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多元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功创业者的培育需要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多元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多元研究

2024-06-19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又是出大国工匠的重要之一。当前形势下,高校、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应该协同作战,构筑“一站式”培养体系,努力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创新素养;培养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号召在960万平方公里上兴起创新创业的新浪潮。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就业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种培养不可能“单打独斗”,它需要多种途径“组合拳”协同培养。

一、继续把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素养的主要阵地。

一直以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各大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新冠疫情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阶段呼唤新的高质量就业人群,这就要求今后高校应该在创业就业培养方面持续下足功夫,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创新素养能力,为之后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课堂是高校培养阵地中的主阵地,以我所在的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基础与创业意识》(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大二开设)等课程,教师通过课堂上对教材的讲解说明,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思维创造方法和职业规划思路。同时老师们还会在课堂上放一些创业视频,分享创业实例案例,引导学生贴近实际,启发思路。除了传统课堂外,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还可能会用网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和观摩学习。而最后的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最后创业计划书撰写来进行学习评估。最后的创业计划书需要较为详细得对创业进行规划,将自己“创业者”身份代入进去,设想自己是个创业者,进行畅想和设计。[2]

除课堂外,学校也会在其他方面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首先,学校会经常邀请创业大咖或者“创业学长学姐”来讲课,使学生们可以接触前辈到的“创业情境”,相对直观得和前辈进行交流,陪前辈重走一次创业路。其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宣传活动,通过鼓励和奖励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例如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其他创新创业大赛的校赛选拔,以此来营造鼓励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通过学生会或者其他社团来组织对应的活动,例如组织手抄报“我未来的店”等,启发学生“当老板”来思考自己未来的规划思路等。再次,通过学校双创中心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扩充学生的创业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初步勾勒创业愿景。例如我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奶茶培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每周开展2次培训,讲解奶茶的分类、制作等,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实践,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而且也给那些想开奶茶店的学生了一点启发和尝试。

二、打通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开展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

和本科院校培养的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这就决定了学生不仅局限于课堂课本,也要走到工作岗位,增强动手技能。正因如此,学校和企业应该携手并肩,积极创建实施现代学徒制度,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暑期实习兼职工作,实训周见习等机会。

首先,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应该在学生实习评估方面达成共识,将理论知识、实务操作和综合素质纳入评估体系,学生的成绩分为日常表现和专业考试两项,细化量化考核事项。其次,高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立实训基地,创建实训周。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让学生脱离课本,走进“岗位”,以实际运用为主题,开展学习练习。再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使其能够兼任校内教师和校外“师傅”。教师可以在专门的实践基地带领学生体验专业务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3]

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他们会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有实训周和见习周,去指定幼儿园实操练习。大二暑假和大三上学期,他们会去幼儿园顶岗实习。通过这些实训实习,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预定工作对象”-学前儿童。这种实习不但将课本的知识进行实践,更为他们之后真正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学生的阶段实习一定程度相当于入职工作的“试用期”,学生可以模拟工作后的情境,从而判断考量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份工作,假设自己将来从事这份工作尚需要改进完善什么技能等,从而做到心里有数。而不是毕业后直接就业,眼高手低,然后发现实际工作和想象得完全[4]

三、渲染通识教育底色,开展劳动教育,为创新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在通识教育上下功夫。依笔者看来,传统文化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知行合一,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创新素养培养的始终。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精华沉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良的因子,贴合实际合理转换后对创新创业的带动力是不可限量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特色,站在国际的视角上,要想发展出中国特色必须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以旅游业为例,汉服的继承和流行带动了一大批旅游周边的经济,穿着汉服在不夜城散步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爱打卡的事情。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一时成为了网红,很多人不远万里跑去一睹芳姿。“不倒翁小姐姐”,需要化特定的妆,然后穿上近两米长的演出服,脚蹬翘头履,头戴发饰,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布带将双腿固定在250公斤重的半圆形金属道具的支撑铁架上,然后扣好安全绳、罩上襦裙,然后开始不倒翁表演。[5]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素养之一。从简单的办公室处理软件到专业的修图编程,这些技能熟练后无疑都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畅高效。随着新媒体运营的发展,很多创业人员也瞄准了直播和带货平台,通过直播可以大大扩大运营受众群体,提高经济效益。换句话来说,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成为撬动经济效益的巨大杠杆。“地摊+直播”也成为了当下流行的赚钱方式。以我所在的山东省烟台市为例,曾经登上央视《越战越勇》舞台的姜永旗是烟台山景区的一位“摊主”,退休后的他,通过不断自学精进自己的英语知识,然后靠一边进行手工一边英语讲解卖工艺品,每晚都被游客包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的老头,喜欢他的人生态度,喜欢他做的精美工艺品,很多人纷纷扫码付钱并拍下制作的全工程。[6]

劳动教育可以将“创意”变为“现实”。将创意付诸到创业,是一个将知识付诸到实践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是通过空想实现的,它需要劳动实践来探索,检验。因此,政府、学校、企业应该从多角度提供实践情景,让学生有真实的劳动体验和实践,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学校可以设计劳动周,创建劳动角,通过各种细节具体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将“学习角”打造成“彩泥蔬菜角”。通过手工捏制各种蔬菜的彩泥,然后展示成“学习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假期去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导游,通过对旅游景点的讲解,锻炼自己的表达讲解能力,锻炼自己的交际技能,摆脱寻找自己将来的导游风格定位,而不是“纸上谈兵”得背导游台词。

四、政府提供支持,使创新素养培养更有保障。

政府在人才创新素养培养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支持无疑会给创业创业个人和单位注入一股强心剂。具体说来:首先,政府可以提供对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创新创业人才以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近年来,各个城市开始重视高层次人才,通过人才补贴,住房补贴等手段来吸引人才落户。对应届生也给予每个月的生活补助,给予坐公交免费免费等。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高层次人次和应届生们,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创新创业的劲头会更大,也更愿意稳定得呆在一个城市深耕发展,我们也相信应届生以及高层次人才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助力的。其次,针对创业的个人或者单位,政府也可以出动专门的资金给予补贴和支持。例如给予税收贷款上的福利政策。从社会层面上渲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再例如,近年来每年国家都会给予应届生创业就业补贴。对于很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处在创业初期,这部分补贴无疑是雪中送炭。再次,政府还可以创建劳动教育基地,将学校、学生,甚至企业“拧在一起”,实现产学研的融合。政府挖掘可以当地的特色和实际,设计创建特有的劳动场景,提供学生锻炼的舞台,将课本的知识和学习感悟进行实践和复习。[7]

五、重视家庭指导,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家长的思维思想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首先应该转变思想,鼓励包容孩子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积累通识沉淀,引导孩子与时俱进,积极跟紧时代潮流,启发孩子的劳动思维,鼓励孩子在工作中思考,积累。当孩子在尝试中遇到挫折时,可以冷静分析,平常心对待,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努力。

随时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和视野和见识相比前一辈父母来说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是有所欠缺。如果处在经商或者创业家庭中的孩子,相对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有冒险精神和探索意识,如果父母是在体制内或者农村,对应得孩子就会更多的是稳定意识和保守观念。无论那种家庭,在中小学父母更看重的是成绩和名字,更期待的考一个好大学,给学生所创造的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此外,中国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往往给孩子定下很多规矩,孩子稍微偏离界限父母就会加以纠正。孩子从小思维就被框住和禁锢,对应得创新意识和床想象空间也难以有很好的发展。[8]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和企业的联动,提供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例如学校定期面向社会开展创新创业佳作培训,鼓励家长参与,不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交流,使家长可以接触到创新创业的前线,培养创新创业思维的接受度和意识。第二,落实二胎和三胎的政策,分担创业创业的风险,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第三,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创新创业中的巨大作用,母亲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尤其在孩子小时候,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独立意识的强化,母亲在培养孩子时,将会把自己的思维影响到下一代。不仅如此,女性独立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做得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相信他们言传身教,对孩子得影响会非常巨大。

结语

创新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养,不应该是单线作战,而应该团结协作各方力量,构筑一站式培养体系。高校应该利用课堂这一主要阵地,打开创新素养培养的突破口,并积极渲染创新创业的氛围,政府和企业也应该积极构筑培养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搭建平台。学生本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信息素养等能力,为思维的拓展和职业的规划提供基础。家庭教育也应该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从小给学生以双创意识的启迪。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协同引导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拥有更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努力积累沉淀专业知识,培养大国工匠思维,勇于实践探索,并最终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殷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创新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70-72

[2]王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维度[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

[3]何云霞,王东.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创新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山西青年,2022

[4]翟月寒,张凤娜,黄明睿.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

[5]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16/doc-imyqphfy9710214.shtml?cref=cj

[6]https://www.xzbu.com/7/view-15256638.htm

[7]陈剑波.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2

[8]杜梦菲、秦秀红、沈睿媛、张晓松.家庭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初探[J].河北教育,2022(60)53-54

课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重点课题《“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创新素养培育迁移研究》(课题编号:2022CZD03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