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建筑周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西村艺术空间设计师 环球建筑周报

环球建筑周报

2023-03-25 0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武侯星悦荟/

/ 三体成都的市井未来/

建筑设计:CLOU

位置:成都

摄影师:存在建筑

在2020年末完工投入运营的柯路建筑新作——成都武侯星悦荟Starry Street创造出了一个让居住空间、邻里社交空间、以及商业办公空间平衡交织的三体社区。

龙湖武侯星悦荟STARRY STREET位于成都市西南部的武侯区,是继太古里之后的第二个拥有双地铁交汇的商业街区项目,可辐射整个武侯新城区居住人群及产业。柯路在设计该项目时旨在创造出可以兼容居住空间、邻里社交空间、以及商业空间的“三体成都”空间系统。

平衡交织、垂直向上,整个项目从低至高分割为三层,分别为商业空间、社交空间、及居住空间。1-2层设计为商业空间,活力及吸引力十足,可充分实现运营价值。高层设计为住宅,凭窗临街、空气流通、风光上好。

因为武侯星悦荟包含了商业、冠寓、SOHO等多种业态,在此基础上,柯路也试图通过设计解决综合类项目业态相互影响干扰的挑战,比如:如何避免高密度住宅塔楼对商业空间的压迫。从而能趋于形成一个社区与商业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自循环”空间系统。

青年公寓、室外篮球场、都市农场、绿色实验室、快闪店、景观台阶等室外氛围较强的空间亮点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南北两区之间,营造出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为居住于此人群的健康运动、自然融入、生活方式拓展及探索、情感社交等多元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吸引人群汇聚。

沿街的北入口以景观台阶、大雨棚和中空玻璃的宴会中心引人入内,在入口处打破室外台阶的空间界定,延伸了雨棚和两侧建筑的体量。进入住宅体量围合出的庭院中,市井的街区生活被向上的垂直动线串联了起来。容纳了超市、餐饮等业态的下沉广场透过圆形的中庭与第二首层的电影院、舞台、快闪活动平台遥相呼应。从邻里屋面的高层俯视,便是当下成都的都市生活图鉴。

南部街区置入了以创造互动、自我提升和幸福感为主题的业态,包括健身房、户外篮球场、瑜伽、都市农场等。向北延伸的区域,设计上放置了更加生活方式、以庆典、艺术和具有未来感为主题的空间,包括电影院、KTV、酒吧餐饮街及聚会活动中心等。

/骑力党群中心 /

/ 重塑村口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建筑设计:森上建筑设计

位置:浙江

摄影师:赵奕龙

骑力村党群中心位于桐乡高桥街道骑力村村口,由一栋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校舍改建而成,曾经作为厂房使用过一段时期。这座单廊式的三层板楼平平无奇,虽没有江浙传统古建的飞檐与木作,但作为一个中国普通乡村街角的建筑,在三十年的变迁中,这栋建筑与村子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换着不同的角色,也承载了村内几代人的记忆。

这样一座建筑的改造,对于骑力村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也可以看作一种故事的延续和文化生活的重塑。场地曾经的公共与文化属性将被恢复与激活,公共性质的前场需恢复人气,具有教育性质的建筑也要继续着文化教育方面的传播。

原操场的使用是改建党群中心重要的一部分,破除封闭的界限并塑造成开放式的村委大院有助于此处成为骑力村文化生活的集聚地,同时赋予了传统村落村口集聚闲憩的属性。这种更接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尺度与状态给人们带来更多亲近的氛围,成为村里干部与村民共同参与互动并拉近彼此距离的公共活动空间。院落两侧设有大面积的风雨长廊,形成了弹性空间,创造了更多的休闲文化活动场所。

小院落与天井设置将大院与长廊中的活动体验变得丰富与细腻,多尺度的院落结合景观的设置使得建筑体之间与廊下的空间富有生机与舒适感,虚实交错的片墙也令小院空间多了些趣味性与层次感,这些结合大院落式的空间形态,打破了传统村委办公楼的严肃感,营造出多样化的村口大院氛围。

书屋的建造在空间布局上摆脱了呆板的一字型建筑形态,使建筑组团具有围合性。架空式的设置让书屋尽可能不去占据公共广场空间,保持底层广场的开放性与自由度。廊下通过村史文化长廊的布置,在保证檐下连贯的空间形态同时又有了村落时间的印记。

建筑的建造感与材料性是乡村屋舍亲切温度的表征。通过材料的搭接表达并保留一部分历史记忆,让建筑成为有内容的载体。党群中心改建时多回收和利用当地的旧材料,力求保证传统的建造感:混凝土浇筑的长廊,水泥砖砌筑的围挡,老青砖与红砖铺贴的展墙,不加粉饰,皆体现出乡村的建造工艺。

乡村造房子可以说是最具有建造性质的,结构清晰且少装饰,看得清材料,看得见构架,无论风格形式,都有很强的结构性与砌筑感。党群中心改建时意图强调其建造性。裸露的楼板与柱体有清晰的展现,墙体的砌筑也有不同的垒叠方式:在一层公共空间中,就地取材,利用周边村落回收的老砖进行砌筑,形成展墙与围墙。二三层则由空心水泥砖通过两组模数,以错缝的方式砌筑。

不仅于材料与结构的建造,文化生活的建造也是乡建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一个老房子可能都叙写了人们生活中点滴的记忆与情感。这座老旧的小学曾经是当地村民成长的地方,承载了很多人的往事。而今书屋的建造重新唤起了此地的过往之情并再建了文化氛围。

/Morrillos 住宅/

/ 营造出不同的可能性 /

建筑设计:Cristián Izquierdo Lehmann

位置:智利

摄影师: Tomás Rodríguez

这是一个季节性的度假屋,最多可容纳三对夫妻居住;他们使用房子时候可以出租。这栋房子间歇性的使用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了我们把它定为“汽车旅馆+小屋”的模式。设计师将汽车旅馆打造为一些自给自足的房间,通过次要入口来服务外界;而把小屋定位成了一个位于中央的公共空间。4套房间共享一间中心厨房,高高的滑动门围合着厨房,通过门的开合营造出不同的使用可能性。

每个房间拥有独立的室内庭院,它们大小相同,都带有梁结构塑造的天花板。庭院的两个方向面对室外开放,而有一面通过墙与相邻的单元隔开。这四个结构以垂直轴线的关系组在一起,在正方形的场地上形成了旋转的进退布置。房子的一端对着地平线,组成了连接着厨房与餐厅的起居室,而另一端是坐拥湿地景观的客房。这两端的单元房都拥有同样面积的主卧和院子,它们朝向着位于海滩两端的半岛。

整个建造采用了松木的粘合,而没有有采用金属件,这是因为考虑到了含盐量很高的海风会对金属造成腐蚀。梁结构塑造的天花板采用了四个分离的矩形结构,它们安装在墙与门廊的四周以避免产生对角线的主梁。4个房间的旋转错位的布置为中央厨房留出了一块天窗。通过对天窗的轴线错位半个模块,外墙结构的开窗得到了调整,厨房由此获得了对角线两端的风景,增强了移动全景般的室外概念。

在一排排柱子外侧是包围房子的72扇门。当它们打开时,每一个房间加院子的组合都是以框出地平线之景的一排门,连接着外侧的私密空间。当这些门关上以后,这里则变成了亲密的空间,风与视线都被挡住,但是内部的门廊开放使得邻居们彼此可以相见。流通的视野增加了屋子的独立性;而关闭的门便于开放公共的使用。

/墨西哥社会住房Las Americas /

/ 改善低收入社区的生活质量/

建筑设计:SO-IL

位置:墨西哥

摄影师: Iwan Baan

Las Americas 住宅楼位于墨西哥莱昂,是为了发展该地区垂直型住宅楼的一个建筑原型。该住宅项目旨在抵消城市不受抑制的扩张,催化城市复兴,改善低收入社区的生活质量。

当前对房屋所有权的传统观念,致使大量同质的独栋住宅坐落于远离中心商业区的远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大范围的市政设施扩建与昂贵的交通项目,造成该地区经济的衰退和城市密度的下降。

设计师与 Imuvi Development 和莱昂市政府合作,重新思考城市中的住房模式,设计出一种新的住宅结构,经济高效、且具和独栋单户住宅同样的吸引力,以此鼓励租户体验垂直型住宅楼。

将60个公寓单元组合于市中心的一个垂直型住宅楼中。设计方案最大化利用了地块可建区域,并包含两个内部中庭,为每个住宅单元提供交叉通风,此外附带停车场和底层商业空间。为回应传统独户住宅的私密性,楼中没有任何两个单元是直接相对的。住宅单元沿长走道排列,内朝中庭,外朝周边街区,增强一种如居住于独户住宅的体验感。

立面由特殊研制的混凝土砌块组装而成,增强私密性与防晒性,营造独特的室内氛围,也使建筑外表别具一格。建筑采用了共享的核心设施轴和预制组件,以应对极有限的项目预算。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共享空间/

/灵动通达/

建筑设计:南京城镇建筑设计 + U+DESIGNPARTNERS

位置:南京

摄影师: 侯博文

项目由挺拔的高层塔楼、舒展的低层园林建筑和开敞的广场空间组成,实现了将空间还给城市、将景观纳入建筑的设计理念。

主楼与展示中心分别位于城市与河道交汇处,通过Z型裙房、架空空间将两个主题广场及研发主楼与展示中心有机串联。

静态的礼仪广场,动态的市民场所,分别服务于办公人群和周边的社区人群,人流分区合理,联系有机。

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相融合,建筑融入环境,又维护城市界面。折线形裙房水平蜿蜒,主楼升腾而上,形成醒目的区域地标形象。街角的城市空间及景观空间得以充分释放,主楼因此获得绝佳的景观视野。

主楼立面采用折线形幕墙,展现建筑的现代感和挺拔感。沿玻璃边缘竖向设置灯带,夜晚形成具有动感的亮化形象。裙房立面以横向金属百叶作为装饰和遮阳构件,增强了建筑的横向舒展性,动态的横向灯带结合百叶设置,将视觉焦点引向主楼。

独特的空间,穿插的变奏,构建一个“商务办公”的日常情境。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映衬下的建筑美的不可辜负。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才是大家向往的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活。

/南京园博园先锋筒仓书店/

/开启新的生命/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位置:南京

摄影师: 根本堂

南京城郊的汤山上,苍翠生烟,远山如雾。十个高耸的圆柱形灰色水泥筒仓兀自伫立于此。绝对几何化的造型显得颇为突兀,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向世人诉说这里曾经的过往:近百年的开采,已经改变了山体的轮廓,青山被剖解,裸露出巨大的坑矿,水泥加工厂机器轰鸣、粉烟四起、污水横流......后来,这里又重新归于平静。十个筒仓,仿佛十只眼睛直直地望向天空,静静期待着时空中的某个瞬间,新鲜的灵魂重新注入。

在园博园建设的契机下,所有被破坏掉的要被重新修复,当然也包括水泥厂的老建筑群。于是这十只水泥筒有了新的名字:先锋书店,并被安排在位于园博园主展馆的西南角。从此,他们拥有了自己全新的生命。正如先锋店铭:“大地上的异乡者”,充满了生命之于宇宙的苍茫感。

“仓”是描述功能。曾经的“仓”是“料仓”,分为两层,上高下矮,中间由管道连通,上方的石料经过机器粉碎之后通过漏斗落在一层的矿车内。现在的“仓”,是“书仓”,分为三层,读者可以顺着楼梯走到屋顶,穿梭于十个圆形花园之间。而原有的一、二层之间的料斗被拿掉之后,留下一个800mm见方的洞口。在被赋予全新使命之后,筒仓也催生出了新的生命,在冰冷的水泥筒仓顶,摇曳着十棵茁壮的桂花树。

十个仓,十个主题,十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世间的十种不同梦境。拥有一切爱与美好的理想者梦境——世界最美图书仓;钟爱创造任意未来形态的艺术家梦境——艺术仓;天马行空充满梦幻色彩的儿童梦境——绘本仓;因崇尚自由而徜徉宇宙穿梭时空的旅行者梦境——旅行生活仓;致力于探索世界未解文明的考古者梦境——古书仓;追求理想主义创造忠于精神国度的文学家梦境——文学仓;斗争于世界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哲学家梦境——人文社科仓;

因魔幻的精神形态而卷曲的诗人梦境——诗歌塔;简单平和却快乐的普通人梦境——收银仓;以及代表光与未来的神之梦境——诗人之梯。

“筒”是对形状的描述。十个筒仓是十只直指天空、通向梦境的隧道。扎实而平行上升的 “文学仓”;呈阶梯上升的 “旅行主题仓”;浪漫而快速螺旋向上、无限延展的”诗歌塔“……当人们走入这个“圆”形筒底向上仰望的那一刻,便是连接了精神、书籍、自然、苍穹。圆形视角带给人的无限延伸感,与 “书”能将人引向无限精神空间的内涵恰好契合,“书仓”这一物质空间,变为精神空间。

“白”不仅是在描述颜色,同时也是希望筒仓“新生如白”。“白”是纸的本色。我们希望在原本粗糙冰冷的水泥筒内建构如梦境般的“新”。设计中墙面采用了特殊的涂料,模仿“纸”的质感,意图与“书”找到关联;所有的书架隔板,采用了3mm厚的钢板,也意图如“纸”般纤薄,同时与整个园区的“轻介入”的原则一致。先锋的“白”,是代表了全新生命与无限精神世界的颜色。

在这十只圆筒之间,还会形成10个暗区,作为白色梦境的入口,我们采用了“镜面”材质;一方面我们可以无限扩展筒仓的空间,将有限的面积放大;一方面营造出有趣的幻像,使游走期间的人们,沉浸其中。这种沉浸是一种身心的映射,在一个个梦境中,有书,有诗,有自己。

南京园博园,从规划理念上是对这片山野伤疤的修复;而对诸如“筒仓”这样的老伙计来说,是开启了新的生命轮回;正如园博园总设计师崔愷院士所讲:“修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创造未来”。希望这伫立于园博园一隅,化身“先锋书店”的十个筒仓,能为人们带来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感动,或许还能带来精神的慰藉与疗愈。

排版/整理:茉莉奶绿  监制:馥芮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