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参考文献范例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2024-04-08 1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的:研究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患者营养及呼吸肌耐力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应用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18ug/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营养指标(ALB(白蛋白)、BMI(体重指数),呼吸肌耐力评估(MVV(最大通气量)、6MWD(6分钟步行距离))及CAT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的变化。资料收集和整理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治疗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证候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疗效:两组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的改善方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神疲乏力、纳食、易感冒的改善方面,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FEV1%、FEV1/FVC%:两组肺功能FEV1%、FEV1/FVC%组内、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4.ALB、BMI:治疗组ALB、BMI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ALB、BMI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L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  5.MVV、6MWD:治疗组MVV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MVV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VV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6MWD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6.CAT问卷:两组CAT总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对神疲乏力、纳少、易感冒等肺外表现的改善。能延缓肺功能指标下降的速度,增加营养,提高呼吸肌耐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气虚证;参苓白术散;呼吸肌耐力;营养指标;临床疗效

福建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内科学

黄河清

2015

中文

R563.3;R242

43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