低的那种劳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理想设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人的劳动的自由,是劳动获得解放。没有劳动的自由和解放,就谈不上全面发展。现代社会无疑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一些人的劳动可能只是有利于劳动者单方面的、单维度的发展,而不是全方位的发展。

  未来的劳动一定是使人全面发展的,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现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比如钢琴班、舞蹈班、跆拳道班、编程班等。这些课程看似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但确实可以帮助人的全面发展。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必将实现。(本文摘编自北京大学陈培永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劳动理论十六讲》,有微调。)

[ 责编:李彬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